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延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延昌(9世紀—894年),光遠中國唐朝官員唐昭宗年間為宰相

家世[編輯]

鄭延昌生年不詳,出自滎陽鄭氏。近親有唐僖宗年間拜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鄭從讜。鄭從讜的祖父鄭餘慶唐德宗年間也為宰相。但鄭延昌自己的祖輩卻並不特別顯赫,曾祖鄭申官至金華尉,祖父鄭則之官至驍衛兵曹參軍,父鄭猗官至撫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鄭允升和一弟鄭延濟。[1]

唐懿宗咸通(861年—874年)末年,鄭延昌中進士。遷監察御史[2]

效力鄭畋和之後的仕途[編輯]

前宰相鄭畋(與鄭延昌無親戚)[1]大約於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為鳳翔節度使,表鄭延昌在其幕府廣明元年(880年),大規模農民軍黃巢攻京師長安,迫使僖宗逃往成都,僖宗留鄭畋統領京師地區的唐軍餘部。[3]鄭畋讓鄭延昌調軍糧,諭慰諸軍。[2]

中和二年(882年)鄭畋前去僖宗在成都的行在再度拜相後,[4]擢鄭延昌為司勛員外郎、翰林學士[2]曾兼中書舍人。[5]

光啟三年(887年)二月,鄭延昌在修奉太廟使任上奏稱京城除充大內及正衙外再無殿宇,聽聞先有詔旨以少府監大廳權充太廟;獲准。六月,鄭延昌奉詔修奉太廟。鄭延昌奏稱「太廟大殿太廟大殿十一室二十三間十一架,功績至大,計料支費不少;兼宗廟制度,損益重難,今未審依元料修奉,為復別有商量。」[6][7]

大順二年(891年),累進兵部侍郎,兼京兆尹判度支。[2]王渙交好,以王渙充京城招葺制置使,委政於他。當時鄭延昌住在太平坊,被呼為太平鄭公。[8][9]

拜相前後[編輯]

僖宗駕崩後,唐昭宗繼位。景福元年(892年)三月,鄭延昌在戶部尚書任上被任為中書侍郎,授宰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11]六月,又兼刑部尚書,加食邑至千戶。拜相期間無功。[2]次年(893年)七月,軍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派數百人混在長安市人中糾集數百千人抗議昭宗計劃討伐自己,這些人等候鄭延昌及其同僚宰相崔昭緯回家時包圍其肩輿抗議,亂投瓦石,迫使他們逃到民家躲避,堂印及朝服都丟了。唐昭宗大怒,捕殺帶頭之人,堅定了討伐李茂貞的決心,但反被李茂貞所敗。[12][13][14]

乾寧元年(894年)五月,因病辭職,罷為右僕射[10][14]又拜尚書左僕射,[15]不久卒,但日期不詳。[2]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82》,出自《新唐書

注釋及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新唐書》卷七十五
  2. ^ 2.0 2.1 2.2 2.3 2.4 2.5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3.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
  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5. ^ 劉崇望《授翰林學士鄭延昌守本官兼中書舍人制》
  6. ^ 《奉修神主請參詳典禮奏》
  7. ^ 《舊唐書·僖宗紀》《舊唐書·禮儀志五》《舊唐書·殷盈孫傳》《冊府元龜》誤作鄭延昌已是宰相。
  8. ^ 《唐故清海軍節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墓志銘》
  9. ^ 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引岑仲勉《從王渙墓誌解決了晚唐史一兩個問題》
  10. ^ 10.0 10.1 《新唐書》卷十
  11. ^ 《舊唐書·昭宗紀》《冊府元龜》作大順二年(891年)十二月事。
  12.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13. ^ 《新唐書》卷九十六
  14.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九
  15. ^ 《舊唐書·昭宗紀》作景福二年(893年)十一月事。《冊府元龜》作景福年間事。
前任:
劉崇望
唐朝尚書左僕射
894年
繼任:
徐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