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陵思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陵思謀(?—?),金朝大臣。

烏陵思謀開始是宣和年間與北宋海上之盟的金朝代表。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派朝奉郎、假刑部侍郎王倫充大金通問使,閣門舍人朱弁為副使。被金朝扣留不還。粘罕派烏陵思謀去見王倫,談及契丹時事。王倫說:「海上之盟,宋金兩國約為兄弟,萬世不變。雲中之役,我大宋犒勞貴軍,助成滅遼之功。上國的臣下,曾想要興兵南來,貴國先帝照顧結盟之好,沒有同意。其後舉兵禍害我國,真的是先帝之意嗎?況自古分南北,皇帝恭勤,英才並用,期望復古。為何不思慮久遠之謀,歸還我二帝、太母,恢復我國疆土,使南北赤子無受塗炭,也足以告慰先帝之靈,希望上國執事者贊成。」烏陵思謀沉思道:「王君說得對,回去一定全都轉達。」粘罕親自來說:「貴國遣使來我國,問其來意,多不能回答。烏陵思謀傳達侍郎的話想要議和,決非江南實情,只是侍郎自己的意思吧。」王倫說:「出使都有指示,不然為何要來?人定勝天,天定也能勝人,望元帥明察。」粘罕不回答[1]

紹興八年(1138年)五月,金國派遣烏陵思謀與王倫、朱弁等入界議和,朱弁被譽為忠節,宋高宗下詔賜以黃金三十兩[2]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秦檜決意屈己從和。吏部侍郎魏矼為館伴,魏矼推辭說:「擔任御史時,曾經說和議之非,現在不可專對。」秦檜問魏矼不主和的原因,魏矼備言敵情。秦檜說:「公以智料敵,檜以誠待敵。」魏矼說:「恐怕敵方不以誠待相公啊。」六月,烏陵思謀、石慶入見宋高宗[3]。索要無禮,軍民不平,人言紛紛[4]王庶力詆和議,請誅金使,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潭州[5]。宋高宗說:「先帝靈柩回返,還可以等二三年。太后年高,朕朝夕思念,想要早見,不怕屈己,希望冀和議速成。」秦檜說:「屈己議和是人主之孝。見主卑屈,懷憤不平,是人臣之忠。」宋高宗說:「雖說如此,有備無患,使和議可成,邊備也不可鬆弛。」[6]

後來和議破裂,兀朮南侵,岳飛郾城之戰大勝,烏陵思謀平素號稱桀黠,也不能統御其漢人的屬下,只能說:「不要輕動,等到岳家軍到來即降。」[7]

參考文獻[編輯]

  1.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王倫
  2.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朱弁
  3. ^ 《宋史》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4. ^ 《宋史》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李彌遜
  5. ^ 《宋史》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王庶
  6.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奸臣三 秦檜
  7. ^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