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越南關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柬埔寨與越南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柬埔寨

越南
高棉共和國-越南共和國關係

高棉共和國

南越
代表機構
高棉共和國駐越南共和國大使館越南共和國駐高棉共和國大使館
代表
末任大使末任大使 陳文福

柬越關係柬埔寨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這兩個國家在過去的1000年,擁有着共同的陸地邊界,由於是法國殖民帝國的一部分而有着更近的歷史聯繫。兩國都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成員。

國家比較[編輯]

常用名 柬埔寨 越南
官方名字 柬埔寨王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紋章/徽章
旗幟 柬埔寨 越南
人口 16,718,971 [1] 96,208,984 [2]
區域 181,035 km2(69,898 sq mi) 331,699 km2(128,070 sq mi)
人口密度 87/km2(230/sq mi) 295/km2(760/sq mi)
首都 金邊 河內
最大的城市 金邊 胡志明市
政府 單一制治黨議會選舉君主立憲 單一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黨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家元首 諾羅敦·西哈莫尼 阮富仲
政府首腦 洪森 武文賞
官方語言 高棉[3] 越南語(事實上) [4]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 270 億美元[5] 340.602 美元 億[6]
人均 GDP(名義) 1,614 美元[5] 3,498 美元[6]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770 億美元[5] 1.047 美元 萬億[6]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4,645 美元[5] 10,755 美元[6]

歷史[編輯]

早期歷史[編輯]

2007年,柬埔寨首相洪森和越南首相阮晉勇巴韋市舉行的儀式上。

越南人高棉人(柬埔寨)都是古代講南亞語系的民族的後裔,他們在中南半島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定居。越南社會始於中國南部的紅河三角洲,漢化程度很高,而以湄公河下游為中心的高棉社會則是印度化。在這些早期時期,這兩個社會的各種政體並沒有共同的邊界。 [7]

根據來自一份987年的高棉文記錄了跨越安南山脈的越南商人的到來。 [8]大越國和高棉帝國的勢力範圍重疊,導致了幾個世紀的摩擦和衝突。據編年史越史略記載,高棉帝國在1012年和1014年首次向大越進貢。 [8]該編年史記錄了高棉使節於1069年、1086年、1088年和1095年向大越進貢。 [9]在1128年,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要求越南國王向高棉派遣使節和貢品。 [10]從1128年到1150年,大越成功擊退了柬埔寨人的入侵。 [11]

從14世紀開始,越南的領土向南擴張從李朝開始,陳朝時期不斷擴張,大部分是以占婆為代價的,占婆成為一個日益壓縮的政體。到 17 世紀,越南軍事指揮官政府廣南國鼓勵定居者進入高棉領土,最終從柬埔寨朝廷手中奪取了湄公河三角洲[7]今天,柬埔寨在東部和東南部與越南有1,137公里長的邊界。 [12]

柬荷戰爭後,皈依伊斯蘭教的柬埔寨佛教國王被越南阮主趕下台並逮捕,而易卜拉欣的兄弟仍是佛教徒,他們請求越南人幫助柬埔寨恢復佛教,將其趕下王位。 [13]

16 世紀和 17 世紀標誌着京族人(越南裔)滲透到湄公河三角洲南部的高峰期,取代了高棉人。 [14] 阮福彥的軍事行動為越南人開闢了更多的高棉土地,隨後阮福林於 1674 年鞏固了越南人對普利安哥 (後來的西貢)地區的控制。到 1732 年,梅薩(現代美湫市 )和朗戈(現代永隆市 )都落入越南人手中。阮天政 和 阮固順 的軍隊在 1750 年代控制了湄公河河口,切斷了柬埔寨的河流出海通道。 [7]清朝征服明朝(1618-1683 年)後,越南人的存在得到了加強,當時一群明朝忠誠的難民來到該地區尋求阮主的保護。由鄚玖 (1655-1735 年)領導的那些人幫助定居河仙,而其他人則湧向邊和和美壽,驅逐高棉人。 [7]到 1775 年,柬埔寨朝廷沒有流血的情況下將茶榮省朔莊省安江省 地區割讓給了越南人。 [7]

越南入侵柬埔寨,1811–1845 年[編輯]

隨着 19 世紀初阮朝的崛起,越南南部受到朝廷更嚴格的控制。越南皇帝明命帝 (1820-41 年)採取家長式的觀點,認為高棉人落後,並命令他的將軍張明講去「教化」「野蠻」的柬埔寨人。隨着金邊的占領,柬埔寨本身被置於越南的控制之下 [14]實施了文化越南化政策,迫使高棉人採用越南服裝、名字語言[7]國家鼓勵越南人在金邊定居的速度加快,越南占領軍將安眉等柬埔寨本土領導人偷偷帶到越南內陸,以削弱高棉人的抵抗。然而,1840 年至 1845 年在越南南部發生的高棉起義使得這種直接統治政策對越南宮廷來說代價高昂,在明命帝死後,越南選擇將柬埔寨保留為附屬國[7]

