跳至內容

嵩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嵩年

大清總管內務府大臣兼管馬蘭鎮總兵
籍貫 北京
族裔
旗籍 鑲黃旗滿洲
字號 峻峰
室名 竹素園
出生 乾隆十五年(1750年)
逝世 道光七年(1827年)
墓葬 北京昌平東三旗南太平莊
親屬 六世祖:張其政;五世祖:張昌允;祖父:常保;祖母:楊氏;生祖母:趙氏;父:中敏;母:伊爾根覺羅氏;胞兄:嵩靈;胞弟:嵩安、嵩毓、嵩瑞、嵩俊
出身

內務府上三旗,國子監太學生

著作

《竹素園詩草》、《重修揚州府志》序、《荻廬詩鈔》序

嵩年(1750年—1827年,清乾隆十五年[1][註 1]至清道光七年[2][3]),峻峰,室名竹素園,鑲黃旗滿洲[註 2]國子監太學生

生平[編輯]

嵩年,內務府上三旗世家子弟。祖父常保歷任監察御史、內閣大學士、禮部侍郎[4]工部侍郎[5]盛京工部侍郎[6]。父親中敏特授圓明園事務大臣[7]兼管京城水利[1]崇文門右翼稅務監督[1],母親伊爾根覺羅氏。兄弟中也有多人從政,不乏參領佐領郎中。年輕的嵩年進入國子監學習,並以監生的身份步入仕途。

乾隆年間,嵩年曾任內務府堂掌稿筆帖式[1][3]。五十四年(1789年)至五十九年任內務府主事[1][3]。之後,任內務府員外郎[1][3]

嘉慶六年(1801年)十月,升任內務府郎中驍騎參領[1][2][3]公中佐領[1][3],調補協理圓明園內事務郎中[1][3]。九年七月出任江寧織造兼管龍江、西新關稅務。[1][2][3][8][9]十三年九月卸任回京供職。[1]次年四月任熱河副總管[1][10],八月奉旨巡視長蘆鹽政監管天津鈔關[1][11]。十五年八月因緝獲私鹽案立功,嘉慶帝下諭旨賞戴花翎[1][12]。一年後,因公回京,降級補任內務府主事但仍戴花翎[1]。十七年五月調任熱河正總管[1][3][13],掌管熱河行宮(即避暑山莊)及周邊廟宇的一切事務。二十一年七月奉旨巡視長蘆鹽政監管天津鈔關[1][3][14]。兩年後,因病回京[1]。次年十月病癒,補任熱河副總管[1][3]。一年後,改任熱河正總管[1][3]

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升任總管內務府大臣[1][3],管理圓明園和咸安宮官學事務[1][15]。次年,兼任馬蘭鎮總兵東陵內務府總管[3][16]負責萬年吉地工程。三年九月,乾隆裕陵琉璃門銅帽釘失竊。道光帝念嵩年辦事盡心又主管多項工程,因公務繁忙而疏於防範,本應革職,改為降級內務府主事,繼續在萬年吉地工程效力[17]。七年(1827年),嵩年在任上離世。

道光八年(1828年),東陵寶華峪地宮漏水。道光帝在對多名工程負責人員進行革職、抄家、緝拿處理後余怒未消,九月二十五日又下諭罰已故嵩年賠白銀三萬兩[18]

嵩年奏檔及其他[編輯]

嵩年奏檔,現存於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共計6函26冊[19][20],收錄嵩年在江寧織造、長蘆鹽政、熱河總管等任上的奏摺。

嘉慶十五年(1810年),內務府護軍統領阿克當阿奉旨主持編纂的《重修揚州府志》刊印出版。嵩年受邀作序[21]。該書深得學界稱允,一直被視為清代的名志。嵩年序也被清史研究者引用[22]

道光年間,以詩歌吟詠教導人生的女性課子書《荻廬詩鈔》刻印。嵩年作序稱讚作者朱澄[註 3]是有才華的女子、有節操的婦人和賢德的母親[23]

著有《竹素園詩草》,收錄於道光十九年刻本六卷詩集《春雲集》第一卷。[24]

嵩年墓[編輯]

嵩年墓位於北京昌平太平莊家族墓園。整個墓園面積約25萬平方米,位置在今北京地鐵五號線太平莊車輛段附近。園區內建有「常保誥封碑」[25]、「中敏及妻伊爾根覺羅氏誥封碑」[26]、石牌樓等紀念性建築。

墓園的啟用時間不詳,從嵩年算起也有百餘年歷史,直至1960年代初還有嵩年的後人安葬於此。文化大革命期間,墓園土地以「無主地」之名充公。墓園現已無存。嵩年墓碑也已失落。

誥封碑[編輯]

