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六四事件/存檔7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錯別字問題

「知識分子」錯寫成了「知識份子」希望能改正。 可能還有更多保護頁面中含有錯別字。 Timofey Guzhenko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4:29 (UTC)

   一个疑似的错别字:
   在“反应”一节,倒数第二段
   “其中在六四事件后中国的形象从原本展开现代化改革并且苏联的盟友,转而成为一个针对示威群众进行镇压的威权主义国家。之后反对美国与中国大陆贸易自由化

的藍隊也多次提及六四事件,並且以此認為中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和美國自身利益都將構成威脅。」中「並且」是不是應為「並非」?

此外,8平方是8²什麼時候成了82了?82≠64 Timofey Guzhenko留言2014年7月10日 (四) 07:51 (UTC)

可能還有一個錯別字:學運段落中的【籌畫】應為【籌劃】,望修改。

「知識份子」錯別字問題

(!)意見無錯別字問題,份子不等於分子。--wsxcde留言2014年7月10日 (四) 08:19 (UTC)

(!)意見「知識分子」才是正確用字。請自行查詢政府頒訂的國語辭典正確用字。一般出版行業亦都使用此用字,「份」用在指涉數量。Kanno留言2014年7月11日 (五) 09:02 (UTC)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標準不一樣。台灣用「分」,大陸用「份」,例如: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By LNDDYL.(留言2014年10月18日 (六) 13:22 (UTC)

大陸用的也是「知識分子」。「身份」的「份」和「分子」的「分」不是同一個含義。 Balthild留言2017年6月3日 (六) 06:28 (UTC)

我認為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在知識分子上加個鏈接。 Drt drt boy留言2016年5月9日 (一) 19:41 (UTC) 我認為應是「知識份子」,「份子」帶有分門別派的意思,更為恰當

您好,中國大陸的漢語詞典是沒有知識份子一詞的,只有知識分子。Tanpero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1:39 (UTC)
(-)反對 沒有「知識份子」這一說法,字典里也沒有。-- 留言 只玩正版遊戲盜版滾開 2020年6月5日 (五) 07:36 (UTC)

除了討論頁,首頁和文章都能看

感恩各位貢獻--商人留言2014年10月19日 (日) 16:03 (UTC)

現在都不封禁了?我咋不翻牆都能上 ??? 龍之舞 2015年1月23日05:48:38

因為已經 HTTPS 了。Dannyniu留言2016年6月4日 (六) 04:34 (UTC)

一些建議

  • 整篇幅的六四的絕大部分採用反共反華的機構文章作為引述來源,六四事件的中立性去哪了?
  • 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
  • 「廣義的六四事件」一說無來源(那兩個英文參考不算吧?都不是中文語境)
  • 至少有人認為"八九"和"六四"分別指民運和屠殺,不能混為一談。在文中應說明這點
  • 未有評價一節
  • 應提及六四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 文化一節近於點列而稍欠綱領。不過,現在應還可加入國殤之柱,六四文學,禁歌(如血染的風采)等內容。
  • 可以加入延伸閱讀
  • 看內文時總感偏長,用了過多"並且"連接句式之緣故?
  • "參見"的連結好像不太相關,尤其是那個新啟蒙社。倒是沒有"老人政治"

以上218.102.4.14留言2014年10月27日 (一) 07:18 (UTC)

「八九學運」和「六四事件」應當拆分成兩個條目

八九學運

主體是學生和民衆,客體是共產黨反動政權。是中國民主進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

六四事件

主體是共產黨反動派,客體是學生、民衆和共產黨良知派。是共產黨反動政權統治中國大陸地區期間犯下的一次罪行。

王旭東留言2014年11月4日 (二) 12:40 (UTC)

喲喲喲,「中國共產黨反動政權」,雲民運人士您來辣?反不反動輪得着您們來評價?Tanpero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1:04 (UTC)
@Tanpero請注意文明,涉及人身攻擊的內容將被移除。--Key to Sky遠い空へ(討論|貢獻) 2020年5月30日 (六) 17:56 (UTC)
兩者範圍雖確廣狹有別,但結局相同,不宜割裂而影響編輯閱讀,這是討論過許多次的了。倒是胡耀邦趙紫陽分別「被政變」的事都該有人創建成獨立條目,如「九一三事件 」、「逮捕四人幫」、「王立軍事件 」、「八月宗派事件」、「八一九事件」、「1999年巴基斯坦政變」等。1949年後中國非法、不合程序的政變還多著呢!--WildCursive留言2014年11月4日 (二) 16:50 (UTC)
兩者是兩個事件,而不是僅僅是範圍的不同。是 「八九學運」導致了「六四事件」,而「六四事件」終結了「八九學運」。主要區別在於主導兩個事件者是不同的,兩次事件體現的意志是不同的。就算你是記流水帳,也應該寫成「八九學運」,而不應該寫成「六四事件」因爲主要事由是學運而非鎮壓,沒有「八九學運」,就沒有「六四事件」王旭東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04:50 (UTC)

建議下次再編輯一個編輯六四事件的事件,編輯「編輯一個六四事件的事件」的事件,以此類推。龍之舞 2015年1月23日05:47:27

幾個編輯建議

六四事件
學生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發起抗議活動後,於上海市所擺置的聲援學生運動之橫幅。
日期1989年4月15日-1989年6月4日(1月2周又6天)
地點
包含北京市在內中華人民共和國400多個城市。
目標追求社會平等、解決中國共產黨貪腐問題、新聞自由言論自由
方法絕食靜坐佔領廣場;設置路障、投擲石塊、搶奪槍械車輛
結果
  • 軍隊干預並且驅散抗議群眾
  • 趙紫陽遠離政治核心
  • 江澤民獲得提拔機會
  • 政治體制改革停止
  • 加強對媒體的控制
  • 市場經濟改革速度放緩
傷亡
死亡241人至2,600人[來源請求](各方估計並不相同)
受傷7,000人至10,000人[來源請求](各方估計並不相同)

感謝諸多編輯者編寫此條目,讓我這個中國大陸人士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比如才知道流血衝突竟然沒發生在廣場、軍隊與民眾竟然是互相動手、解放軍竟然也有喪生的、學生團體內部竟然內鬥等太多從來不知道的事),我認真閱讀條目後發現幾個小問題或是自己認為有必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事件背景,是不是應該加上東歐劇變等外在大環境對當事各方的可能產生的影響?當時全球處在政治變更活躍期。

二是事件背景改革開放的內容,是否經該介紹當時中國領導層的政治改革導致的分權狀況?國家主席、黨總書記、軍委主席等由多人擔任,導致中央決策會出現內部分歧。

三是 Infobox Civil Conflict 模板,1、目標字段的內容沒有明確的來源,抗議人群的目標很多,而且多次變更,甚至沒有明確領導者,感覺最後像是年輕人一塊開Party;2、是否應該加上騷亂縱火搶劫等犯罪分子作為衝突的當事方?3、抗爭方式是否應該加上設置路障、投擲石塊、搶奪槍械車輛等對抗清場的行動?如右——〉

四是「審查制度」小節,內容:「中國共產黨禁止有關六四事件的討論,並且已經採取措施阻止或者審查相關資訊信息[317]。其中教科書幾乎沒有任何相關的訊息[318];即使有所提及,相關內容也多是以中國共產黨官方觀點編寫而成[319]。」對教科書的說法先是「幾乎沒有任何」,後又「即使有所提及」,前後矛盾。我高中的歷史書上是有的,當然內容比較少,只是提及政治風波而以,現在教科書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了,知道的可以編輯一下。

