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福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慈福寺
五台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台懷鎮東莊村西約300米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1988年7月

慈福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台懷鎮東莊村西約300米,台懷寺廟集群區,菩薩頂背後紫霞谷口南側。該寺規模宏大,具有濃郁的藏式建築風格,已列為五台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慈福寺原名禪堂院,建於嘉慶十九年(1814),最初是菩薩頂退職大喇嘛佐巴隆柱坐禪修持之所。道光二年(1822)至道光九年(1829)菩薩頂大喇嘛納不海續建。清道光九年(1829)二月二十三日道光皇帝賜匾慈福寺,系「黃廟佛爺五處」,即章嘉活佛五寺(文殊寺、廣化寺、集福寺、普樂院、慈福寺)之一。 [1]

建築[編輯]

慈福寺是五台山黃廟中藏式建築風格最明顯的寺宇之一,規模宏大,占地7826平方米,南北狹長,前後五進院落。計有殿堂樓房80間。除山門為新建外,現存建築均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和藏經閣。大雄寶殿供銅鑄接引佛像,體態豐盈。上層供奉藏傳佛教的七位大師。

保護[編輯]

1988年7月,慈福寺公布為五台縣文物保護單位[2]

參考[編輯]

  1. ^ 慈福寺.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網. 2021-04-20. 
  2. ^ 《忻州文物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