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馬夸國家公園

座標30°2′36″S 17°35′10″E / 30.04333°S 17.58611°E / -30.04333; 17.586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納馬夸國家公園
IUCN分類II(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春季鮮花
納馬夸國家公園位置圖
納馬夸國家公園位置圖
公園的地理位置
位置 南非北開普省
最近城市卡米斯克隆英語Kamieskroon
坐標30°2′36″S 17°35′10″E / 30.04333°S 17.58611°E / -30.04333; 17.58611
面積700 km2(270 sq mi)
建立1999
主管團體南非國家公園
www.sanparks.org/parks/namaqua/

納馬夸國家公園位於南非,距開普省北部近495km,離卡米斯克隆西北部22km。公園面積為700km²。2.[1]公園隸屬於面積為55,000km²的納馬夸蘭,地處半沙漠多肉乾旱台地高原生物圈2 [1][2]生物圈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2]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多肉植物群。[3]公園也為多肉植物提供乾旱環境。公園為保護花卉而建。[4]春季,野花盛放,場景壯觀。[2]公園的主要旅遊景點是春季豐富的野花色彩明艷的綻放。[3][5]

地理與氣候[編輯]

納馬夸國家公園坐落於北開普省,臨近南非與納米比亞交界。[2]公園距開普鎮北部近495km,距卡米斯克隆西北部22km。[1]正式成立於1999年8月。[2]斯基爾帕德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3年,為保護納馬夸蘭的野生植物。 增加500km²的土地形成了新國家公園的核心地帶。而後又擴大了270km²,[6]現公園面積為700km²。公園屬於半乾旱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嚴寒,氣候多變,通常伴有稀疏降雨。5月到8月間多為冰雹天氣。公園北部降雨較西部多。[1]

生物多樣化[編輯]

公園系屬於世界上最不尋常的生物圈——半乾旱多肉乾旱台地高原生物圈。[1][2]生物圈為生物多樣化熱區,是世界乾旱地區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多肉植物最密集的地區。[5]占地面積為107,200km²,沿着南非和南納米比亞西部海岸延伸,涵蓋了最多的理查德斯特維德。生物圈內擁有愈5,000種的植物品種,擁有超過世界1/3的多肉植物。近40%的生物圈植物為本土的,18%為瀕危物種。生物圈裡各類無脊椎動物和爬行動物中,部分為本土特有的。非法植物收割、過度放牧採礦,都威脅着本土生物。正式受到保護的多肉乾旱台地高原僅占較小比例,其中包括科內爾思拉克特(Knersvlakte)自然保護區、理查德斯維德群體保護區和納馬夸國家公園。[5] 公園坐落在多肉質乾旱台地高原內的納馬夸蘭。納馬夸蘭占地面積為55,000km²,位於北開普省的西北角。[1][2]一年中的部分時間,除耐寒灌木外,在納馬卡蘭乾旱景觀帶幾乎看不到其他植物。[7]而在8月到9月,冬季降雨過後,野花盛開,場景壯觀,[7]可達數百平方公里。[4]這些色彩斑斕的野花有雛菊百合蘆薈多年生草本植物[7]納馬夸蘭因其春天五顏六色野花綻放的壯觀景象而聞名於世。[2][4]該區生長着4,000種植物,[7]納馬夸蘭就擁有1,000種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的花卉。還有各類多肉植物,如松葉菊,花朵非常迷人。多肉植物豐滿的葉片可蓄住水分,多數緊貼地面生長,外形如石頭。[4]某些種類的樹木可在乾旱環境中保存水分,如顫抖樹(二歧蘆薈)肥大的樹幹。[4]花的綻放取決於該區接收的降雨量。向陽的花朵,通常在10:00至16:00完全開放。熱風會導致花朵迅速枯萎。[7]鮮花還吸引了許多昆蟲。[5]公園裡還能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陸龜斑點珍龜[3]

旅遊業[編輯]

每年納馬夸蘭的遊客約為100,000人。65%的遊客來自非洲,35%則來自其他國家。當地政府將旅遊業發展為帶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手段,該區的旅遊業隨着市場得以改善。然而,當地居民持有收入仍很低,失業率高。[2] 納馬夸國家公園擁有泛納馬夸蘭地區的生態旅遊景點。[2]春天在廢棄麥田開放的鮮花就是公園主要的旅遊景點。旅遊設施包括一條5km長的觀光路線,兩條自然步道、野餐地和遊客問訊處。公園還未全面開發,斯基爾帕德區僅在春天鮮花綻放才對遊人開放。[6]許多野生花卉受到法律保護,採摘會被罰款。[7] 現有4間農家別墅用於夜間住宿,其中一間為殘障人專用。住宿規定每張臥榻為2個成年人或1個成年人和2個小孩。別墅設備齊全,屋前遊廊視野極好。配備有220v的電力,但需自帶乾糧。(最近的商店離該處22km遠。)[8]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Van Deventer, M. and J.A.J. Nel. 2006. Habitat, food, and small mamm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amaqualand. Koedoe 49(1): 99–109. Pretoria. ISSN 0075-645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Martin, Vance; Andrew Muir. Wilderness And Human Communities: The Spirit Of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From The 7th World Wilderness Congress. Fulcrum Publishing. 2004: 193 [2014-03-05]. ISBN 1-55591-86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3. ^ 3.0 3.1 3.2 Namaqua National Park. South African National Parks. [2008-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4. ^ 4.0 4.1 4.2 4.3 4.4 Exploring our Provinces: Northern Cape. Jacana Media. : 11 [2014-03-05]. ISBN 1-77009-26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5. ^ 5.0 5.1 5.2 5.3 Odendaal, Francois; Helen Suich, Claudio Velásquez Rojas. Richtersveld: The Land and Its People. Struik. 2007: 169 [2014-03-05]. ISBN 1-77007-3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6). 
  6. ^ 6.0 6.1 Olivier, Willie; Sandra Olivier. Touring in South Africa: The Great SA Road Trip Guide. Struik. 2005: 169 [2014-03-05]. ISBN 1-77007-1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7. ^ 7.0 7.1 7.2 7.3 7.4 7.5 Blond, Becca; Mary Fitzpatrick, Gemma Pitcher, Simon Richmond, Matt Warren. South Africa, Lesotho & Swaziland. Lonely Planet. 2004: 509 [2014-03-05]. ISBN 1-74104-1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8. ^ 存档副本. [201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