嵩年家族墓園中的誥封碑建成於道光年間,分別是為嵩年的祖父母和生祖母設立的「常保誥封碑」[25]和為嵩年的父母設立的「中敏及妻伊爾根覺羅氏誥封碑」[26]。今天,「常保誥封碑」被移往北京昌平石刻園收藏[27];「中敏及妻伊爾根覺羅氏誥封碑」則幾經搬遷,現被安置於天通西苑西牆外[28][29]

兩座誥封碑的樣式完全一樣,漢白玉材質,通高4.85米,碑身高3.64米[28]螭首龜趺

螭龍盤繞碑額,正中鐫刻「誥封」兩個篆字。碑文由漢字撰寫,題首「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落款「道光貳年拾壹月拾柒日」(道光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碑文記述嵩年的祖父母為家族奠定基業,家風傳承綿延擴展;嵩年的父母含辛茹苦,為國家培養「珪璋之才[註 4]」。碑面的裝飾與常見的卷草紋不同,而是左右各有四條游龍,上下各有二條,一共雕刻十二條游龍戲珠[29]。碑陰無字。石碑兩側各雕有一條蟒龍從潭水中騰空穿雲而上,口中吐出龍珠戲耍。

碑趺贔屓體量碩大凝重,長約2米[27],雕工細膩,造型生動。「中敏及妻伊爾根覺羅氏誥封碑」龜首已失落,脖頸處有明顯斷痕[註 5]。 現今所見龜首為後配之物,雕工比較生硬與原有的壯實龜足,整齊的龜甲,精細的龜尾形成對比[29]

水盤保存完整,紋飾雕刻新穎。水盤上雕有海水江崖,海浪間常見的四水族魚、鱉、蝦、蟹若隱若現。與眾不同的是水盤四角的漩渦中,還各雕刻一條蛟龍翻騰嬉戲。[28]

家族[編輯]

  • 六世祖(烈祖),張其政(1569年-1635年,隆慶三年至崇禎八年),字賢齋,五十七歲時官至天津琴堂稅務司。[30]
  • 五世祖(天祖),張昌允,正四品佐領,漢軍舉人從龍入關[27](1644年)。順治三年(1646年)委任山東按察使司僉事,分管濟南事務[31],後轉任懷來並在懷來地方建靈姑廟。順治十年(1653年),因洪承疇上書參劾,被順治帝發往軍前效力[32]。退休後定居北京昌平州並修建紫極閣(原址在現北京昌平區醫院,已無存)。參見《重修紫極閣並建靈姑殿記》。[27][註 6]
  • 二世祖(祖),常保,康熙朝任監察御史。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升常保為禮部侍郎內閣大學士[4]。雍正四年(1726年)改任工部侍郎[5],同年調任盛京工部侍郎[6]。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誥封榮祿大夫、東陵承辦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加一級[25]。祖母,楊氏、生祖母趙氏,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誥封一品夫人[25]
  • 一世祖(父),中敏(1723年-1786年,清雍正元年[註 7][7]至清乾隆五十一年[註 8]),又名學亭,字樹本。以景山官學生的身份出任內務府掌儀司主事、補堂主事、錢糧衙門員外郎鑲黃旗公中佐領,協助管理掌關防和內管領事務,負責武英殿、景山官學、太常寺犧牲所、健銳營銀庫、內務府番役處和禮器館的事務。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升任圓明園內事務郎中兼正黃旗驍騎參領。[1]四十四年(1779年),被特別任命為正三品圓明園事務大臣[7]兼管京城內外水利[1]。乾隆四十七年五月(1782年)因督辦長春園遠瀛觀大水法工程蒙恩簡任[註 9]京城右翼稅務監督[1][33]。五十年(1785年),受邀參加乾隆帝的第一次千叟宴[7]。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誥封榮祿大夫、東陵承辦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加一級[26]。母親,伊爾根覺羅氏,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誥封一品夫人[26]
    • 胞兄嵩靈(1746年-1810年,清乾隆十一年至清嘉慶十五年三月),官至內務府慎刑司郎中兼公中佐領,享年六十四歲。[1]
    • 胞弟嵩安(1757年-1820年,清乾隆二十二年至清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官至協理三山事務郎中兼驍騎參領,享年六十三歲。[1]
    • 胞弟嵩毓(生年不詳),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在內務府筆帖式任上去世。[1]
    • 另有胞弟嵩瑞、嵩俊。[1]
  • 四世孫(玄孫)[註 10],隆華(c.1884年11月15日-?,生於清光緒十年),精通滿、蒙、漢、藏四種語言。先後在光緒朝宣統朝內務府上駟院任筆帖式。民國期間在北京宣武門內某小學任職。