先寫這些吧,感覺條目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Lisan1233~~留言 2015年2月28日 (六) 14:03 (UTC)

建議拆分本條目的部分內容到八九民運

本條目主要介紹六四事件,發起、升級和戒嚴等部分的內容應該拆分到八九民運,而六四事件六四清場我倒是覺得可以合併。--Poptang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0:58 (UTC)

(-)反對:台灣這邊六四事件比起八九民運更常出現,即便是代指整個起事件。因此這並非簡單地拆分問題。--KOKUYO留言2015年5月16日 (六) 09:16 (UTC)
(=)中立:1.討論這種條目實在很難冷靜,而且必須翻牆才看得到。2.維基的原則是客觀公正,然而大陸人民普遍得不到真相,怎麼客觀?3.至於條目怎麼拆分,怎麼合併,我沒意見。--穆紫:上維基都要翻牆的國家有什麼前途留言2015年5月16日 (六) 16:21 (UTC)
(-)反對
  1. 現在的條目標題知名度更高,而且中立。
  2. 集會抗議是不是「民運」?也不見得,因為抗議者的訴求很多樣,而且不斷變動,最後是為了抗議而抗議,很多學生基本處於無腦狀態,這顯然不能用「民運」概括。
  3. 「民運」這個詞在中國大陸的大眾印象中已經有政治小丑、腦殘逗逼的形象,含有貶義,不應該拆分。
  4. 另外說一句,山東聯通用戶表示現在維基百科可以自由訪問和編輯,不然也不會有我的上述文字。--Lisan1233~~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1:26 (UTC)

特色條目重審

六四事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提名人:Zetifree (Talk) 2015年10月3日 (六) 02:07 (UTC)

投票期:2015年10月3日 (六) 02:07 (UTC) 至 2015年10月17日 (六) 02:07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去年評選中的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就當選,如6+提出的冗長句子(我在看過主編的幾個條目後已經相當懷疑他作爲母語者的中文水平)。當選後討論頁頁有新的建議,值得參考,如一些建議幾個編輯建議。條目仍有進步空間。—Zetifree (Talk) 2015年10月3日 (六) 02:07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根本就連讀通的基本標準都沒法達到。--7留言2015年10月3日 (六) 02:40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作為天朝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大陸來源卻寥寥無幾。-- 鎮國公  有事找我  2015年10月3日 (六) 03:52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總體來說全文就是兩個字:混亂。句子冗長,有時甚至混雜着不太符合中文表達習慣的語句(如「在上午12時30分時吾爾開希則指控一名北京師範大學女學生……」),如果投票期內不能得到改善,這個條目也只好暫別特色條目了。另外,有沒有大陸官方來源無所謂,畢竟部分西方和民運來源也會轉述大陸官方觀點。——本座乃萬年良心小林君是也留言Email 2015年10月4日 (日) 08:56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仍有部分段落沒有來源,例如:「不過在這過程中亦有學生和居民試圖保護遭到憤怒暴徒攻擊的士兵,同時也有軍事單位拒絕針對平民執行開槍之命令。」、「此外一些中國民主黨派成員學生……也讓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呼籲中國政府保持克制。」、「在六四事件後中國的形象從原本展開現代化改革……並且以此認為中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和美國自身利益都將構成威脅。」等。「此外中國政府所實施的審查制度並不適用於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2個地區擁高度自治權利並且人民享有言論和集會自由。」這個明顯的病句仍未修正。總之,我在上次評選時提出的問題仍未有修正。--№.N留言 2015年10月8日 (四) 04:23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此條目連個GA的邊都沒沾到,明顯違背中立原則、讀起來像是評論也就算了,冗言與病句問題、段落無來源還非常多。如果這種內容給受害者看,他們難道會接受這種東西嗎?--  天秤P  留言  2015年10月10日 (六) 04:48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過多的細節沒有簡化。--Engle躍Flow在我的留言頁面,有話好好說】 2015年10月12日 (一) 04:35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文法不乎應有水平。-- ☎留言 2015年10月13日 (二) 14:17 (UTC)
0支持,8反對,撤銷。--219.129.202.137留言2015年10月17日 (六) 06:03 (UTC)

中立性的問題

看過本條目歷史之後發現本條目的觀點僅僅止於批判,而沒有表達出雙方的觀點。 #ForeverLove 凡人丶 2014年8月31日 (日) 13:31 (UTC)

維基百科變為宣傳陣地?

致某些編者,你們違背了維基百科的中立性準則,更大程度地損害了你們自己的形象,在想得到更多支持的同時,失去了更多人的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維基解密中,六四事件中「屠殺學生」被證明是謊言,學生代表:「只能用一個謊言去抗擊另一個謊言?」 相信真相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酒虎詩龍留言2014年6月30日 (一) 14:54 (UTC)

為何把中方書藉全部移除?

以前是有中方、中立方、反中方三類書籍的,今天發現參考文獻剩下的全是親美方或親學生方的書籍,外部連結剩下的全是親美方或親學生方的連結。請問這樣的維基百科,還算是一部中立的百科全書嗎?

過了一年,那些編者果然仍不悔改,條目沒有回復到2011年1月被文子言木破壞前的比對式中立版本,討論頁再次這麼早就被存檔,還要把條目的文獻與連結弄到如此明顯地一面倒!你們到底有沒有基本的良知的?如果你們不是心有,如果你們是有的話,怕甚麼把所有資料全數並列出來?還是你們根本就無理?深怕謊言漸漸被揭露識穿?

你們現在能成功讓眾人一起跟隨你們被洗腦,很開心了對嗎?但我提醒你們,真相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資料還在圖書館內,影片還在新聞部裏。—感靈留言2014年6月6日 (五) 19:53 (UTC)

維基百科不是一言堂

請嘗試補充有關於中方的書籍,感恩。 --wsxcde留言2014年6月6日 (五) 22:58 (UTC)

誰把維基變成一面倒的一言堂?

我已經3年沒有編輯過六四條目了,請問是誰把本來就原有的大量中方書籍、及大量中立方書籍,暗暗地全數刪除移掉的?候覆。 --感靈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2:46 (UTC)

此事水很深,涉及高層,奉勸閣下還是謹言慎行,少管為妙。—Snorri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2:57 (UTC)
明白了,也能大致了解你們的現況。只是感到可惜:記得10年前,全部維基人都很重視理性討論;現在竟然淪落到連基本言論自由都要開始禁絕了。—感靈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3:13 (UTC)
你明白什麼了?--酒虎詩龍留言2014年6月30日 (一) 14:57 (UTC)
言論自由倒是沒有問題,只不過言論的價值開始變化了而已。—Snorri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3:19 (UTC)
剛才空閒看了你的用戶頁,才發現原來你對數學條目的貢獻如此巨大!實在令人感動。數學邏輯是人類理性的基石,一定要好好保護,加油!—感靈留言2014年6月7日 (六) 03:35 (UTC)

我能理解其實是中方自己人做的修改麼?政治原因?

