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族綽爾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
分類傳統音樂
序號633
編號項目Ⅱ-134
登錄2008年(第二批)

綽爾,又稱「胡笳」、「潮爾」,蒙古族傳統樂器,是一種邊棱氣鳴樂器,形似竪笛,只有三個指孔,使用牙齒、舌頭和嘴唇送氣,多用灌木「扎拉嘎」的莖幹製成,也有木製和竹製的,流行於蒙古高原西部,主要在節日、婚禮、祭敖包等活動中演奏,通常在演奏前浸入水中,以密封木頭中的任何洩漏,演奏的旋律通常是模仿牧羊人在阿爾泰草原或山坡上聽到的水聲、動物叫聲和鳥鳴,代表樂曲有《鄂畢河的波濤》、《哈瓦河的流水》、《卡納斯河》、《鮮艷的花朵》等,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3][4]

參考文獻[編輯]

  1. ^ 鍾廷雄 (編). 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14: 125. 
  2. ^ 李宏、劉波 (編).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 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 2010: 1044. 
  3. ^ Chuluunbaatar, Otgonbayar (2013): The Cuur as Endangered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Urianxai Ethnic Group in the Mongolian Altai Mountains. In Gisa Jähnichen (ed.), Studia Instrumentorum Musicae Popularis (New Series) III, Münster: MV-Wissenschaft Verlag, 97-1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Pegg, Carole. Mongolian Music, Dance, & Oral Narrative: Performing Diverse Identit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Mar 15, 2001 [2022-01-06]. ISBN 978029598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透過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