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齊賢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齊賢(?—?),唐朝陝州陝縣人。聖歷初年,為太常奉禮郎。

武則天下詔百官議論每月初一在明堂行告朔禮,講時令,布政事,京官九品以上、四方朝集使都列於廷上。太常博士辟閭仁諝認為告朔、月祭應該罷黜,以應古禮。張齊賢對他表示反駁,認為禮不可罷。鳳閣侍郎王方慶、成均博士吳楊吾附和張齊賢,認為秦朝滅學術,告朔廢,現在用四孟月、季夏,至明堂告五時帝堂上。幾年後,告朔禮也廢除。

張齊賢轉任太常博士。當時東都置太社,禮部尚書祝欽明問禮官博士,周朝田神神主用木,現在田神神主用石是什麼原因。張齊賢與太常少卿韋叔夏、國子司業郭山惲尹知章認為社稷神主用石,周朝田主用木,是民間之社神,不是非太社。社主應該長五尺,方二尺。以四方之色裝飾社稷壇四面及丹陛,而用黃土全覆蓋上。祭牲用太牢。其後改先農為帝社,又立帝稷壇於西,都是張齊賢等人參定。

唐中宗即位,因武則天東都廟改為唐廟,商議置滿七室,以涼武昭王為始祖。張齊賢上議反對,認為天子七廟,尊始封君為太祖,百代不遷。商朝玄王,周朝自后稷武王,都是出於太祖之後。景皇帝始封唐國,實為太祖。如果上引武昭王為始祖,將不同於殷、周以為本。唐朝如同卨、稷的,是景皇帝李虎。涼武昭王國不世傳,後嗣失守。景帝實始封唐,子孫相承。曹魏不祖曹參晉朝不祖司馬卬劉宋不祖楚元王蕭齊蕭梁不祖蕭何南陳不祖胡公滿隋朝不祖楊震漢朝因為周朝郊祭后稷,想要郊祭杜林以為周朝興自后稷,漢朝興起,功不由堯,於是不郊祭堯。博士劉承慶、尹知章,認為大帝神主既祔,宣皇帝當遷出。宣皇帝非始祖,又無廟號,親盡而遷,太廟仍為六室。詔宰相詳裁。於是祝欽明等上言:「博士等三百人為兩說:張齊賢等不祖武昭王,劉承慶等請遷宣皇帝。臣等認為皆可。」唐中宗同意。之後,以孝敬皇帝義宗,列於廟為七室。西京太廟也是這樣。

酌獻登歌用《肅和》中呂均之太簇羽,太子洗馬、昭文館學士張齊賢撰寫歌詞:「稞圭既濯,郁鬯既陳。畫冪雲舉,黃流玉醇。儀充獻酌,禮盛眾禋。地察惟孝,愉焉饗親。」張齊賢官至諫議大夫,去世。著有《孝和中興故事》三卷。

參考文獻[編輯]

  • 新唐書》卷199 列傳第124
  • 《新唐書》卷13
  • 《新唐書》卷14
  • 《新唐書》卷58
  • 舊唐書》卷25
  • 《舊唐書》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