關於中立性方面的改進建議

概覽全文,可以大致體會出字裡行間維持中立性之艱辛。作為大陸人的No.1的敏感話題,每句話都有可靠來源是很必要的。儘管通篇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觀點引述依然不足,只是零碎的篇章,以致無法形成一個連貫、系統的邏輯。私以為,儘管中國共產黨對於這一事件的系統論述內容較少,與其他消息來源的論述不在一個數量級,但這篇條目,這一話題作為特色條目,應當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不知閣下怎麼認為?@KOKUYO --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4年10月18日 (六) 16:26 (UTC) Ps:可以考慮採用中國大陸常用的學術搜索引擎比如萬方數據庫或者中國知網來獲取這些方面的信息--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4年10月18日 (六) 16:50 (UTC)

參考資料章節的確有失中立性,掛POV-section模板。--Lisan1233~~留言 2015年12月10日 (四) 05:16 (UTC)

與KUKUYO的討論

@KOKUYO怎麼看待條目中存在的中立性、準確性以及過於冗長的問題?在下願與閣下關於相關話題展開討論。Cq521留言2015年11月24日 (二) 11:27 (UTC)

我認為關於這種爭議性極強的事件缺少中立性是經常發生的。但是認為只要保證故事的準確性就可以保證中立性。 這也是維基百科對中立性的定義 Drt drt boy留言2016年5月9日 (一) 19:35 (UTC)


一個當年的學生的感慨

29年了. 我再次忍不住再打開一些6-4的網頁, 仍然忍不住眼中的淚水. 29年的時光已經磨去我的青春, 但是沒有磨去我心頭的傷痛.

我只想給努力堅持在WIKI上發布真正和準確的事實而且努力保持真正的中立的那些人一點鼓勵一點感謝: 你們的努力是有人看見的. 努力吧, 所有有血性的有良知的人們.

(我自己也盡力努力地使用中立的詞彙, 希望不要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 ) 2018-06-04—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加拿大之小王對話貢獻)於2018年6月4日 (一) 18:24 (UTC)加入。 (謝謝, 我忘記怎樣在WIKI簽名了)



個人也覺得本條目對中共過於醜化,希望各位能添加一些來自中共或一些中立來源的資料,也希望編輯者能注意一下學生們的錯誤。----JerryPaulLee留言2019年5月10日 (五) 11:12 (UTC)

我覺得對希特勒的評價也過於醜化,求中立資料。 Panhong2009留言2019年9月27日 (五) 08:38 (UTC)

相片收集網站。

找到一個網站,有很多事件相關的照片,有人能幫忙上傳上來下?

http://blog.boxun.com/hero/64/2_1.shtml

by Phoenix--36.225.100.56留言2016年1月21日 (四) 19:30 (UTC)

關於解放軍死傷人員

我認為解放軍死傷人員應該着重介紹一下,怎麼死的,尤其劉國庚等人

後面還有劉國庚的家人被李鵬會見,以及處決「暴徒」等等—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06.161.224.139對話)於2019年5月8日 (三) 23:41 (UTC)加入。


編輯戰相關討論

@李4蘇州宇文宙武編輯戰搞得這麼凶,我保護的前幾秒鐘都有回退……雙方來這裡好好討論一下,不要編輯戰。--門可羅雀的霧島診所歡迎光臨神社的羽毛飄啊飄 2016年5月22日 (日) 03:39 (UTC)

保護的前幾秒鐘都有回退,那麼巧?--4Li 2016年5月22日 (日) 03:41 (UTC)
我對於馬甲其實沒啥好說的,但這個編輯戰完全是無中生有,沒有意義的事情。正如我在編輯摘要中所說,那段寫的就是學運中的分歧(內鬥),學生與政府的對話還沒開始寫,怎麼能將小標題定為「學生與政府對話」?有些賬戶就是為反對而反對,一點建設性意見都提不出。請@霧島聖把全保護解開吧,畢竟是重要的條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6年5月22日 (日) 03:47 (UTC)
好吧,「準備對話」行了吧?還有這裡管理員@霧島聖看着,此人幾次三番毫無根據污衊我是馬甲,腫麼辦?--4Li 2016年5月22日 (日) 03:50 (UTC)
「在面對學生團體內部不和以及參與群眾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顯然這句才是核心內容,說明學運內部的分歧(改成「學運內部分歧」可以接受),而且有的學生準備對話,有的拒絕對話,怎麼能單說「準備對話」?至於馬甲與否,我更相信管理員User:淺藍雪的判斷,而不是自己都用馬甲的廣雅範。認為我是「污衊」的話,VIP不送。——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6年5月22日 (日) 04:12 (UTC)
@蘇州宇文宙武趁你在,那個標題改成「學生意見分歧與絕食」怎麼樣?--4Li 2016年5月25日 (三) 06:22 (UTC)
行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6年5月25日 (三) 06:28 (UTC)
@霧島聖把全保護解了吧,順便把那個爭議標題改成「學生意見分歧與絕食」--4Li 2016年5月25日 (三) 06:45 (UTC)

(&)建議:改為「學運分裂與絕食」,「分歧」偏重於想法,「分裂」偏重於行為,「分裂」更加合適。--LISAN12330留言 2016年7月1日 (五) 05:01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

條目中下部有幾個因為違反VOA版權規定而在Commons上被刪除的圖片。請管理員移走這些圖片的紅鏈。 --Techyan留言2016年6月11日 (六) 09:43 (UTC)

已由KOKUYO完成。--Stang 2016年6月12日 (日) 06:14 (UTC)

疑問

中國官方、親共勢力經常說「天安門沒死人」,幾乎成為定調,為何內文不見此主流官方說法?——雷霆行留言2016年6月30日 (四) 23:26 (UTC)

贊同 Boyfromborderregion留言2016年7月1日 (五) 16:11 (UTC)

@雷霆行Boyfromborderregion天安門沒死人」在維基上等同於「天安門城樓沒死人」,和「天安門事件沒死人」、「天安門廣場沒死人」不一樣。

:天安門沒死人意思是,軍隊並沒有機槍掃射集中在天安門的政見異議人士,只是在提前通知強制驅離清場天安門。(而在軍隊進入天安門清場的必經之路設置路障,有組織的破壞行為的嫌疑,只有敵方軍事組織和國內反革命分子才會這麼做)。Jg451留言2017年5月4日 (四) 16:06 (UTC)

典範條目評選(第四次)

六四事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G760420431留言2016年12月11日 (日) 08:13 (UTC)
投票期:2016年12月11日 (日) 08:13 (UTC) 至 2016年12月25日 (日) 08:13 (UTC)

1支持,9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6年12月25日 (日) 13:00 (UTC)

請求與六四戒嚴合併

並無單獨成立條目的必要性。--冰心相談室✉ 2017年6月1日 (四) 05:42 (UTC)

(+)支持六四戒嚴條目沒有存在的必要。魚頭炮留言2017年6月1日 (四) 09:12 (UTC)
(+)支持:可以合併到本條目的「戒嚴」章節。 --Saya 2017年6月4日 (日) 03:08 (UTC)
(-)反對:建議移動到完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在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戒嚴的命令Fire and Ice 2018年9月24日 (一) 11:35 (UTC)

東歐劇變是導因?

  • 維基百科不適合將原創的研究作為來源,在論證其因果關係時,最好能夠附上更多二手參考來源。
(&)建議:按照当今哲学界广为使用的「因果关系」的定义,(参照en:Causality#Counterfactual_theories)两个事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条条件:
  1. 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先因後果。(但要注意,波蘭在1989年3月發生政變,其餘國家的政變則全部發生在六四事件以後)
  2. 解釋合理的因果鏈(Causality chain):有沒有歷史研究能夠解釋,東歐劇變是怎麼導致六四的?
  3. 反事實條件:有哪些歷史研究認為如果沒有東歐劇變就不會發生六四事件?

