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清華大學文革歷史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關於編輯與資料來源的說明[編輯]

我是該條目至今為止絕大部分內容的編輯者,所以我應當為內容負責。由於文革期間形式混亂,爭執不休,文革後又比較諱莫如深,很多資料失去,因此追究起來很困難。

我在編輯時,主要通過CNKI去搜索相關論文、期刊文章,並將其中史實類內容拼接起來,網上隨便搜到的內容是不敢用的。為了保險,我幾乎每一段都標明了來源文章,已備回查。但我個人能力有限,無法確認這些發表的論文及期刊文章是否有問題。

由於清華的唐少傑先生對清華文革研究較多,發表了較多論文,並在2003年出版了《一葉知秋——清華大學1968年百日大武鬥》一書(但我沒能找到此資料),所以內容比較多地來源於唐少傑先生的眾多文章。

但我剛剛發現了這篇陶世龍所寫的評唐少傑《一葉知秋——清華大學1968年百日大武鬥》,其中提到唐少傑先生在研究過程中,存在對清華文革教工組織「紅教師」「紅教工」的不實內容,故意將其實影響很小的「紅教工」誇大成具有重大影響。這頓時讓我對唐少傑先生的一些史料來源表示懷疑。從而也對自己所編條目產生懷疑。

由於編輯期間所收集的材料中,涉及教工表現的內容很少,因此在上面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反對意見中,只有關於蒯大富是否擔任「三司」司令這件事在條目中提及了,現已刪除。

上面那篇文章提到了「四一四派」頭號人物沈如槐所寫《清華大學文革記實》、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的劉冰先生回憶錄《風雨歲月——清華大學「文化大革命」憶實》等書。我搜索了清華圖書館的庫存,有:

  • 邱心偉編纂的《清華文革親歷 : 史料實錄 大事日誌》(香港五七學社出版公司, 2009)
  • 《清華文革親歷:孫維藩日記》(香港新世紀出版社, 2008)
  • 《文革"五大領袖" 聶元梓回憶錄 》(香港 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05)
  • 沈如槐的《清華大學文革紀事:一個紅衛兵領袖的自述》(香港 : 時代藝術出版社, 2004)
  • 唐少傑的《一葉知秋 清華大學1968年「百日大武鬥」》(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3)
  • 劉冰的《風雨歲月 清華大學"文化大革命"憶實》(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
  • 1969年,首都工人、解放軍駐清華大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清華大學革命委員會編纂的《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學習資料專輯》

後面有時間的話,我會去借這幾本書,結合不同人的記錄,再來完善清華文革相關條目。--∰ 黑目觀世界 2010年10月21日 (四) 14:47 (UTC)[回覆]

    • 唐少傑先生的那幾篇文字應當慎用。唐先生在清華文革研究領域確實有開拓之功,但其弱點也很鮮明,即對史料的收集和考證極為不足,文章有時流於說理甚至批判。當然,唐先生也在努力進步中,將來成就亦未可限量。
      見您似有意創編有關清華文革的條目,深感欽佩。隨手補了些資料,列在「延伸閱讀」一欄內,供您賞玩。願大作早日告成Sgsg (留言) 2010年11月24日 (三) 00:4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清華大學井岡山兵團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8日 (五) 10:43 (UTC)[回覆]

調整結構[編輯]

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8年12月#清華大學井岡山兵團Fire and Ice 2019年1月2日 (三) 01:4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