注釋[編輯]

  1. ^ 推算。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嵩年手書《族人有問於余斯圖何為繪也余答以恭志》中提及「……上蒼垂鑒繼志之苦心雖現年七十二歲……」。考慮古人多記虛歲,上推71年為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
  2. ^ 抬旗前的旗籍是「內務府鑲黃旗旗鼓佐領下」。
  3. ^ 朱澄,字聽秋,號荻廬,嘉善人。直隸總督朱一蜚孫女。
  4. ^ 珪璋,比喻高尚的人品,傑出的人才。出自《詩經·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入璋,令聞令望。」和《莊子·外篇·馬蹄》「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
  5. ^ 遭破壞的時間不詳。文革期間的可能性最大。
  6. ^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四庫全書本)》卷75記載,「張長雲 鑲黃旗包衣旗鼓人 世居鳳凰城地方 來歸年分無考 原任山東濟南道 其子張朝正原任郎中 張朝柱原係庫使 孫張永茂現任筆帖式 張永福原任筆帖式 元孫良柱現任員外郎」。考慮到「張昌允」與「張長雲」的讀音相似,旗籍相同(鑲黃旗包衣旗鼓人),履歷相近(濟南道),且在順治實錄和康熙實錄中均未有「張長雲」的記載,而有「張昌允」的升遷記錄,疑似為同一個人。
  7. ^ 推算。《欽定千叟宴詩(四庫全書本)/ 全覽》開篇記錄千叟宴的日期為「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九日」(1784 年),卷三中敏的落款「年六十二」。考慮古人多記虛歲,上推61年為1723年即雍正元年。
  8. ^ 推算。道光元年(1821 年)十月嵩年手書《族人有問於余斯圖何為繪也余答以恭志》中提及其父「於五十一年十一月先大夫一疾不起」。雍正朝歷時13年,嘉慶朝歷時25年。這裡的五十一年只有「乾隆五十一年」一種可能。
  9. ^ 擇優委任。
  10. ^ 推算。古人以三十年為一世。至此,約134年,接近四世。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清)嵩年,族人有問於斯圖何為繪也答以恭志,道光元年(1821)十月.
  2. ^ 2.0 2.1 2.2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CBDB ID: 57587 張嵩年. 中國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 哈佛大學. [2024-02-25] (中文(繁體)).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人物傳記資料庫. (張)嵩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4-02-25] (中文(繁體)). 
  4. ^ 4.0 4.1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纂修. 大清世宗宪皇帝(雍正)实录:卷二. 1741: 「康熙六十一年。……以宗室佛格、太常寺卿三泰、監察御史常保、俱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5. ^ 5.0 5.1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纂修. 大清世宗宪皇帝(雍正)实录:卷四十一. 1741: 「雍正四年。……工部左侍郎薩爾納、緣事革職。升內閣學士常保、為工部左侍郎。……」. 
  6. ^ 6.0 6.1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纂修. 大清世宗宪皇帝(雍正)实录:卷四十六. 1741: 「雍正四年。……甲寅。 盛京工部侍郎增壽、緣事革職。 調工部左侍郎常保、為盛京工部侍郎。……」. 
  7. ^ 7.0 7.1 7.2 7.3 (清)乾隆敕編. 钦定千叟宴诗(四库全书本):巻三. 1790: 「管理圓明園事務 中 敏 年六十二」. 
  8. ^ (清)嵩年. 嵩年奏档:卷一至卷四.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2024-02-29] (中文(繁體)). 
  9. ^ 王志強. 清代历任江宁织造任期考述.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 - 中華文史網. [2024-03-21] (中文(簡體)). 
  10. ^ (清)嵩年. 嵩年奏档:卷六.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2024-02-29] (中文(繁體)). 
  11. ^ 嵩年. 嵩年奏档:卷七至卷十.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2024-02-29] (中文(繁體)). 
  12. ^ (清)曹振鏞、戴均元等人纂修. 大清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卷二百三十四. 1824: 「嘉慶十五年。……諭內閣、嵩年自七月內派令查緝私鹽。督辦認真。屢有緝獲。前已施恩交部議敘。茲據奏又續獲私販十二起。著回恩賞戴花翎。以示獎勵。……」. 
  13. ^ (清)嵩年. 嵩年奏档:卷十一至卷二十.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2024-02-29] (中文(繁體)). 
  14. ^ 嵩年. 嵩年奏档: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六.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2024-02-29] (中文(繁體)). 