-------某不知名的魔法師-----☕️談笑風生 2020年4月16日 (四) 03:55 (UTC)

學生聚集的問題

426 社論前各地通往北京的火車是誰在管理? 趙紫陽和贊成他的鐵道部高級官員? 他們這樣放任人群坐火車進京不是從實際行動上升級局勢, 挑戰鄧小平等人?(就像《斯大林之死》中的赫魯曉夫為了讓貝利亞惹麻煩故意放行火車) 這樣關鍵的問題避而不談是否合適? --27.18.102.129留言2018年6月3日 (日) 06:14 (UTC)

中立性存在問題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六四事件中的8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2日 (二) 08:54 (UTC)

來源請求

部分段落無來源,請補上腳註—葉又嘉 2017年6月10日下午6:13

關於中立性的問題

本條目中沒有收錄任何來自中國政府官方的內容(個人認為即使官方言論和事實之間有重大差異也應該記載)(可參考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89-06/30/content_1481155.htm )忒有錢留言2018年8月3日 (五) 18:26 (UTC)

補充來源: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80/5581/20010612/487256.html——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2018年8月17日 (五) 16:53 (UTC)

本文的確有收錄中國政府在此事上的觀點,見「事情一爆發出來,就很明確。他們的根本口號主要是兩個,一是要打倒共產黨,一是要推翻社會主義制度。」,而NPOV政策不鼓勵人把觀點視作事實,簡單而言中國在此事上的宣稱除非是事實,否則只能算是觀點,不能算作事實。中國官方稱此事是推翻社會主義的動亂,只要加入這樣的內容便可。還有《鄧小平文選》不是官方來源?--S叔 2018年8月17日 (五) 22:16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六四事件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31日 (五) 14:58 (UTC)

103.201.129.106

@103.201.129.106就您剛才於編輯摘要中提出的幾點問題予以回覆:

  1. 「巴基斯坦……共產國家」中的「共產」確實應該移除;
  2. 關於幾個集團軍如何轉移,沒有其他的來源印證,可以說是孤證,但能夠證明調遣了二十多萬軍隊,與你所講的「單個集團軍有十幾萬人」相悖;
  3. 你所講的「在網上熱烈討論」是顯然的原創研究。持「年輕人不了解六四」觀點的有BBC紐約時報其他媒體。條目中「完全不熟悉六四事件並且不關心政治」可以改為「不太清楚六四事件」。

--YouTable 2018年9月17日 (一) 02:58 (UTC)

中立性問題

全文只有對中共的批判,並沒有對學生不當行為的反思。 Maxzzl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16:01 (UTC)

關於本文中立性和可信度的討論

請編輯者注意中立立場,以及資料來源的可信度。

連《大紀元》這種一貫熱衷抹黑中共的法輪功邪教宣傳媒體的資料都可以載入,詞條內容的客觀性和中立性讓人不得不有所擔憂。 本文全篇只是在敘述中共的過錯,對學生的所作所為閉口不提,這是否符合中立性?懂得都懂。 (以下內容雖屬於第一手資料,但尚需考證)根據當年的參與者的回憶,學生在天安門前的所作所為絕不是簡單的和平示威。中國軍隊在一開始採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策略,不攜帶武器進入廣場,部分參與者向手無寸鐵的解放軍隊列投擲燃燒瓶;一部分暴徒將經過的解放軍隊列中的士兵拖走,隨後活活打死…… 其次,趙紫陽其人究竟如何?歷史評價是否合理?希望編輯者仔細斟酌並取證,因為有關趙紫陽的詞條只是一味洗白,我看不出中立性。

以上只是鄙人一己之拙見,但我相信對本詞條的構築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謝謝

HongCha2001留言2019年2月19日 (二) 03:15 (UTC)
吳仁華條目:「吳仁華在《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一書中說,祇要軍隊聽從民眾的勸阻,停止前進,民眾就對他們非常友善。例如在天壇東大門墻外,有6、7萬民眾包圍300多名官兵,但因為那些官兵沒有開槍也不再前進,就沒有一個受到傷害,民眾還給他們送食物和飲料,並主動把途中受傷的11名官兵送往醫院急救。他也說,在六四事件中,軍警死了15人,沒有一個早於1989年6月3日晚上11點,可見軍隊鎮壓在先。」--No1lovesu留言2019年2月19日 (二) 03:26 (UTC)
你要是把中共官方的觀點加進去,他們就說你加的東西引用了中共的材料,中共參合了這件事,所以材料不考慮,然後就全tm的引用野史去了--Lifeingenso留言2019年2月19日 (二) 17:15 (UTC)
我認為博訊網、大紀元還有一個叫做「北京愛國民主運動日誌」的網站不能被接受為事實的可靠來源。Fire and Ice 2019年2月19日 (二) 17:45 (UTC)
其他的我不好說,大紀元在海外華人社群算是知名媒體。雖然立場反對中共及支持法輪功,可信度不見得差過中國官方報紙及宣傳機構。在下認為《大紀元》可以作為維基百科的來源。-- Vakrieger♀️🏳️‍🌈 << (TALK💢❤️🗯️) 2019年6月4日 (二) 08:13 (UTC)
《大紀元》的可信度是否有無關第三方之佐證?大紀元把共產黨會被神懲罰作為長期以來的宣傳重點,請問是否可信?Tanpero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1:39 (UTC)
就您所述「根據當年的參與者的回憶,學生在天安門前的所作所為絕不是簡單的和平示威。中國軍隊在一開始採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策略,不攜帶武器進入廣場,部分參與者向手無寸鐵的解放軍隊列投擲燃燒瓶;一部分暴徒將經過的解放軍隊列中的士兵拖走,隨後活活打死」,只要有可靠來源查證,當然可以加入條目。-- Vakrieger♀️🏳️‍🌈 << (TALK💢❤️🗯️) 2019年6月4日 (二) 08:36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拒絕

--S1621049留言2019年3月1日 (五) 11:56 (UTC)S1621049 我希望把騷亂事故換成事故,因為如果寫成騷亂事故,就只會表達了官方或政府的意思,沒有表達民眾做縱火毀壞車輛、房子,並且搶劫靠近西華門的商店這件事的用意,可能不夠客觀。

--S1621049(留言)打字打錯了,就是騷動。2019年3月16日(六)

內容差不多該清理了

條目裡面有許多地方掛有{{Fact}}模板的內容,根據維基百科的方針沒有來源的內容可以直接刪除,2018年份到現在還沒有來源的部分,你們來決定要找出來源,或是直接刪除。--Bagakuco留言2019年4月28日 (日) 15:02 (UTC)

工運與學運的衝突條目增加

資料: https://blogquasi.wordpress.com/2015/06/02/workersin8964/ 我認為應該增加工運與學運衝突,以增加這場運動的完整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曾柏樺對話貢獻)於2019年6月4日 (二) 06:41 (UTC)加入。

提議重新考慮中立性模板

關於本文「中立性」的爭議上面已經提了多次,大體上都只是說引用來源屬於「反華」或缺乏「官方資料」等,最近的好幾次更是由基本沒有其他編輯的IP或新用戶加入,也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在下認為這些爭議缺乏實質內容,不能算真正的「爭議」,亦對條目改善作用甚微。若有條目應該加入的支持中國官方的內容,如果社群同意,應儘快討論加入,否則,應該去除相關中立性模板,不宜無限期拖延。-- Vakrieger♀️🏳️‍🌈 << (TALK💢❤️🗯️) 2019年6月4日 (二) 08:04 (UTC)

