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祖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畢租暉(?—?),東平郡須昌縣(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人,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畢祖暉很早就有才幹,從奉朝請略微升任鎮遠將軍前軍將軍直後正始年間,畢祖暉出任龍驤將軍東郡太守,又回朝出任驍騎將軍,加征虜將軍,試行代理勃海郡太守。熙平年間,畢祖暉出任潁川郡太守。神龜初年,畢祖暉出任右將軍豳州刺史,又回朝出任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正光五年(524年),豳州百姓反叛,招引隴地的賊寇,進攻逼迫州城。朝廷認為畢祖暉之前在豳州得到百姓的人心悅服,任命畢祖暉出任平西將軍、豳州刺史、署理安西將軍,作為別將前往討伐。畢祖暉一邊作戰一邊前進,突破包圍進入州城。孝昌初年,北海王元顥的援兵抵達,豳州州城的圍困才被解除。畢祖暉因為保全州城的功勳,獲封新昌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孝昌三年(527年),蕭寶寅敗退時,畢祖暉率領全城軍民向東前往華州[1][2],被免除官職爵位。很快畢祖暉署理征虜將軍,代理豳州刺史。建義年間,魏孝莊帝元子攸詔令恢復畢祖暉的刺史官位和爵位,加撫軍將軍永安年間,畢祖暉從大嶺柵規入州城。當時叛軍首領叱干騏驎守衛太子壁,畢祖暉將他擊敗。叛軍宿勤明達再度進攻畢祖暉,畢祖暉士兵少糧食耗盡,也沒有援軍支持,被宿勤明達擊敗,因此死去,時年虛歲五十[3][4]

畢元賓歸附北魏後,先是娶東平劉氏,有四個兒子畢祖朽、畢祖髦、畢祖歸、畢祖旋,獲賜妻元氏生兩個兒子畢祖榮、畢祖暉。畢祖朽最年長,畢祖暉比畢祖髦小。北魏的舊例,前妻即便先有兒子,之後賜妻所生的兒子都是承宗的嫡子。所以劉氏先去世,畢祖暉不服重孝;元氏後去世,畢祖朽等人都為元氏守孝三年[5][6]

家庭[編輯]

父母[編輯]

  • 畢元賓,北魏使持節、平南將軍、殿中尚書、彭城平公
  • 元氏

兄弟姐妹[編輯]

  • 畢祖朽,北魏安東將軍、瀛州刺史、南城縣男
  • 畢祖髦,北魏揚烈將軍、兗州別駕、須昌伯
  • 畢祖榮,早逝,由兒子畢義允襲畢眾敬爵位東平公
  • 畢祖歸,北魏建寧郡太守
  • 畢祖旋,北魏太尉行參軍、鎮遠將軍

子女[編輯]

  • 畢義勰,東魏開府中郎、新昌縣子
  • 畢義雲,北齊七兵尚書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豳州刺史畢祖暉、行台羊深並奔退,祖暉於陣歿。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一》:豳州刺史畢祖暉戰沒,行台辛深棄城走,北海王顥軍亦敗。
  3.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祖暉,早有器干。自奉朝請,稍遷鎮遠將軍、前軍將軍、直後。正始中,除龍驤將軍、東郡太守。入為驍騎將軍,加征虜將軍。後試守渤海郡。熙平中,拜潁川太守。神龜初,除右將軍、豳州刺史。入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正光五年,豳州民反,招引隴賊,攻逼州城。以祖暉前在州日得民情和,復授平西將軍、豳州刺史,假安西將軍,為別將以討之。祖暉且戰且前,突圍入治。孝昌初,北海王顥救至,城圍始解。以全城之勛,封新昌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後值蕭寶夤退敗,祖暉乃拔城東趣華州,坐免官爵。尋假征虜將軍,行豳州事。建義中,詔復州爵,加撫軍將軍。永安中,祖暉從大嶺柵規入州城。於時賊帥叱干麒麟保太子壁,祖暉擊破之。而賊宿勤明達復攻祖暉,祖暉兵少糧竭,軍援不至,為賊所乘,遂歿,時年五十。
  4.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祖暉早有器干,為豳州刺史,以全守勛,封新昌縣子。逢蕭寶夤退敗,祖暉拔城,東趣華陰,坐免官爵。尋行豳州事。建義中,詔復州、爵。後為賊宿勤明達所攻沒。
  5.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6.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元賓入魏,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