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道德譜系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德譜系學
初版封面
原名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作者尼采
類型書面作品[*]
語言德語
主題倫理學
發行資訊
出版1887
出版時間1887年、1887年11月 編輯維基數據
出版地點 德意志帝國
前作善惡的彼岸(1886)
續作瓦格納事件(1888)

《道德譜系學》(德語: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為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著的一本倫理學著作,初版於1887年。此書基本上是《善惡的彼岸》的延續,內容包括道德的起源、良心負疚、懲罰等,以及主人-奴隸道德說的進一步闡釋。法國社會學家福柯即受到此書影響而進行他對瘋狂、性、懲罰的研究。

《道德譜系學》一書是尼採在進入混亂的1888年前的最後著作,由三篇專文構成,。每篇專文都專注於討論道德概念的發展以及傳統,尼采試着證明當代道德觀的最初起源根本沒有半點道德根據,殘酷的權力鬥爭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與其他作品相較,這本書在寫作形式和語調上都較為傾向哲學論述的風格,也因此這本書成為哲學界對於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來源。

內容[編輯]

在第一篇專文中尼采將基督教的道德觀追溯至那個被他稱為「奴隸藉由道德造反」的時期,他描述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占的優勢證明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面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一套「想像的復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

在第二篇專文中尼采則描述在這套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的景象(他將之稱為「傳統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傷害人的權利來自於人的能力,就如同動物也有記憶和進行承諾的能力一般,違背承諾者會遭致的懲罰就是被暴力傷害。也因此,依據尼采的說法,懲罰的傳統並不是來自於任何道德目標或理論。「壞的結果」也是在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處遊蕩和進行劫掠,他所帶有的暴力的動物本性便會轉而發泄至自己身上。

在第三篇專文里尼采則討論到基督教道德觀里所呈現的「完美的禁慾者」的概念,尼采主張埋藏在這個禁慾概念之後的只不過是一連串可笑而又沒有根據的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迷信仍然企圖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敗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