這個pov模板去年八月放上去的時候我還記得是怎麼回事,幾個支持中共的用戶放上去的,根本不是你說的什麼IP。何況這模板在這種級別的條目上能放上一次就是大事,我還真看不出來怎麼就「最近幾次都是基本沒有編輯的IP或者新用戶」的。
你要真想討論討論,我們現在就可以另開一個討論段研究到底在首段第一句話里寫六四事件應該有幾個別稱。除了個別一些外媒之外,我還真沒見中文語境裡有除了反共反得腦子不正常的媒體之外還有人叫什麼天安門大屠殺的。最近官方有人又說這是反革命政變然後就一群人又把雞毛當令箭說官方又改口了的,這事都不至於拿到互助客棧上。
你上面所謂的反華和缺乏官方資料本身就是問題。我看了你們之前的討論,要是有誰去引用中共官方的材料,馬上就蹦出來一群人說這是官方材料,利益衝突,不能引用。倒也不看看現在這條目下面引用的都是些什麼東西。遲遲沒人討論這些東西不代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下面沒人接你的茬不代表這就是共識可以通過。--Lifeingenso留言2019年6月6日 (四) 01:55 (UTC)
@Lifeingenso敝人支持加入中共官方資料提高中立性,利益衝突問題註明即可,是非對錯讓讀者自己判斷。我只是不喜歡長期掛上npov模板又沒人願意討論和嘗試補足。
關於開頭的別稱,「天安門大屠殺」等稱呼客觀上在國際相當通行(參見英文維基百科的討論),中文語境也廣泛有使用而並不只限於「反共媒體」[1](當然除非閣下認為中共官媒以外的都是反共),個人不覺得違反NPOV,當然可以討論。
參看討論頁前幾條關於中立性的討論。的確是IP和新用戶吧?-- Vakrieger♀️🏳️‍🌈 << (TALK💢❤️🗯️) 2019年6月6日 (四) 12:27 (UTC)

(※)注意template:NPOV中註明以下內容:

本模板不可以永久存在於任一條目中。您可在以下任一情況下刪除本模板:

  1. 在討論頁上有共識,問題已經解決。
  2. 不清楚中立性問題是什麼,沒人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3. 沒有任何討論,或者討論已經進入休眠狀態。

所以,若無人參與討論,過幾天我將逕自移除NPOV模板。-- Vakrieger♀️🏳️‍🌈 << (TALK💢❤️🗯️) 2019年6月6日 (四) 13:22 (UTC)

蓄意謀殺與綁架士兵

我想要求有關來源,是否有明確的寫明士兵是被學生或他人蓄意謀殺與綁架(當時的報導或國際權威性的來源),如有,是武力滿場前發生還是之後發生?如沒有寫明,死傷士兵只能算是死因不明,士兵的死傷是否來自學生是值得商榷的。而關於死傷的士兵,可有記錄他們的姓名、所屬軍旅、職級和後續安排的來源?--Iflwlou   2019年6月4日 (二) 15:44 (UTC)

    • (:)回應:有沒有合理來源?第一條連結失效,第二條是哪一個時刻提到?第三條......twitter不是合理來源啊?而蓄意謀殺與綁架士兵是誰做的啊,這個指控頗嚴重,死了誰?捉了兇手沒有?有審判是誰謀殺嗎?如有被殺士兵,政府對其有什麼表揚等等?如有此事的話,應該要提出比較權威性的來源呢。--Iflwlou   2019年6月6日 (四) 15:22 (UTC)

(!)意見:模板中結果那欄:軍方「進入天安門進行武力清場」,這個武力清場這個詞,已經用的相當的中立了,沒有寫屠殺、鎮壓(雖然說實際上就是鎮壓)。而Alastair卻想在方法中加入:群眾「蓄意謀殺與綁架士兵」,相當的不客觀中立,被鎮壓的群眾還不允許還手?還手就說明整場運動群眾為達目的的方法包含「蓄意謀殺與綁架士兵」?真是搞笑呀。——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6日 (四) 14:44 (UTC)

  • 關於被謀害的士兵,可以參考維基百科「崔國政」條目,如有爭議也請注意言辭與文明,公正探討客觀事實,避免同胞之間人身攻擊。一面說沒有資料證明中方觀點,一面又堅持認為中方的所有資料皆是偽造不予承認,這本身就是帶着有色眼鏡的。 --Strange2019留言2020年10月16日 (五) 00:01 (UTC)

提議移動條目名稱

提議將本條目正名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Hmht45tgree3d留言2019年6月24日 (一) 11:09 (UTC)

沒必要,六四事件只有那一次,只在1989年。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2019年6月24日 (一) 12:58 (UTC)

建議更換條目六四事件的標題

討論結束,議題「不通過」。——聯合果君留言2019年6月16日 (日) 15:10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討論區

  • 建議將條目六四事件移動至新標題,原頁面改為消歧義頁。理由如下:
  1. 「六四事件」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廣義上的八九學潮,另一個是狹義上的六四清場。就名稱本質而言,它會更傾向於狹義上的、發生於1989年6月4日的六四清場。用「六四事件」稱呼一場為期的兩個月的政治風波,會顯得以偏概全;
  2. 中國官方對「六四事件」有個稱法,即「1989年政治風波」,這個稱法在《辭海》亦被使用。這一稱法會比「六四事件」更為全面、周到,而且也未見有地域中心、不中立之處。作為發生在中國的事件,用官方稱法未見不妥。當然,非官方稱法也有比「六四事件」更加全面、周到的,例如,「八九民運」、「八九學潮」;
  3. 此條目在英文維基百科對應條目的標題為「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而非「June Fourth Incident」。

--風雲北洋Talk 2019年5月31日 (五) 18:08 (UTC)

  • (-)傾向反對:其實「事件」這個詞的彈性已經很大了,一天的事能叫事件,一個月的事也能叫事件。廣義上就是以89年6月4日為高潮的一連串事件,就像條目裡面說的,也算是一種命名傳統。五四運動也不是只在5月4日一天發生呀。對於官方稱呼,持保留態度。—安季洛夫斯基 2019年5月31日 (五) 19:59 (UTC)
  • (:)回應:問題就在於,這篇條目描述6月4日的內容僅僅是一小部分(「清場」段落),很大部分都是在介紹學潮的過程。五四運動那篇條目我也看了,它的「過程」段落是圍繞5月4日為中心來寫的。但這篇學潮的條目並非如此。6月4日的清場不是學潮的高潮,而是收尾。--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0:24 (UTC)
  • (:)回應:可以看一下媒體報道,不少媒體是用「八九民運」來稱呼(大陸官方、媒體、《辭海》是稱之為「1989年政治風波」)。「六四事件」也未必是這個學潮的常用名稱。在一些人看來,「六四事件」就是1989年6月4日的武力清場。境外民運人士紀念「六四事件」也是選擇在6月4日。--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0:32 (UTC)
(-)反對:①二二八事件也不只是在2月28日。 ②臺灣這邊幾乎都是稱呼這場學潮為六四事件。 ③臺灣人很容易把"八九民運"誤認為發生於8月9日或民國89年的民運(有這場事件嗎?)。-游蛇脫殼/克勞9年6月1日 (六) 01:03 (UTC)
  • (:)回應:BBC等境外媒體都不是用「六四事件」稱呼這場學潮,用的是「八九民運」。他們那邊的「六四事件」單獨指代六四清場。(~)補充:這篇條目介紹六四清場的也才只有那麼一小段,「過程」段落主要都是在介紹學潮開始後到六四發生前的那個過程。--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3:35 (UTC)