暹羅-越南戰爭之後,首先是在 1830 年代,以及接下來的十年後,柬埔寨成為越南和暹羅的附庸國,在文化和行政上都被越南化。 1863 年,在泰國長大的柬埔寨國王諾羅敦(1860-1904 年在位)與法蘭西帝國簽署了一項條約,授予後者礦產勘探權,前提是它能確保該國免受泰國和越南的攻擊。 [14]然而,在法屬印度支那(後來包括越南)的殖民統治期間,法國當局將越南勞工引進柬埔寨,那裡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開始主導該國的商業和水資源。在第一次印度支那爭取獨立的戰爭中,一些柬埔寨人,包括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因害怕越南的殖民統治而與越盟軍隊作戰。 [15]

越南戰爭[編輯]

獨立後,柬埔寨王國北越南越都保持外交關係。然而,越南共產黨,包括南部的越共和北部的越南人民軍,利用柬埔寨領土作為基地和補給線來進行越南戰爭,儘管越共此前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保證柬埔寨的中立性。南方的吳廷琰政府甚至將越共追到了柬埔寨境內。早些時候,在1959年的曼谷陰謀中,吳廷琰政府支持政治家薩利)、孫玉清(Son Ngoc Thanh)和戴春(Dap Chhuon)的陰謀,以推翻西納侯克的政府,用一個親南方的右翼政權取代它。儘管西納侯克試圖與河內保持良好關係,並對越南人民軍在其國內的基地視而不見,但越南人民軍也從1968年開始武裝和庇護被稱為紅色高棉的反政府叛亂分子。[16]到1969年,儘管之前在林登-約翰遜的領導下堅持柬埔寨的中立,但美國決定在 "菜單行動 "中轟炸柬埔寨邊境地區的北越和越共部隊,因為越南人民軍正利用它作為攻擊南越的基地。

儘管試圖與 "在......我們的共同邊界方面最合理的(越南國家)進行談判。我們的共同邊界",但柬埔寨領導人諾羅敦-西哈努克未能從越南政府那裡得到關於金邊特別是富國島的潛在領土爭端的消息。西哈努克本人也被指控在柬埔寨容納北越的軍事基地,廣泛的反越暴亂最終導致國民議會於1970年3月投票罷免西哈努克。新任柬埔寨總統朗諾主要針對在邊境地區活動的越共,宣布所有在柬埔寨的越南軍隊必須離開,以保持國家的中立性。北越對這一要求(以及紅色高棉的援助呼籲)的回應是入侵柬埔寨,迅速征服了該國40%以上的地區。他們接着將他們獲得的大部分領土移交給了紅色高棉,並大大加強了對他們的支持;由於這一點和入侵,紅色高棉在兩個月內從幾千名戰士迅速發展到幾萬名戰士。[17]在柬埔寨戰役中,美國和南越軍隊試圖在不久之後趕走越南人民軍,但儘管損失慘重,還是失敗了。在接下來的五年裡,柬埔寨內戰不斷,北越和中國支持紅色高棉,而南越和美國則支持朗諾新宣布的高棉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越南人民軍將在柬埔寨境內多次與高棉共和國部隊交戰,以支持紅色高棉,例如 "真臘行動"。

紅色高棉反對派於 1975 年在西貢被北方軍隊攻陷前不久在柬埔寨上台。 [15]

越南戰爭期間,柬埔寨的反越情緒高漲;越南族人在朗諾的反共勢力手中被屠殺並傾倒在湄公河中。 [18]紅色高棉儘管與北越結盟,但後來效仿了朗諾的行動。 [19]

柬越戰爭[編輯]

柬埔寨和越南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 1979年,由於柬越戰爭,越南推翻了紅色高棉占領了柬埔寨。越南占領軍和記者發現了紅色高棉虐待的證據,例如吐斯廉監獄設施,並廣泛宣傳 [14]

當今柬埔寨對柬越戰爭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人認為,越南的干預幫助柬埔寨擺脫了紅色高棉的種族滅絕政權,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越南為了維護自身在柬埔寨的利益的入侵和占領。 [20]

近期發生的事件[編輯]

2005年,越南和柬埔寨簽署了1985年原《國家邊界劃定條約》的補充條約,柬埔寨則認為該條約是無法接受的。因此,越南根據該條約對柬埔寨的土地提出了幾項要求,提出了越南侵占的指控。在前法屬印度支那政府的一位部長的聲明中,柬埔寨需要放棄兩個村莊給越南,以換取Thlok Trach和Anlung Chrey兩個村莊,為了解決這一爭端,2011年,柬埔寨政府宣布將加快與越南的劃界進程。 [21] 2012 年 6 月 24 日,越南和柬埔寨慶祝共同邊界上的最後一個標記 314 的標定。越南總理阮晉勇和柬埔寨首相洪森親自出席慶典,為新標誌揭幕,並且重申了兩國的合作和友誼。 [22]

2022年[編輯]

在柬越關係55周年之際越南副總理黎明概重申了「不允許任何敵對勢力利用其領土危害對方安全」的承諾。兩國同意不讓其他國家利用領土對另一國造成傷害。[23]