  15.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清代咸安宫官学档案.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 - 中華文史網. [2024-03-21]. 
  16. ^ (清)文慶、花沙納等纂修. 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实录:卷三十三. 1856: 「命馬蘭鎮總兵官恩銘來京。 以熱河正總管嵩年、為馬蘭鎮總兵官。 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辦理萬年吉地工程。」. 
  17. ^ (清)文慶、花沙納等纂修. 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实录:卷五十八. 1856: 「又諭、綿岫等於裕陵琉璃門被竊銅帽釘。 失於查察。 非尋常疏忽可比。 綿岫、永康、着照宗人府所議。 各降三級。 折罰世職俸九半年。 毋庸查級議抵。 嵩年系馬蘭鎮總兵。 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疏於防範。 其咎尤重。 本應革職。 姑念其查拿案內人犯。 尚屬迅速。 無一漏網。 着降為主事。 在萬年吉地工程上效力。」. 
  18. ^ (清)文慶、花沙納等纂修. 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实录. 1856: 「……至前任馬蘭鎮總兵兼辦工程之嵩年、繼昌、着各罰賠銀三萬兩。……」. 
  19. ^ 馬艷超、張佳、郭洋辰(編輯). 嵩年奏档,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稿钞校本汇刊(7-15册)· 史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4-03-12]. 
  20. ^ 李宏為.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附一,散失國外部分清代檔案文獻概況 / (二)哈佛燕京圖書館 / 7、嵩年奏摺檔,6函24冊。」(誤。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實際收藏共計26冊。)- 國家清史撰修工程 - 中華文史網. 2004-03-25 [2024-02-28] (中文(簡體)). 
  21. ^ (清)阿克當阿修、姚文田等纂、劉建臻點校.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 蘇州: 廣陵書社. 2014: 頁24–25. ISBN 9787555401940. 
  22. ^ 王俊義. 关于扬州学派的几个问题.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06-06-14 [2024-03-21] (中文(簡體)). 
  23. ^ 劉詠聰. 清代女性课子书举要. 東海中文學報 - 東海大學: 頁202. [2024-03-21]. 
  24. ^ 馬光(搬運工), 由.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 (全600册)详细目录 – 海交史. 2017-02-20 [2024-05-19] (中文(中國大陸)). 
  25. ^ 25.0 25.1 25.2 25.3 中華古籍資源庫. 常保誥封碑. 中國國家圖書館. [2024-02-28] (中文(簡體)). 
  26. ^ 26.0 26.1 26.2 26.3 中華古籍資源庫. 中敏及妻伊尔根觉罗氏(嵩年之父母)诰封碑. 中國國家圖書館. [2024-02-28] (中文(簡體)). 
  27. ^ 27.0 27.1 27.2 27.3 北京市昌平區融媒體中心. 石头会说话|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嵩年家族. mbd.baidu.com. [2024-02-25] (中文(簡體)). 
  28. ^ 28.0 28.1 28.2 張建明. 探寻回天地区文化院落,大型社区深处古迹漫谈. 搜狐網. 2021-12-04. 
  29. ^ 29.0 29.1 29.2 京郊王. 天通苑也有不為人知的古迹. 天天看點. 2022-02-10 [2024-02-27] (中文(繁體)). 
  30. ^ (清)嵩年,重修家譜序,大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公字賢齋 生於前明隆慶三年己巳 歴仕天津琴堂稅務司 年五十七致仕 於崇禛八年歲乙亥告終 迄今一百八十餘年矣」
  31. ^ (清)巴泰、圖海等纂修. 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实录:卷二十五. 1672: 「順治三年。……以漢軍舉人張昌允、為山東按察使司僉事、管分守濟南道參議事。……」. 
  32. ^ (清)巴泰、圖海等纂修.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顺治)录:卷七十六. 1672: 「順治十年。……經略大學士洪承疇疏言。江西九江道胡全才、江南漕道遠廓宇、降調山西右布政使。於時躍、原任御史降調外用王佐、兵馬司指揮陳正中、山西平陽府知府張雲龍、陝西寧羌州知州趙燾、革職山東按察使王任重、懷來道張昌允、才力堪任。請發往軍前效用下部速議。」. 
  33. ^ (清)嵩年,族人有問於斯圖何為繪也答以恭志,道光元年(1821)十月.「先大夫守正不阿 實心任事 着有賢聲 於四十四年八月仰蒙高宗純皇帝知遇之恩以三品原銜特授管理圓明園內事務大臣兼管京城內外河道水利溝渠 先大夫興利剔敝率屬有方 竭力報效 殆無虛日 於四十七年五月因督辦長春園遠嬴觀諧奇趣水法工程蒙恩嘉奨簡派京城右翼稅務監督 先大夫察吏安民 裕課恤商 所征正額之外盈餘數倍於歴任 奏報之日 蒙恩嘉予實心辦公 賞賜銀一千六百餘兩 前此所未有也 至於年節隨時之賞賚不可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