(-)反對,理由是六四事件本身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而且使用廣泛,即可指整改運動,也可指就那幾天清場,條目寫的很好,希望題主沒事別瞎折騰。——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06:37 (UTC)

補充:蘇聯八一九事件也不是只有那一天啊,而是指的是整個事件過程,我覺得六四事件這個名很好,堅決支持「六四事件」這個名稱。——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06:46 (UTC)

補充:題主給的改進方案,我一個都不支持,我就是支持目前的詞條名稱六四事件及它的內容:整體介紹,包括廣義和狹義。——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06:50 (UTC)

補充:在上面的討論中就有很多人反對題主的方案的時候(而且是一邊倒的),題主就擅自開啟投票環節,對這行為,我也表示反對。——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06:52 (UTC)

  • 你先看看現在這篇以「六四事件」為標題的條目到底在寫什麼吧!整篇條目主要都在寫學潮發生後,清場發生前的內容,配不上「六四事件」這個標題。--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8:05 (UTC)
  • 你要用「六四事件」這個標題,你起碼要整篇條目都在圍繞6月4日的清場事件來講,清場前的那些全都作為事件背景。六四清場條目做到了,但這篇條目以「六四事件」為標題的條目講的是都整個學潮的過程,6月4日的清場僅僅是一個收尾,在條目占的比重特別小。你拿一個發生在學潮最後一天的收尾事件的名稱來作為整個為期兩個月的學潮的名稱,不覺得很離題麼?--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8:23 (UTC)
  •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主張把「六四事件」作為六四清場的標題。「六四事件」出現廣義概念和狹義概念,其實都是人的主觀世界造成的。不同的人,未免會存在認知偏差。有的人會認為六四事件是整個學潮,喜歡拿它來稱呼這場學潮;也有人會認為,六四事件就是1989年6月4日的清場,學潮的收尾。鑑於「六四事件」因不同人的認知角度而產生的歧義,我認為「六四事件」更應作為消歧義頁。不能因「六四事件」的廣義概念是學潮而作為學潮的名稱(畢竟會顯得以偏概全),也不能因為其狹義概念是清場而作為清場的名稱。兩個層面的概念都要有各自獨立的名稱,以作詳細區分。--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8:39 (UTC)
  • (!)意見@Masdggg::趕緊停。我昨天還在跟別人說,「1989年政治風波」,已經是過去時了。最近國外有人發現,官方定性又改回原來的,反革命暴亂(應該不是19大報告吧,那就是改革開放40年總結裡面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09:10 (UTC)
  • 我沒聽說過官方定性有改動,而且「1989年政治風波」這個名稱現在也還在使用,《辭海》裡面亦有用到。「八九民運」或「八九學潮」之類的境外媒體稱法亦可使用。用這些標題總比用「六四事件」還要好。--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9:20 (UTC)
  • (:)回應@Masdggg::官方定性一開始就是當年的總結嘛,反革命暴亂。然後後來是政治風波論,包括之後教材上也是那樣(我們那時候的教材,我有點不記得了,當時不到10年),然後之前外面有人發現又改回去了。(這個是可以查的,因為今年前後的重要文件只有19大報告、改革開放40年總結這兩個,都是全文公開的吧,裡面的說法就是中央目前最新的定性了。至於什麼重要講話,每天都有,講話單行本也是時常有,這種就算了吧)--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6月2日 (日) 06:04 (UTC)

「學潮」也好,「民運」也好,總之我認為不能用「六四」二字概之。這次學潮首先是悼念活動,後來升級到學生運動,號召全城、建立北工聯以後就轉變為全民運動;再到後來被清場。香港媒體說的「六四」多數是把它視作共產黨暴力的一個反映,而「八九民運」「八九學潮」更傾向於體現民眾對政治改革和民主的追求。我認為應當把現有的「六四事件」移動到「八九民運」,「六四事件」重定向到「六四清場」。--YouTable民運三十 2019年6月1日 (六) 10:14 (UTC)

在這個議題上,我們不應該有太多個人判斷的要素,而只需依據現實用詞的使用狀況,考慮以下兩點:(1)有沒有用「六四」一詞指涉事件始末(4月15日至6月底)的寫法(即這個字詞能不能這樣用);以及(2)哪個詞比較常用(即在許多字詞中,要用哪一個)。

  1. 在許多講述整起事件的文獻中,確實會把「六四事件」等同於整個事件始末(4月15日至6月底),例如《中國「六四」真相》、《歷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實錄》、《六四事件全程實錄》這幾本介紹整個運動的著作。
  2. 對於整個事件始末,臺灣媒體主要使用「六四事件」或「天安門事件」的用法,可以參見中央通訊社互動專題的介紹。其他幾個臺灣媒體的搜尋的結果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所以單論臺灣地區的顯示部分,介紹4月15日至6月底的事件始末,其名稱應當是使用「六四事件」。關於大陸地區、港澳及其他的用詞轉換,各位可以幫忙調查哪個詞才是當前最常用的,而不需要憑著主觀想法臆測。--KOKUYO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2:37 (UTC)

六四事件這個詞條已經很久很久了,某些人想一出是一出,想改定義,我是堅決反對。——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3:26 (UTC)

  • (!)意見:很多歷史事件都是以主要的時間節點來命名的,「六四事件」的名稱實際上真的很好的,第一是中立,第二是突出重點。將「六四事件」進行改名,失去重點、失去中立。而且如果可以改成89學潮,那憑什麼不可以89民運?憑什麼不能改成64天安門事件?親共人士到時肯定又說了既然可以89民運、89學潮,為什麼不可以改成「1989年政治風波」、「反革命暴亂」?不中立則沒完沒了,懂了沒,題主。——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3:42 (UTC)
  • 我認為不會失去中立。「暴亂」會顯得有些大陸中心;但「政治風波」、「學潮」、「民運」、「學運」並不會。--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13:55 (UTC)
    • 「政治風波」(大事化小,模糊化焦點)和「反革命暴亂」(小事化大,扣帽子)本身就是大陸在不同時期的官方立場這叫中立?「學潮」、「民運」這叫中立?這也不中立啊。只有以時間點命名的「六四事件」那是真的中立,而且還突出了重點,還有「六四事件」這個詞條名稱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年了,詞條內容包含廣義和狹義也已經是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已經是共識的東西,沒必要再來討論。——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4:15 (UTC)

(-)反對 從讀者的角度來講。若有讀者搜索『六四事件』,他/她很可能是想了解整個學運過程,而非僅僅是6月4日的清場。現有的消歧義模板已經足夠引導專門要找『六四清場』的讀者,沒有必要犧牲多數讀者的方便。-- Vakrieger♀️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4:28 (UTC)

