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學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學專題 (獲評初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物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關於動物命名的優先權[編輯]

動物的命名優先權部分,查閱第四版規則後,並無野生動物優先於馴養動物之說法,若有麻煩請指名規則之條號或出處來源Pnf2012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19:06 (UTC)[回覆]

@Pnf2012出自2003年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發布的《2027號意見》,來源見此英文維基百科條目下方的參考資料。倒也不是說野生動物的學名優先於馴養動物,而是列出了一份名單,名單上的17種動物都是野生祖先與馴養後代為同一物種,但後者的命名時間早於前者,為避免野生祖先被包括在馴養後代的異名中,造成分類學上的混亂,因此建議以野生種的學名為有效學名,儘管其命名時間較晚。--蕭漫留言2021年3月20日 (六) 06:38 (UTC)[回覆]

關於學名的精確解釋[編輯]

Binomial nomenclature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nomial_nomenclature ) 摘錄如下:

In taxonomy, binomial nomenclature ("two-term naming system") is a formal system of naming species of living things by giving each a name composed of two parts, both of which use Latin grammatical forms. Such a name is called a binomial name, a binomen, binominal name or a 「scientific name」.

另見:https://www.biologyonline.com/dictionary/scientific-name

https://www.editage.cn/insights/ke-yan-xie-zuo-shi-yong-sheng-wu-xue-ming-de-4-xiang-yao-dian-2428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528752

scientific name 學名:

用於生物命名的一種國際認可的名稱。學名通常被表示為雙名式(如Secale cereale(黑麥),硬粒小麥(Truicum durum));或者當準確度要求高時用三名式(如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Brassica oleracea var.gemmifera)。在科學出版物中,也常見權威著作用學名列出, 如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木薯》)。

本人認為:「不應涵蓋」民間認知(即:所有用於分類的拉丁名稱)。

--yyfroy 2021年4月16日 (五) 01:24 (UTC)

有道理。英維那邊將「學名」(scientific name)條目重定向至「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或許表明學名一詞僅適用於二項式和三項式的分類階元(即:種和種級以下的階元),而且就本人所看到的權威學術資料而言,也確實沒有將種級以上階元的拉丁名稱叫成學名的,似乎都是用「拉丁科名」「拉丁屬名」之類的稱法。如果學名一詞不能用於種級以上階元的拉丁名稱,那將是影響到數萬個(?)分類單元條目的龐大工程……從各類生物的域、界到科、屬乃至次要演化支,條目開頭的格式都是「XXX學名:XXX)」,需要逐一將「學名」字樣修改成「拉丁名」「拉丁名稱」還是「拉丁文名」什麼的,估計得申請機器人才能完成如此大量的修改。--蕭漫留言2021年4月18日 (日) 16:15 (UTC)[回覆]


感謝蕭漫大,撥冗回覆!最近會引起本人在此討論的原因,是 Insecta 的修訂引發我的關注。而我看到的百科並無「特別強調」那是拉丁文。

例如大英百科: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insect

Insect, (class Insecta or Hexapoda), any member of the largest class of the phylum Arthropoda ......

例如英文維基百科本身: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ect

Insects or Insecta (from Latin insectum) are pancrustacean hexapod invertebrates ......

經查證,Insecta 此詞實為跨語言、跨語際、跨語種的詞彙,源自拉丁文而應已不是拉丁文,不應用斜體字;而真正的拉丁本字為:īnsectum

據此結論:應無需使用「拉丁」兩字樣,最多就是寫個「綱名」字樣,不過本人也認為可能在論述時,已表明是個分類綱,而不必加此兩字。https://en.wiktionary.org/wiki/Insecta https://untamedscience.com/class/insecta/ --yyfroy 2021年4月19日 (一) 05:35 (UTC)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旗下網站查了一下,學名指「分類單元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科學名稱」,這裡用了「分類單元」一詞,沒有特別強調是「物種」,也沒有強調二名法之類的,似乎可以證明學名是所有分類層級通用的。不過,本條目的「命名方法」之「單名法」一節,仍未查到可靠來源佐證其準確性,如能找到該章節的出處,便足以證實種級以上階元也可以有學名。另外「Insecta」不管怎樣衍生自拉丁文,並且是用拉丁字母拼寫的,稱之為拉丁名稱也沒錯。我印象中學界所謂的「拉丁名稱」,絕大部分都不是拉丁文里現成的、原有的詞語,而是在現有拉丁詞語的基礎上對拼寫做了調整,使之具有特定的前綴或後綴,以合乎生物命名規則或滿足其他什麼條件。--蕭漫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10:51 (UTC)[回覆]
拼寫要調整,常見原因是拉丁文有陰性、陽性等詞性
命名法規內容,若是規定用單個字命名的就是單名法,用兩個字命名的就是二名法,命名法規內容本身就是佐證--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05:28 (UTC)[回覆]

