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珵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化溫簡王朱珵㙨(16世紀—1599年),明朝瀋宣王朱恬烄的庶三子,明朝唯一一代瀋藩德化王。[1]

生平[編輯]

隆慶六年(1572年)四月,明穆宗冊封宗藩,命駙馬都尉許從誠告內殿,遣懷柔伯施光祖等持節冊封朱珵㙨為德化王,[1][2]但不給郡王俸祿。[3]

萬曆六年(1578年)四月,明神宗御皇極殿,傳詔遣翰林院侍講韓世能等持節冊封山西潞安府長治縣儒士栗永慶的女兒為德化王妃。[4]

萬曆七年(1579年)六月,朱恬烄請求封庶五子朱珵塏為王。署禮科事左給事中顧九思等稱,按禮部商議,查《宗藩條例》,由郡王進封親王者,除繼承人外,諸子無論嫡庶都只能按郡王之子受本等官職,萬曆二年(1574年)禮部曾准條例以前襲封者也如此,不得隨意引用先例請求;當初朱恬烄的父親瀋憲王朱胤栘系在伯祖父瀋恭王朱詮鉦絕嗣後作為靈川王進封為瀋王,故朱珵塏不當封郡王;現在朱恬烄因為嘉靖年間弟弟朱恬焯得封鎮康王、朱恬爖得封安慶王,朱恬烄的兒子朱珵坦得封保定王,朱珵㙨在隆慶年間得封德化王,才以為朱珵塏也可以封王。禮部甚至提出隆慶年間得封的朱珵㙨系冒封,應該商議革除,嘉靖年間得封的朱恬焯、朱恬爖、朱珵坦也該在死後除國。禮部申明只有在條例以前作為親王的弟弟、侄子進封的親王的子孫才姑且准許照常襲封,條例後作為旁支進封的親王的諸子都不許加封為郡王。神宗不許封朱珵塏為郡王,並以為規矩。[5]但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朱珵塏仍被封為靈壽王。[1]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朱珵㙨去世,無子,國除。[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明史》卷一百二·表第三·諸王世表三
  2. ^ 《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六十九》
  3. ^ 《山西通志》卷063
  4.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七十四》
  5.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八》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瀋藩德化國國王
1572年—1599年

原因:無子,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