  • (:)回應:「六四事件」既有廣義又有狹義,就應設為消歧義頁,不能因為學潮是廣義概念,就把「六四事件」作為標題。閣下所謂讀者搜「六四事件」想了解整個學潮過程,是沒有錯的;但現實中,也有一些讀者搜這個是想了解清場。--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18:03 (UTC)
    • (:)回應:將「六四事件」進行改名,失去重點、失去中立。而且如果可以改成89學潮,那憑什麼不可以89民運?憑什麼不能改成64天安門事件?到時有人肯定又說了既然可以89民運、89學潮,為什麼不可以改成「1989年政治風波」、「反革命暴亂」?不中立則沒完沒了。——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2日 (日) 04:08 (UTC)
  • (*)提醒:留意一下六四清場條目的開頭及信息框,寫的是「八九民運的一部分」,而不是「六四事件的一部分」。它是用「八九民運」來稱呼這場學潮。--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4日 (二) 05:12 (UTC)
    • (:)回應:希望改名的要麼就是沒事幹,要麼就是別有用心。評自己的主觀臆斷,毫無中立可言,也不顧現實和共識(六四事件詞條名稱和大致內容早已存在),一會兒要改名學潮、一會兒又是民運,你最開始還想改成大陸官方的稱呼「風波」,是不是達成你的目標後,你又要提議改成「暴亂」了?還是那句話,以重要時間節點作為條目名稱這是最中立、且突出重點、也是最符合現實和以往共識的。——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4日 (二) 07:07 (UTC)
      • 不清楚閣下寫作文的時候是怎麼擬題的。我想說的是,一篇描寫整個學潮的條目,標題卻是「六四事件」——發生於6月4日的解放軍清場事件,也是學潮結束的標誌。這種情況便是離題。為了讓標題與正文內容相呼應,提議換個更好的標題是沒有錯的。--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4日 (二) 09:01 (UTC)
  • (-)反對:約定俗成的名稱。--西安兵馬俑主義好!🔞 2019年6月4日 (二) 09:09 (UTC)
  • (-)反對,已經形成了約定俗成稱呼的標題,個人表示反對 ----來自一個 溫暖的胖子 ,還有,User:胡葡萄 是我的搭檔! 2019年6月4日 (二) 09:35 (UTC)
(!)意見:那麼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也不是只解答能不能不重複地把這七座橋都走過一遍哪(儘管答案是不能)!還有韓信點兵與韓信關係很大嗎?數的一定是「兵」嗎?誰規定「六四事件」是且僅是發生於6月4日的解放軍清場事件的呢?-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6月4日 (二) 09:47 (UTC)
  • (+)支持改為「八九民運」,比「六四慘案」更廣義。 ——CommInt'l留言2019年6月4日 (二) 10:06 (UTC)
    • (:)回應:條目名稱目前是六四事件不是「六四慘案」,六四事件這個以重要時間節點作為條目名稱這是最中立、且突出重點、也是最符合現實和以往共識的。如果可以改成「八九民運」,為什麼不可以改成「八九學潮」,有人到時肯定又說了既然可以改成上面兩個名稱,那也可以改成「1989年政治風波」(題主就有這個意思,最上面題主列的理由2寫的清清楚楚。)或「反革命暴亂」呀。說到底「八九民運」、「八九學潮」、「1989年政治風波」、「反革命暴亂」都是不中立的,也用的比較少。——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4日 (二) 12:08 (UTC)
  • (+)傾向支持改為「八九民運」:因為「六四事件」這個詞雖沿用已久,但該詞本身並不能體現出整個運動的過程。使用「八九民運」作為條目名更能體現出當年學生和民眾對改革與民主的參與及訴求。我對改為「政治風波」一詞持保留意見,我認為該詞不能凸顯參與運動的主體。——Soaring Swallow給我留言 2019年6月9日 (日) 05:47 (UTC)
  • (-)反對,反對更改,贊同維持原名,原名更中立客觀,而且沿用已久,64兩字已成了事件的符號--凍蒜123留言2019年6月9日 (日) 08:24 (UTC)

方案區

  • 本人給出兩個改進方案,看看大家支持哪個(當然了,如果閣下是保守派,也可以選擇維持原狀):
  1. 六四事件標題更換為更加全面、周到的標題,例如,「1989年政治風波」、「八九民運」;
  2. 針對不同地區對這一事件的不同稱呼,添加地區用詞轉換模板。

--風雲北洋Talk 2019年6月1日 (六) 03:45 (UTC)

投票不能代替討論。——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6月1日 (六) 07:35 (UTC)
  • 維持現狀。--安季洛夫斯基 2019年6月1日 (六) 10:50 (UTC)
  • 擅自開啟投票環節,本人表示強烈反對。——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1日 (六) 13:27 (UTC)
  • 未有共識不應開啓投票。另外,作為「老論」(保守派),我認為如果不同地區對這一事件有着各自的稱呼,且足夠單一,添加地區用詞轉換模板是可以的,但如上所述,各地各自的稱呼並未足夠單一,所以我認為維持現狀還是最好的選擇。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2日 (日) 04:32 (UTC)
  • 未得共識,維持現狀。風雲北洋若認為內容比重失衡,請提議和改善內容,如轉移多餘部分到其他條目。--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2日 (日) 11:35 (UTC)
    • (:)回應:維持現狀,反對投票。以google搜索所而言,以「六四事件」為關鍵字搜索約有 23,300,000 項結果,以「1989年政治風波」為關鍵字搜索約有 653,000 項結果,可見前一詞條對此歷史事件的描述及名稱使用較具普遍性。況且在不受敏感詞影響的國家,鮮少聽聞以「1989年政治風波」描述此一事件。再以google新聞搜索,「政治風波」一詞僅在敘述中國的政治新聞時才會使用,似不屬其他漢字生活圈日常生活的使用範圍,恐有違中立性及過度關注地區觀點的問題。--cca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06:21 (UTC)
1、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條目中講的內容就是六四事件的內容,而且還沒六四事件條目中的全,重定向至六四事件就可以了,本也應該這樣做。
2、目前竟然有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條目,那就更說明你提議改名是錯誤的行為,「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還是「89民運」?還是「89學潮」?名稱選哪個?還是說你想選「1989年政治風波」或「反革命暴亂」?這些名稱五花八門,而且還不中立,所以更不能改名啊。目前六四事件這樣的條目名稱和內容僅以事件節點為命名方式,即中立客觀,又突出重點,還符合以往共識和慣例(這個詞條名稱和內容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沒有改動了,也有可能一直就是這樣)。所以說反對改動,支持維持現狀,不變。——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7日 (五) 08:02 (UTC)

更訂為八九學潮或其他以年份命名的。

支持
反對
意見

(※)注意本案尚未充分討論,且尚未確定討論內容及解決方案,不應斷然進行任何改變。擅自開啟此依程序,有濫用維基人的善意,進行個人主觀或有其他動機的破壞行為。--cca留言2019年6月6日 (四) 01:47 (UTC)

(&)建議(!)意見維持現狀六四事件這個以重要時間節點作為條目名稱這是最中立、且突出重點、也是最符合現實和以往共識的。如果可以改成「八九民運」,為什麼不可以改成「八九學潮」,有人到時肯定又說了既然可以改成上面兩個名稱,那也可以改成「1989年政治風波」(題主就有這個意思,最上面題主列的理由2寫的清清楚楚。)或「反革命暴亂」呀。說到底「八九民運」、「八九學潮」、「1989年政治風波」、「反革命暴亂」都是不中立的,也用的比較少。如果最終不得不走向投票表決(題主很想),「充分討論」中的反對意見也是反對意見,也應作為反對的一票,否則充分討論幹嘛?應該儘早結束討論,維持現狀,尊重以往共識。——聯合國軍留言2019年6月6日 (四) 06:15 (UTC)

  • (&)建議:這是六四事件條目的原文:

