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多斯大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巴多斯大炮是1965年在美國加拿大軍方支持下,由號稱火炮怪才之稱的加拿大人傑拉爾德·布爾博士主持建造,據說可以發射衛星的大炮,因其試驗場位於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島而得名。

歷史[編輯]

巴巴多斯大炮由加拿大火炮設計師傑拉爾德·布爾Gerald Bull)牽頭設計。早在1964年,他就設計過一種「超高效豎琴系統」。這種武器系統管筒長40米,口徑1米,可把兩噸的彈頭射入低層地球軌道,憑藉這一成就,布爾很快名聲鵲起

1965年,一位曾參與「巴黎大炮」計劃的德國工程師的女兒悄悄來到蒙特利爾,專程拜訪了布爾。在她的幫助下,布爾有了與美國和加拿大軍方合作,重新研製超級巨炮的念頭。美國和加拿大軍方聞訊後,相繼向他提出了合作意向,並給予全力支持。

不久,在美、加軍方的大力支持下,布爾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島建立了一個試驗場,項目代號為「高空飛行研究計劃」(High Altitude Research Project (HARP)),這項研究的目的是驗證通過大炮向太空發射衛星的可行性。

為了節約成本,布爾博士將兩門16英寸戰列艦主炮焊接起來,同時參考"巴黎大炮"的某些技術,最後製成了一門口徑424毫米,長達36米的超級巨炮,並且使用了布爾博士設計的新型火箭增程彈,成功進行了試射。

實驗數據表明,此炮可將90公斤重的彈丸發射到180公里的太空或者將100公斤的炮彈發射到4000公里遠的地方,在世界上現存的可實用的巨型大炮中,巴巴多斯大炮憑藉其超遠的射程紀錄保持至今,無人能及。

後續[編輯]

儘管「巴巴多斯大炮」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於火箭技術的高速發展,加拿大和美國軍方對布爾博士的項目研究不再感興趣,於1967年6月宣布終止「高空飛行研究計劃」,但鑑於吉拉德·布爾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加拿大政府授予他榮譽性極高的「麥克迪獎」。

結局[編輯]

儘管超級大炮計劃受挫,但吉拉德·布爾對於超級火炮的熱情絲毫不減,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到處為巨型大炮的設計奔走於世界各地,尋找買家。布爾博士在1980年代曾經到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將巴巴多斯大炮的技術毫無保留的轉讓給了中國軍方,但中國軍方的對於超級大炮項目反應冷淡,反而對布爾博士帶來的155毫米和203毫米戰場壓制火炮技術充滿興趣。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對布爾博士的超級大炮非常感興趣,為此找到布爾士就超級大炮項目雙方展開秘密合作,最終醞釀成後來的「巴比倫大炮」計劃。[1][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横空出世却昙花一现:德国巨炮及其后辈 (组图). [201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 ^ 巴黎大炮及其難兄難弟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22.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