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馬口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馬口魚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鯝科 Xenocyprididae
屬: 馬口魚屬 Opsariichthys
種:
真馬口魚 O. uncirostris
二名法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異名
  • Leuciscus uncirostris,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uncirostris,Temminck & Schlegel, 1846
  •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Berg, 1932
  • Opsariichthys unirostris amurensis,Berg, 1932

真馬口魚學名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又稱真馬口鱲,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鯝科馬口魚屬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亞洲俄羅斯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中國淡水流域。

特徵[編輯]

本魚體延長而側扁,口中位,下頷較上頷長,嘴巴向上大開,雙唇左右前彎呈「他」字形,尾鰭為三角形。體色背部呈藍色,體側至腹部呈銀白色,體長可達32.5公分,主要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1]

分類[編輯]

本種部分分類上有下面亞種:黑龍江馬口魚(O. u. amurensis Berg, 1932)、真馬口魚,模式種(O. u. uncirostri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生態及利用[編輯]

本魚棲息在水質清澈、礫石底質的溪流底中層水域,屬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其他魚類等為食,繁殖季節是從六月到七月,許多雄性和雌性聚集在湖泊和河流的淺水區,並在礫石中產卵。肉呈白色,在日本以鹽烤、天婦羅、油炸、醃製南蠻、車切食用。在人口眾多的琵琶湖周邊的鮮魚店也有出售。在中國,它經常用油炸或烤。因其警覺性強、動作敏捷、牽引力強而成為分佈區的誘餌捕撈對象。日本琵琶湖在1955年左右的年捕撈量約為 200 噸,[2]此後不斷減少和增加,1990 年代初期的捕撈量超過400噸,但2010年左右為35噸,2016 年下降至16噸[3]。另本魚緊張時,常常被聲光驚動,衝入玻璃表面,撞到頭部,或從水箱中跳下跳出,導致死亡,又對溶氧、水溫變化敏感性高,故不易飼養。

參考文獻[編輯]

擴展閱讀[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真馬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