目前的疑點就是:中文的「學名」一詞是否全等於英文的「scientific name」,還是依國情而具不同解釋、廣義解釋,這點要請教授級的學者釋義了;若是純就「scientific name 的英譯詞」而言,目前查到的資料並無擴大解釋的網址或書籍。此外,同意您的「Insecta 是拉丁名稱」,只是剛好查到在wiktionary內,它被歸類於「Translingual」。 Insecta 應該是林奈依照拉丁語法的「名詞變格」創造的字,規則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tin_declension#First_declension_(a_stems)

此外,有趣的是,當初「他的Insecta」竟然是指「所有節肢動物」,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ecta_in_the_10th_edition_of_Systema_Naturae

感謝討論! --yyfroy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15:56 (UTC)[回覆]

我最近找到比較適合稱呼例如綱名、目名、科名的用詞,可考慮「專名」(Proper name,專用名稱)!
見《專名與術語》:http://www.term.org.cn/CN/Y1988/V0/I02/26
--Yyfroy留言2021年7月5日 (一) 12:36 (UTC)[回覆]


根據動物命名法規,每個分類階層均有學名(scientific name),分類階層比種還高(例如:屬)的學名是用單名法,種的學名用二名法,亞種的學名用三名法。

動物命名法規後面的名詞解釋scientific name

Of a taxon: a name that conforms to Article 1, as opposed to a vernacular name. The scientific name of a taxon at any rank above the species group consists of one name; that of a species, two names (a binomen); and that of a subspecies, three names (a trinomen) [Arts. 4 and 5]. A scientific name is not necessarily available. 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0日 (一) 14:52 (UTC)[回覆]


或是見動物命名法規

Article 4. Names of taxa at ranks above the species group 4.1. Names uninominal

The scientific name of a taxon of higher rank than the species group consists of one word (i.e. the name is uninominal); it must begin with an upper-case letter

Article 5. Principle of Binominal Nomenclature 5.1. Names of species

The scientific name of a species, and not of a taxon of any other rank,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names (a binomen), the first being the generic name and the second being the specific name. The generic name must begin with an upper-case letter and the specific name must begin with a lower-case letter 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0日 (一) 14:52 (UTC)[回覆]


感謝您提供本人疏漏的資料,所以動物界對於名詞解釋,採取廣義的解釋,那麼學名就無所謂「精確解釋」了,應該只是科學名稱而已。
結論是:生物學界,對此不作定論?否則怎麼其他學術網址(如前文所列),並沒採用這種名詞解釋呢?
查了:https://www.iapt-taxon.org/nomen/main.phphttp://www.the-icsp.org/bacterial-code ,並無探討,顯然並不重要?
--Yyfroy留言2021年9月20日 (一) 15:38 (UTC)[回覆]

其實不太懂你要問的問題。
命名法規就是在對生物的學名(scientific name)命名方式作規定。
植物命名法規也是有提到學名(Scientific names)
PRINCIPLE V
Scientific names of taxonomic groups are treated as Latin regardless of their derivation.
(植物)分類群的學名(Scientific names)應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植物命名法規第三章
SECTION 1
NAMES OF TAXA ABOVE THE RANK OF FAMILY
SECTION 2
NAMES OF FAMILIES AND SUBFAMILIES, TRIBES AND SUBTRIBES
SECTION 3
NAMES OF GENERA AND SUBDIVISIONS OF GENERA
SECTION 4
NAMES OF SPECIES
(以下略)
看一下它們的標題,也可以發現,不同分類階層均有它的命名規定,從科之上、科、亞科、族、亞族、屬、屬下分類群、種、(以下略)
學名跟命名方式(單名法、二名法、三名法、四名法),從來就是不同的概念。
英文網頁將二名法=學名,這本身就是錯的,大概是因為種的學名是用二名法所產生的誤解。--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0日 (一) 17:25 (UTC)[回覆]


