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夜眼/沙盒/中國動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六屆廈門國際動漫節上的一家動畫製作相關公司的展位

中國動畫(英語:Chinese Animation)是對不同時期中國動畫作品創作活動和動畫行業的總稱,現一般特指由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構或個人創作的動畫。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動畫出現於1922年,1941年推出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1950-1980年代產生了大量極具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80年代中期起在市場經濟體制和其他國家動畫的衝擊下急劇衰落,2000年後在中國政府的扶持下得到恢復與發展。當今的中國動畫,儘管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和一些積極變化,但整體上仍存在模仿抄襲、粗製濫造等現象,低齡化、審查制度等問題也飽受詬病。

2011年,中國動畫單年完成的作品總時長達到261224分鐘,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5年,經中國政府認定的動漫企業累計達730家,開設動畫專業的本科院校超過350所,年畢業生約15000人。近年來,隨着網絡動漫、動漫電影、手機動漫等新興動畫行業快速發展,中國動畫市場總量和發展潛力已相當可觀。[1][2][3]

廣電總局審批動畫許可證格式

發展歷史[編輯]

初期至1950年代[編輯]

1938年,老四萬滌寰留在上海改營照相業務外,其餘三人去到武漢和重慶,這一時期,他們先後為中國電影製片廠繪製了四集《抗戰標語卡通》和七集《抗戰歌輯》。萬籟鳴和萬古蟾返回上海,到新華影業公司卡通部工作。1937年,美國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觀眾上座歷久不衰。萬籟鳴和萬古蟾兄弟二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繪製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是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繼美國的《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後的世界第四部動畫長片,標志著當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1941年該片完成,以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名義發行上映,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在亞洲引起巨大反響。

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編輯]

當時中國發展出自有的風格,包括水墨動畫皮影動畫木偶動畫等,極具民族特色,此時期的作品一般稱為美術片。最具代表性的有大鬧天宮(1961年)、哪吒鬧海(1979年)、天書奇譚(1983年),在世界亦獲得崇高讚譽和眾多獎項。此時期的動畫畫風獨特,想像奇瑰,不乏精品,是中國動畫最為輝煌的時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編輯]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一系列的美國、日本動畫進入中國電視,對動畫界與觀眾人群產生極大衝擊,中國動畫片廠開始日漸減少。主要觀眾群80後普遍接受日本動畫,而拋棄日益乏味的國產動畫。此時期引進不少膾炙人口的外國配音動畫,如龍珠、聖鬥士、忍者神龜等。

2000年代[編輯]

自2006年9月1日起,中國政府對國產動畫全面實行保護主義,在晚間17至20時的黃金時段里禁止電視台播放進口動畫[4]。從2008年5月1日起,該限令擴大至17-21點禁播。[5]另據行內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每年撥款過千萬元支援動畫公司創作[6],中國動畫年產三百部。但實際上動畫公司又要電視台播放,所以這批款項主要用於電視台打關係之用,創作用的資金只得很少,儘管產量可觀,而實際的品質不堪入目。

雖然如此,一些中國動畫人也在探索着中國動畫的前進道路,出現少數製作較有水平的動畫,諸如電影動畫寶蓮燈》(1999年)、《風雲決》(2008年),電視動畫我為歌狂》(2000年)、《圍棋少年》(2005年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秦時明月》(2007年,未完結)、《喜羊羊與灰太狼》(2005年,未完結)、《熊出沒》(2012年,未完結)、《虹貓藍兔七俠傳》(2006年)等。國內院線普遍不支持中國電影動畫,影響電影動畫票房;全年齡中國產電影動畫目前不受當地觀眾關注(《風雲決》僅獲得3000萬票房[7]),打擊中國動畫公司動畫全年齡化的決心。這些都成為阻礙中國動畫進步的因素,部分上述優秀作品甚至無法收回成本。曾被認為開拓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意馬公司收購後淪為賺錢工具,製作方急於求成的心態導致畫面、劇情質量大幅度下降,而這也是很多中國大陸動畫的弊病所在。[8]

2010年代[編輯]

中國網絡動畫開始興起,由於網絡動畫不需要廣電局審批,所以網絡動畫的長短(大多10分鐘一集)、類型(如打鬥、殭屍、大尺度)與其他的國產動畫有所不同,中國網絡動畫作品較知名的有《十萬個冷笑話》,《啦啦啦德瑪西亞》,《屍兄》等。但隨著思想的不斷拓寬,政府為首的監管制度也開始展開了動作,對於影視內容的自由度與控制力度的拉鋸戰開始逐步升級。

總結[編輯]

