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拓然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然巴藏語མཐོ་རབ་པ威利轉寫mtho rab pa),是2004年由藏傳佛教界人士發起的面向藏傳佛教各教派的藏傳佛教高級學銜制度。

創設[編輯]

「拓然巴」是藏語「拓仁木然降巴」(藏語མཐོ་རིམ་རབ་འབྱམས་པ威利轉寫mtho rim rab 'byums pa)的簡稱。「拓仁木」(མཐོ་རིམ)意為「高級」,「然降巴」(རབ་འབྱམས་པ)意為「博學高明之士」,合意為「高級的博學高明之士」。[1]

從2003年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着手建立新的藏傳佛教學銜制度。2004年8月20日,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舉行,會議選舉成立了主要由高僧、活佛共27人組成的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全國政協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傑任名譽主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任主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等7位高僧、活佛任副主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同時宣布成立藏傳佛教高級學銜評審委員會,珠康·土登克珠任主任。這兩個委員會的成立,標誌着新的藏傳佛教學銜制度建立。[2]藏傳佛教高級學銜評審委員會具體負責拓然巴學銜的評審工作。[3]

2004年9月1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首屆拓然巴學銜班(高級學銜班)、學銜班開學典禮在北京西黃寺舉行,標誌着新的藏傳佛教學銜制度正式實施,來自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雲南省等藏傳佛教地區的36位僧人(高級學銜班11人、學銜班25人)參加學習。其中,參加首屆高級學銜班的11位僧人是:色拉寺的扎西堅贊、強巴林寺的旦增(嘉央平措)、哲蚌寺的洛桑當曲、扎什倫布寺的加巴·洛桑平措、各莫寺的洛讓熱不旦、格爾底寺的供曲銀巴、甘孜寺的扎西多吉、塔爾寺的尖參宮保、文都大寺的阿旺喬知、拉卜楞寺的貢去科金巴、嘉樣堅措。[2]

新的藏傳佛教學銜制度採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拓然巴學銜班學制一年,學銜班學制兩年。主要課程有五部大論、時事、文化課等等。畢業時通過畢業考試後獲得學銜。[2]拓然巴學銜班的學僧通過畢業考試後,方能參加辯經考試、論文答辯。在辯經考試中,學僧在考評委員會進行辯經。在論文答辯中,借鑑高等院校畢業論文答辯形式,學僧自己從五部大論中任選題目撰寫學銜論文,在學銜論文答辨委員會進行論文答辯。藏傳佛教高級學銜評審委員會根據學僧的辯經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無記名投票,對考僧逐一進行表決,合格者方能獲得拓然巴學銜。[3]

2005年9月18日到25日,首屆拓然巴考試在塔爾寺舉行。由藏傳佛教界11位高僧組成的考評委員會,採取藏傳佛教傳統的立宗答辯方式,對畢業考試合格的11位學員進行辨經考試;由藏傳佛教界5位高僧組成的學銜論文答辨委員會,聽取學員的論文答辨。參加評審及考評工作的藏傳佛教各教派高僧共30人,參加出題辨經的高僧共40多人,出辨題165題,辨經共舉辦6天55場,論文答辯共舉辦1天11場,參加辨經的僧人300多人,觀摩者數萬人,北京市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藏傳佛教僧人參加。考試結束後,藏傳佛教拓然巴學銜評審委員會評審認為11位學員的辨經考試及論文答辯成績合格,建議授予拓然巴學銜;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辦公會議同意向首屆拓然巴學銜班11位學員授予拓然巴學銜,並由院長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簽發學銜證書。2005年10月18日,藏傳佛教首屆拓然巴學銜授予儀式在西黃寺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2005年10月19日,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雍和宮接受了首屆拓然巴學銜獲得者的朝拜。[2]

自2004年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每年舉辦拓然巴學銜班。考試合格者授予拓然巴學銜。

特點[編輯]

拓然巴高級學銜的特點主要有:

  1. 招生更有針對性:避免了寺院教育的隨意性,主要招收西藏自治區及四省藏區愛國愛教,正信佛法,具備紮實的佛教知識,具有辯解、著書等能力的活佛、僧人。他們先接受寺院教育,後到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深造。招生標準高。
  2. 採用藏傳佛教現代化教學:在繼承傳統的寺院教育基礎上,採用現代化教學組織、方式、管理模式。教學方式以課堂授課與自學相結合,引導學員積極提問,組織學員集體討論,課後寫作業,並個別輔導,定期考試。佛學課程除了講課以外,還舉辦灌頂、隨許、傳承等儀軌。教學方式摒棄了寺院教育模式,避免寺院教育中跟從老師學經的單一性。課程除了傳統的宗教課程以外,還適量增設有社會科學、文化、計算機等課程。
  3. 管理規範:採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將學銜授予與對學僧的考查、培養、使用相結合,與各寺院民管會及各級佛教協會的建設相結合。[1]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