二名法「所命出來的名」只是學名的一種。
但,按法規(Code)「命出來的名」,以過往的定義,不一定叫「學名」,是吧?
以動物學大會寫出來的法規的定義,本人的想法是:它推翻了過往的定義!
(至於植物學大會,依本人看來,對「學名」含意隱晦不明)
Yyfroy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03:28 (UTC)[回覆]
命名法規就是在規定如何產生有效的學名
來這裡編修「學名」這條目的常常在質疑命名法規的內容,例如:學名(Scientific names)應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我一直感到很無奈
PRINCIPLE V
Scientific names of taxonomic groups are treated as Latin regardless of their derivation.
植物命名六大原則之一,分類群的學名(Scientific names)應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動物命名法規也有相關內容的條文,雖然命名法規各自獨立,但有些原則是共通的--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05:08 (UTC)[回覆]
@Pnf2012依照《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解釋,「學名」一詞確實能用於所有分類階元,但本人從未在權威學術文獻裡見過這種用法,所以還是對此感到疑惑。不知您所提供的法規條文能否在線查證?若有線上版本可供查閱,建議將其作為重要參考資料,對「學名」條目進行重修。另外,《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似乎只是規定了各級分類階元的命名方式,而並未明文提及這些階元的拉丁名稱是「學名」(scientific name)?換言之,將各植物階元的拉丁名稱 稱之為「學名」,能否被該法規中的具體條文所支持?--蕭漫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09:02 (UTC)[回覆]
https://www.iapt-taxon.org/nomen/main.php
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深圳法規2018)
https://www.iczn.org/the-code/the-code-online/
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
學名就是科學界為了溝通方便產生的,而有的統一命名規範。種階層要有統一的命名,其它的分類階層也需要。
植物命名法規的易讀性較動物命名法規高,可先從此著手。
植物命名法規六大原則裡有幾個重要共通的命名原則,例如命名模式(也就是命名所依據的標本)、優先權、原則上只存在一個正確的學名、學名使用拉丁文等
至於學者的翻譯及分類學原理相關著作,台灣有黃增泉等三人合著植物命名指南(內有植物命名法規墨爾本法規),簡體字版則有張麗兵翻譯的植物命名法規(墨爾本法規)。
註:植物命名法規(深圳法規2018)的上一版本是墨爾本法規--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2:58 (UTC)[回覆]
若要植物命名法規內的具體條文,可看原則五。然後有人可能會對taxonomic groups的含義有困惑,那就看一下條文1.1,可以得知taxonomic groups指的有可能是任何分類階層。然後再回去看原則五。這樣應該就不會再有疑問才對。
PRINCIPLE V
Scientific names of taxonomic groups are treated as Latin regardless of their derivation.
Article 1.1. Taxonomic groups at any rank will, in this Code, be referred to as taxa (singular: taxon).--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3:54 (UTC)[回覆]
然後可以再看
第三章第一節
條文16.1. The name of a taxon above the rank of family......
taxon => Taxonomic groups at any rank be referred to as taxa (singular: taxon)(見條文1.1)
多看幾遍就可以串起來的--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4:08 (UTC)[回覆]
Taxonomic groups = taxa
a taxonomic group = taxon
------------------------------------
PRINCIPLE V: Scientific names of taxonomic groups are treated as Latin regardless of their derivation.
條文16.1. The name of a taxon above the rank of family......
=>The name of a taxonomic group above the rank of family......--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4:42 (UTC)[回覆]
感謝閣下提供的重要資料。另外我找到了第四版動物命名法規的台譯本,根據書中第二章「動物學名的字數」(pp. 6–8),「學名」確實為所有分類階層所通用。--蕭漫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5:47 (UTC)[回覆]
於名振教授的第四版動物命名法規的台譯本也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那個「於」被系統自動換字不知怎麼解決)
再加上至少還有以下的資料,希望這個條目以後可以繼續完善下去
黃增泉等三人合著植物命名指南(內有植物命名法規墨爾本法規),
簡體字版則有張麗兵翻譯的植物命名法規(墨爾本法規)。
https://www.iapt-taxon.org/nomen/main.php
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深圳法規2018)
https://www.iczn.org/the-code/the-code-online/
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
http://www.the-icsp.org/bacterial-code
原核生物命名法規--Pnf2012留言2021年9月22日 (三) 05:06 (UTC)[回覆]

2021-09-21[編輯]

期待有人補充林奈使用二名法之前,已有人使用二名法命名等故事--此條未簽名的留言由Pnf2012討論貢獻)於2021年9月21日 (二) 05:33 (UTC)‎加入。[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