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次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次威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0年
 清朝萬縣
逝世198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籍貫四川省萬縣市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胡次威(1900年—1988年),四川萬縣武陵鎮人。北京朝陽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後公費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回國後,曾在北京母校、中央政治大學等高等院校任系主任、教授。後改從政,先後任國民政府法制局二科科長,浙江蘭溪實驗縣縣長,浙江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湖南、四川省民政廳長,國民政府內政部次長,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委。曾參與過國民政府若干法律的起草。有多種法學專著出版,其中《中國民法總編》、《中國民法論》、《中國民法繼承論》、《參議會組織實務》、《民國縣制史》、《民意機關法規解釋匯編》等,曾列為「大學叢書」,至今仍在台灣再版發行。[1]

生平[編輯]

胡次威在擔任四川省民政廳長期間,抗日戰爭正處於相持階段,四川兵源枯竭,徵兵困難。四川省軍管區參謀長徐思平建議省主席張群,搞一次青年學生參軍活動。張群叫他找胡次威商量,胡認為青年學生蘊藏有很高的愛國熱情,只要善於發動,可以成功。他首先選擇流亡學生最多的三台縣東北大學為試點,經過宣傳發動,報名參加者幾乎占學生總數的一半,接着他又去青年學生集中的華西壩作重點發動,藉以帶動成都,影響各縣。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寫成標語廣為宣傳,有利的激發了青年學生的抗日熱情,並動員剛從美國獲博士學位歸來,在華西大學任教的張群、張群長子張繼正報名參軍,轟動全川。從此四川徵兵數量、質量顯著提高。蔣介石把胡次威的口號推向全國,很快形成全國性的青年學生參軍運動。[2]

1942年冬,蔣介石同美國簽訂協定,在四川速建包括3歌大型機場、6個中型大機場的華西空軍基地,除瀘縣梁平建兩個中型機場外,其餘均在川西。大型機場跑道長2400米、寬400米,機場周圍有20個停機圈,每圈停1架大型轟炸機。中型機場無停機圈,跑道長2000米,寬400米,要求一百個晴天內全部完成。工程由美國出資,中國負責設計施工,蔣介石密令胡次威兼任工程征工處處長,限他如期完成,如有延誤,以貽誤戎機論處,胡次威同張群商量後,即可調動21個縣的165萬民工分3期進行施工,後又向蔣介石要500輛8噸大卡車投入工程建設,整個工程在胡次威的統一指揮下,如期完成,並節省大量經費。竣工後,經美國B-26巨型轟炸機試降,確認質量符合要求,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稱讚,此後,常有B-26轟炸機由華西空軍基地起飛轟炸日軍,對加速大敗日軍起了一定作用。[3]

1949年春,胡次威因不滿國民黨的腐敗和打內戰,辭官去上海,並謝絕蔣介石要他去台灣任職的邀請。中共建政後,胡次威先後擔任上海市參事室參事、上海市民革常委、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及顧問。1988年7月病逝,享年88歲。 [3]

著作[編輯]

...

注釋[編輯]

  1. ^ [萬縣誌編撰委員會. 万县志. 四川: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5年9月. ISBN 7-80543-418-6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
  2. ^ [95版《萬縣誌》第三十篇:人物 744頁]
  3. ^ 3.0 3.1 [95版《萬縣誌》第三十篇:人物 745頁]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