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夫勒環形山

座標41°14′S 5°56′E / 41.24°S 5.93°E / -41.24; 5.9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施特夫勒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施特夫勒環形山圖像,法拉第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南邊緣。
緯度41.24°S
經度5.93°E
直徑129.87公里
深度2.93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354°
命名來源約翰內斯·施特夫勒英語Johannes Stöffler

施特夫勒環形山(Stöfler)是月球正面隕坑遍布的南部高地區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天文儀器技師及圖賓根大學教授約翰內斯·施特夫勒英語Johannes Stöffler(Johannes Stöffler,1452年-1531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該隕坑西側毗鄰米勒環形山納西爾丁環形山、北面與扭曲的弗尼利厄斯環形山相接壤、馬若利科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側、東南重疊着法拉第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41°14′S 5°56′E / 41.24°S 5.93°E / -41.24; 5.93,直徑129.87公里[3],深度約2.93公里[4]

施特夫勒環形山的坑壁已磨損和侵蝕,但除被法拉第環形山覆蓋外,其餘部分輪廓仍較為完整,其中:西北壁橫跨了衛星坑"施特夫勒 K",而另一座衛星坑"施特夫勒 F"則擠入到它的西南內側壁底。該環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650米[1],內部容積約18146公里³[1]。坑內底表已被熔岩流或撞擊濺射物填塞,西北半部相對平坦而無特色。如果該坑內曾有過中央峰,則現在也已被完全掩埋了。坑底表面的低反照率使它較為容易被識別,因為它是該地區少數幾座坑底暗淡的隕坑之一。在坑底表面可看到來自西面第谷坑明亮的射紋束痕跡。

衛星隕石坑[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施特夫勒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施特夫勒 緯度 經度 直徑
D 43.8° S 4.3° E 54 公里
E 43.8° S 5.8° E 16 公里
F 42.7° S 4.9° E 18 公里
G 43.4° S 2.0° E 20 公里
H 40.3° S 1.7° E 27 公里
J 42.2° S 2.4° E 76 公里
K 39.4° S 4.2° E 19 公里
L 39.1° S 7.8° E 17 公里
M 41.0° S 8.1° E 9 公里
N 41.9° S 6.6° E 14 公里
O 43.3° S 1.3° E 9 公里
P 43.2° S 7.3° E 33 公里
R 42.2° S 1.8° E 6 公里
S 44.9° S 5.8° E 9 公里
T 39.7° S 8.2° E 5 公里
U 40.1° S 9.6° E 5 公里
X 40.5° S 5.5° E 3 公里
Y 39.9° S 5.5° E 3 公里
Z 40.3° S 3.2° E 4 公里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Stöfler on LAC-112 map. (PDF). [2016-09-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4.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