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移動IP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移動IP(英語:Mobile IP,IP mobility),又譯為行動IP,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制定的一種網路傳輸協定標準。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行動裝置用戶,能夠從一個網路系統中,移動到另一個網路系統,但是裝置的IP位址保持不變。這能夠使移動節點在移動中保持其連接性,實現跨越不同網段的漫遊功能。在IPv4系統中的行動IP,在IETF RFC 5944中定義,RFC 4721中提供了擴充定義。為IPv6設計的行動IP,又稱Mobile IPv6,在RFC 6275中定義了它的功能。

設計目的[編輯]

隨着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使用,移動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等設備也開始需要接入網路(Internet),但傳統的IP設計並未考慮到移動節點會在連接中變化互聯網接入點之問題。傳統的IP地址包括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用來標識唯一的主機,另一方面它還作為主機的地址在數據的路由中起重要作用。但對於移動節點,由於互聯網接入點會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其IP地址在兩方面發生分離,一是移動節點需要一種機制來唯一標識自己,另一是需要這種標識不會被用來路由。移動IP便是為了能讓移動節點能夠分離IP地址這兩方面功能,而又不徹底改變現有互聯網的結構而設計。

移動IPv6和移動IPv4的比較[編輯]

  1. 移動IPv6不需要外地代理的支持
  2. 移動IPv6支持路由優化
  3. 移動IPv6路由優化不需要預先指定的安全機制
  4. 移動IPv6允許路由優化使得路由器兼顧效率和「入口過濾」
  5. 移動IPv6在移動節點不在本地網絡時通過IPv6路由頭部而不是隧道來路由
  6. 移動IPv6不需要使用ARP,這也增加了其健壯性
  7. 移動IPv6不需要維持隧道軟狀態
  8. 移動IPv6的動態本地代理地址發現機制返回單獨一個回應。而移動IPv4中採用廣播的方法,這時本地網絡中的所有本地代理都會分別返回回應。

外部連結[編輯]

  • RFC 6275 -Mobility support for IPv6
  • RFC 5944 - IP Mobility Support for IPv4, Revised
  • RFC 4721 - Mobile IPv4 Challenge/Response Extensions
  • RFC 3024 - Reverse Tunneling for Mobile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