「廣義上指八九民運,是自1989年4月開始,由中國高校學生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續近兩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狹義上又指六四清場,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人民警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對示威集會進行的武力清場行動。」

由此可見,「六四事件」更適合作一個消歧義頁,廣義、狹義的六四事件以不同兩個標題精確稱之。--風雲北洋Talk不缺不濫 2019年6月16日 (日) 00:59 (UTC)
  • (~)補充:可以看一下六四清場條目,上面寫着「是八九民運的一部分」。--風雲北洋Talk不缺不濫 2019年6月16日 (日) 01:03 (UTC)
    • (:)回應:還是那句話:維持現狀六四事件這個以重要時間節點作為條目名稱這是最中立、且突出重點、也是最符合現實和以往共識的。如果可以改成「八九民運」,為什麼不可以改成「八九學潮」,有人到時肯定又說了既然可以改成上面兩個名稱,那也可以改成「1989年政治風波」(題主就有這個意思,最上面題主列的理由2寫的清清楚楚。)或「反革命暴亂」呀。說到底「八九民運」、「八九學潮」、「1989年政治風波」、「反革命暴亂」都是不中立的,也用的比較少。——聯合果君留言2019年6月16日 (日) 14:29 (UTC)

基於大部分參與討論者都反對六四事件條目移動,我建議以「不通過」結束討論。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9日 (日) 09:48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爭議究竟是哪裡有爭議?六四是否為民主運動?那完全可以把民主運動改成政治運動,有爭議是一個寬泛的定性,變成章節比較合適,不合適出現在小標題里 newerdrawn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01:50 (UTC)

關於頁面重定向

本條目頁面重定向出現三個從用戶頁直接重定向過來的情況,不清楚是否可以刪除,詢問一下。Got There?Louder!留言2019年6月29日 (六) 09:39 (UTC)

錯別字「一枝步槍」

「清場」的「進駐天安門」的最後一句 「而劉曉波則在紀念碑的欄杆公開砸壞另外一枝沒有子彈的步槍以重申非暴力運動的立場」 「一枝沒有子彈的步槍」應該是 「一支沒有子彈的步槍」吧 Kahiiin留言2019年7月30日 (二) 13:53 (UTC)

關於本條目的序言

個人感覺條目當中的序言部分太長

或許可以移動到故事背景章節?--冷羅KS用戶:KSroido 2019年8月22日 (四) 08:14 (UTC)

@KSroido篇幅長不是因為寫得囉嗦,而是因為事情本身就很複雜。第一段只交待了六四是什麼東西,後面幾段簡要地概括了六四的來龍去脈,包括背景、過程、結果和後續,挪走的話導言就不完整了。--高文海留言2019年8月22日 (四) 08:24 (UTC)

有關增添內容

和以前經歷過的人(zg公職部門人員)談過這件事,此次事件爆發和事態發展可能和中央政治派系爭鬥也有關。希望有人能提供更多消息來源和可參考資料 Zhishengxia留言2019年12月4日 (三) 11:21 (UTC)

六四

六四運動極具爭議,因此我想加上這句話:六四運動爭議極大。 Assifbus留言2019年12月19日 (四) 10:16 (UTC)

  • 按我的理解,維基百科不主張加上「極大」這類帶有明顯主觀意願的用詞——儘管我也認同關於「六四」的爭議很大。維基百科對於此類問題的處理方式,可以是由爭議雙方(或者多方)分別完備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附加來源,將爭議內容留存下來,而非是只保留「一家之言」。--Liam 。◕‿◕。 讨论 2019年12月27日 (五) 02:00 (UTC)

關於條目簡介

條目簡介我想這麼編寫:中國大陸有爭議的民主運動。因為這個民主運動中國大陸官方與抗議學生各執一詞,三十年吵的不可開交。因此我覺得我這麼寫很好的體現了維基百科的客觀性。如需修改,請寫出你的修改緣由。 Assifbus留言2020年2月18日 (二) 14:05 (UTC)

看法

希望想把「有爭議」這三個字去掉的人在討論界面上說出你去掉的理由。六四事件各有各的說法。前次修改時我已經說過了,六四事件30年來,中國大陸政府和和異見人士吵得不可開交。我添加「有爭議」這個詞語,是想維護維基百科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Assifbus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06:24 (UTC)

關於「有爭議」的證據

中國大陸稱這場運動是政治風波和反革命暴亂。 而異見人士稱這場運動是被中國大陸政府血腥鎮壓的民主運動。 我覺得我寫的這個條目描述很好的綜合了各方的意見,它既是民主運動,但是它又富有爭議。 我希望,想把有爭議這三個字去掉的修改者,請拿出你所認為的它沒爭議的證據。 Assifbus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06:29 (UTC)

打擾了,就是在中國國內搜索引擎上是可以查到六四事件有關信息的,如百度搜索

在下以為,一部分人仇視中共歸仇視,但預設立場妄加定論無論如何看起來都很蠢。Tanpero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1:39 (UTC)

  • 確實可以搜到(關鍵詞六四),不過搜索結果一看,前兩頁16條結果裡面10條人民網,1條cctv,1條光明日報,剩下的都是中國網,可以說是非常中國的搜索結果了 newerdrawn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01:27 (UTC)
跟樓上一樣(上面是剛轉來的吧,wikitext你們還只會~~~~,還有一個wikitext是回帖開頭可以加上:或者*)-- 留言 只玩正版遊戲盜版滾開 2020年6月5日 (五) 07:34 (UTC)
  • 也不算很難,搜索「六四事件」的確只能搜出一些有關該事件的隻言片語(搜索頁最上面的那一條是朱鎔基總理講話時提到的),而如果搜索「1989年政治風波」搜出的結果就比較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沒有那些獨輪運宣傳的那樣不承認歷史。況且,這個事件已經被寫進了官方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裡面,至於觀點,獨輪運想噴就噴。--作業是不可能寫的留言2021年2月2日 (二) 09:09 (UTC)
  • 中國試圖審查信息並且掩蓋是非常明顯的,包括89政治風波下的內容,其內容幾乎都是中國政府網站的信息。比如中國網,央視網等。中國政府並非否認「六四」的存在,而是嚴格限制其信息的面向與討論,條目裡的描寫「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搜尋「六四」或者是「天安門」等相關詞語,則只會提供經過審查後的結果,甚至在有的時候則會短暫切斷與伺服器的連接」是符合事實的。<br<>另外請注意文明,人身攻擊的內容會被移除。 newerdrawn留言2021年2月2日 (二) 11:15 (UTC)

嚴謹性

能否在對於清場屠殺做一些明確的引用,這畢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社會主義人民地位高留言2020年3月29日 (日) 11:42 (UTC)

清場片段已經引用了大量來源,我不太理解閣下提出的問題,有哪裡不夠明確的。-------某不知名的魔法師-----☕️談笑風生 2020年4月29日 (三) 21:03 (UTC)

編輯請求 2020-05-26

請求已處理圖片在4月5日由BladeRunner2077更換,理由「由於有很多Youtube影片通過批評柴玲和吾爾開希的謊言,來否認8964的軍隊鎮壓沒有造成傷亡,因此將王維林的圖片移到下面,將傷者圖片置頂」--Kevin Smith Chen🍠Is Wiki a joke to you? 2020年5月26日 (二) 11:57 (UTC)

此事件的代表性照片為美聯社記者於當時拍下的「坦克人」,因此我建議將首幅推送傷者的照片更換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Tianasquare.jpg--Z.penguin留言2020年5月26日 (二) 11: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