國產動畫產業在國家的扶持下已經初具規模,正在努力衝破幼稚的枷鎖,並向商業動畫前進。[9]

體制[編輯]

動畫許可證[編輯]

中國動畫用於電視播出時都需要申領動畫許可證。

  • 其中第一個漢字是頒發機構的縮寫,各省級廣電為該省簡稱。此外還有「軍」「央」等機構。
  • 動審字後是頒發年份。
  • 號數有3位,表示該機構向該動畫發出的是第幾個許可證。
  • 不得在兩個機構為同一動畫申領。
  • 撤銷的許可證號一般不再使用。
中國大陸電視動畫片製作備案公示表

中國與日本動畫體制的區別[編輯]

  • 日本動畫題材一般由漫畫遊戲小說改編;中國動畫多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由編劇原創。
  • 日本動畫在固定檔一周播出一集,影響時間跨度長,便於商業操作及按觀眾要求修改;中國動畫全劇集完成後才能申領動畫許可證。
  • 日本動畫有清晰的分級制度,並由映倫等機構審查;中國動畫完全沒有分級審查制度,一般由廣電總局負責審查,由於現時製作的動畫多為兒童類(子供向),通過並不難。

爭議事件[編輯]

Code Lyoko[編輯]

廣州原色動力冒原創之名引進的法國動畫Code Lyoko》(港譯為《至Net奇兵》),命名為《虛幻勇士》。在原片上進行塗改,將所有法文英文一律改成中文,並且製作人員上也全打中國人名(即譯製組名單)而不提法國的工作人員。

2007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撤銷了《虛幻勇士》的播放許可證,並且進行了處罰。[10]

雙子星公主[編輯]

中國曾經把《不可思議星球的雙胞胎公主》(又名《雙子星公主(Futagohime)》)更名為《神秘星球孿生公主》裝成偽國產動畫,以便在黃金時段播出。據有關媒體報道,該動畫片是大連東方龍動畫發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初,投資3500萬元製作的兩部系列動畫片之一。[11]中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更名為《神秘星球孿生公主》,從2007年3月27日起每天18:00,偽裝成國產動畫播出,後來被人揭發是日本動畫,電視台在4月26日停播此動畫。

具有代表性的動畫[編輯]

各方觀點[編輯]

動畫電影[編輯]

中國動漫電影《龍之谷:破曉奇兵》的美國製片人比爾·伯頓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對動漫電影的輕視和排片不公,例如,在中國人的普遍認識中,動漫電影還等同於低幼的兒童特供片,排片只在白天,晚上幾乎沒有,而在北美這種情況是聞所未聞的。中國動畫電影只是電視卡通片的一種延伸,中國人沒有真正嚴肅地去把中國動畫電影當做一部真正的電影去對待。[12]中國動漫人也希望進行「全齡化動漫」嘗試,促進「合家歡」動漫的發展。[12]

參考資料[編輯]

  1. ^ 2015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报告_中国出版网. 
  2. ^ 专家全面解析动画专业-搜狐教育!!!. 
  3. ^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中国社会科学网. 
  4. ^ 9月1日起17-20点禁播境外动画片. 騰訊. 2006-08-12 [2013-02-03] (中文(中國大陸)). 
  5. ^ [1],人民網。
  6. ^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27/3213596.shtml
  7. ^ 《风云决》票房直逼3000万元大关. 新浪網. 2008-08-07 [2009-04-18] (中文(中國大陸)). 
  8. ^ 国产动画超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國產動畫超速發展背後的隱憂. 2014年7月30日 [2014-07-31]. 
  9. ^ 中国动画电影元年要来了. 鳳凰網. 2014-02-24 [2014-08-07] (簡體中文). 
  10. ^ 廣電總局關於2006年度全國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核發情況的通告
  11. ^ [2]
  12. ^ 12.0 12.1 动漫产业 给力前行(下篇).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8-11 [2014-08-14]. 「大動漫」意味着動漫不再僅僅是孩子的專利,凡是喜歡幽默、搞笑、誇張等卡通手法創作的動漫產品的人均是受眾;意味着動漫不再僅僅是藝術,還是產業——橫跨出版、影視、演出、新媒體、玩具、服裝、遊戲、主題公園等衍生產品,而且以動漫形象和品牌串聯成一個整體產業鏈;意味着以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動漫為代表的新媒體動漫,成為帶領越來越多成人進入動漫世界的工具;意味着動漫的創意和思維、內容和技術在現代社會有着廣闊的應用空間,從建築設計到展覽展示,從醫藥衛生、國防航天到教育科普、廣告營銷等多行業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