經濟關係[編輯]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的關係已逐步改善。越南和柬埔寨都是多邊區域組織的成員,如東盟和湄公河-恆河合作組織。兩國開放發展跨境貿易,並放寬了簽證規定。 [12]兩國政府制定了官方目標,到 2010 年將雙邊貿易額增長 27%,達到 23 億美元,到 2015 年達到 65 億美元。 [12] [24] 2007年,越南向柬埔寨出口了價值12億美元的商品。柬埔寨是越南商品的第 16 大進口國,越南是柬埔寨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12]

外交使團[編輯]

越南駐金邊大使館

參見[編輯]

筆記[編輯]

參考[編輯]

  1. ^ Population, total - Cambodia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7). 
  2. ^ General Statistics Office of Vietnam 2019.
  3. ^ Constitution of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Office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អង្គភាពព័ត៌មាន និងប្រតិកម្មរហ័ស. [26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4). 
  4.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規定越南語是「國語」,而不是「官方語言」。但是,越南語是官方文件和法律程序中唯一使用的語言
  5. ^ 5.0 5.1 5.2 5.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 IMF.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英語). 
  6. ^ 6.0 6.1 6.2 6.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Thu-Hương Nguyễn-Võ. Khmer-Viet relations and the third Indochina conflict. McFarland. 1992: 1–2, 4–5, 9–15. 
  8. ^ 8.0 8.1 Kiernan 2019,第157頁.
  9. ^ Kiernan 2019,第157-159頁.
  10. ^ Kiernan 2019,第163頁.
  11. ^ Higham, C., 2001, The Civilization of Angkor,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ISBN 9781842125847
  12. ^ 12.0 12.1 12.2 12.3 Viet Nam-Cambodia trade set to increase 27%. Vietnam Business News. 18 January 2008 [11 June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January 2008). 
  13. ^ Ben Kiernan. Blood and Soil: Modern Genocide 1500-2000. Melbourne Univ. Publishing. 2008: 158–. ISBN 978-0-522-85477-0. 
  14. ^ 14.0 14.1 14.2 14.3 Brinkley, Joel. Cambodia's Curse: The Modern History of a Troubled Land. PublicAffairs. 2011: 22–23, 25, 55–56. 
  15. ^ 15.0 15.1 Pouvatchy, Joseph R. Cambodian-Vietnamese Relations. Asian Survey. April 1986, 26 (4): 440–451. JSTOR 2644157. doi:10.2307/2644157. 
  16. ^ Frey, Rebecca Joyce (2009). Genocide and International Justice. Infobase Publishing. pp. 266–67. ISBN 978-0816073108.
  17. ^ "Victory in Vietnam: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People's Army of Vietnam, 1954-1975."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May 2002 (original 1995). Translation by Merle L. Pribbenow. Pages 256-257.
  18. ^ Ben Kiernan. Blood and Soil: Modern Genocide 1500-2000. Melbourne Univ. Publishing. 2008: 548–. ISBN 978-0-522-85477-0. 
  19. ^ Ben Kiernan. Blood and Soil: Modern Genocide 1500-2000. Melbourne Univ. Publishing. 2008: 554–. ISBN 978-0-522-85477-0. 
  20. ^ Deth, Sok Udom; Suon, Sun. Cambodia's Foreign Relation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s. 2018-01-18. 
  21. ^ Cambodia to cede two villages to Vietnam. The Phnom Penh Post. 18 June 2012 [27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6). 
  22. ^ Key Viet Nam-Cambodia border marker inaugurated. Việt Nam News. 25 June 2012 [27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5). 
  23. ^ Việt Nam-Campuchia: 'Không cho nước ngoài dùng lãnh thổ để gây phương hại nước kia'. BBC News Tiếng Việt. [202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6) (越南語). 
  24. ^ Cambodia, Viet Nam target $2.3 billion in bilateral trade by 2010. Vietnam News. 21 January 2008 [11 June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4). 

延伸閱讀[編輯]

  • 阿梅爾,拉美西斯。 「柬埔寨的越南人:處於危險之中的少數民族? 」當代東南亞(1994):210-238在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阿梅爾,拉美西斯。 「柬埔寨和越南之間的邊界衝突。」 IBRU 邊界和安全公告5.2 (1997):80-97在線
  • 萊頓,瑪麗安基爾希。 「對越柬邊境衝突的看法」。亞洲調查18.5 (1978):448–457。
  • 冷,Thearith。 「小國外交:柬埔寨對越南的外交政策」。太平洋評論30.3 (2017):328–347。在線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vinson、David 和 Karen Christensen 合編。現代亞洲百科全書。 (2002) 1:426–427。
  • Morris, Stephen J.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原因:政治文化和戰爭起因(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99 年)。
  • Westad、Odd Arne 和 Sophie Quinn-Judge,編。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國、越南和柬埔寨之間的衝突,1972-79 (Routledge, 2006)。
  • 沃馬克,布蘭特利。 「不對稱和系統性誤解:1970 年代的中國、越南和柬埔寨。」戰略研究雜誌26.2 (2003):92-119在線
  • 國際邊界研究第 155 號 – 1976 年 3 月 5 日柬埔寨 – 越南邊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978-604-75-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