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崇禮山西太原府代州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編輯]

萬曆四年(1576年)丙子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二十年任河南祥符縣知縣[1],擢戶部主事,管常盈倉。歴官山西井陘道副使、易州兵備道副使[2][3]、河南參政[4]、陝西按察使[5][6][7]、陝西右布政使。天啟元年,敘寧夏功,准復原職[8]。天啟二年京察以不及降職[9],後起復升陝西左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管鴻臚寺卿事[10]、南京通政使[11][12]

參考資料[編輯]

  1. ^ 《河南通志》
  2. ^ 《保定府志》
  3. ^ 萬曆三十三年三月,升井陘道副使張崇禮於易州,升真定府知府陳忠愛為井陘道副使,以巡撫孫瑋奏薦也。
  4. ^ 萬曆三十五年七月壬申,加易州兵備張崇禮為河南參政,遼東兵備郝大猷為山西按察使,俱照舊管事。十月,宣大總督馬鳴鑾以大同固鎮,華夷雜處。新平等堡當五路進貢之秋,得勝市口屬萬虜易馬之會,分巡冀北,不可無人,議留分巡道楊一葵加銜再任,如易州兵備張崇禮故事,以一葵屢推粵東,未下故也。
  5. ^ 萬曆四十年七月,升山東按察使李本緯為陝西右布政,原任河南參政張崇禮為陝西按察使,戶部郎中丘雲肇為南直廬州府知府,雲南參政毛章彥為貴州按察使。
  6. ^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鴻臚寺卿汪民敬、福建巡按崔爾進、陝西按察使張崇禮、郎中韋石麟、賀萬祚等各考滿復職。
  7. ^ 萬曆四十六年八月,加升寧夏河東按察使張崇禮右布政,靖邊兵備張舜命按察使,俱以考滿也。
  8. ^ 天啟元年九月,敘寧夏功,兵部左侍郎楊應聘蔭一子錦衣衛副千戶世襲,原任巡撫陝西右副都御史李楠遇缺推用,固原總兵祁繼祖賞銀三十兩、大紅紵絲一表里,原任巡撫延綏右副都御史董國光遇缺起用,原任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張崇禮、原任陝西按察司副使郭維楨准復原職,原任貴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趙可教升俸一級,各遇缺推用,余升賞有差。
  9. ^ 天啟二年正月,吏部會都察院考察天下諸司官員,吳愈、盛萬年、趙性粹、徐久德、韓原善、譚煒及山西參政王建屏、貴州副使趙乾清、山東副使張銓、徐應元、湖廣副使張綸音、山東僉事韓原善俱不謹;張雲翼及兩淮鹽法道按察使袁世振、四川副使徐逢聘俱貪;朱化孚、周泰峙、武圖功、吳暉、孫毓英及江西按察使沈朝燁、貴州參政熊鳴岐、湖廣副使謝渭、黃景星、山西參議徐如翰、山東運使歐陽燦俱浮躁;李萬化、洪纖若、孫大壯及山西右布政使金應鳳、福建按察使朱彩、陝西按察使張崇禮、浙江參政王世德、山西參政梁應澤、貴州參政門逵、四川副使繩愆、雲南副使楊紹中、廣西副使黃元勛、陝西參議張士俊俱不及;袁汝萃、梅國樓俱老疾;並府州縣雜職等員分別考察,奉旨褫職、閒住、致仕、降調各有差。
  10. ^ 天啟五年八月,升大理寺右少卿顧造為太僕寺卿,陝西左布政使張崇禮為南京光祿寺卿管南鴻臚寺卿事。
  11. ^ 天啟七年正月,升南京光祿寺卿管鴻臚寺卿事張崇禮為南京通政使。
  12. ^ 《代州志》
官銜
前任:
蕭重望
明朝祥符縣知縣
1592年—1604年
繼任:
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