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乍浦路街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乍浦路街道
街道
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上海市虹口區
政府駐地武昌路559號
村級區劃單位數19個居委會
面積
 • 總計1.25 平方公里(0.48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2007年)69,734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86 
毗鄰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嘉興路街道提籃橋街道閘北區北站街道
三角地
蘇州河北蘇州路沿岸
郵政大廈
百老匯大廈(上海大廈)
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
俄聯邦駐滬總領館
新亞大酒店

乍浦路街道是中國上海市虹口區下轄的一個已經撤銷的街道辦事處[1]。撤銷前的行政區劃,南側以蘇州河為界,與黃浦區外灘街道相望;東到九龍路瀕臨虹口港,與提籃橋街道嘉興路街道相鄰;北側以武進路為界,毗鄰四川北路街道;北側以河南北路為界,毗鄰閘北區。轄區面積1.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9734人,常住人口6.8萬[2]。下轄19個居委會。1995年,乍浦路街道被民政部命名為中國街道之星。街道辦事處1998年9月由海寧路58弄20號遷至武昌路559號,2009年街道撤銷時,以吳淞路為界,以東劃入當時的提籃橋街道,以西併入當時的四川北路街道

歷史[編輯]

乍浦路街道轄區曾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區,是一個傳統的商住混合區,人口密度極大,商業網點密集,特別是擁有著名的四川北路商業街、上海郵政總局、三角地菜場和1990年代興起的乍浦路美食街。上海最早的電影院--虹口大戲院,1908年出現在乍浦路、海寧路口。此後這一區域始終是上海娛樂場所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匯集國際電影院、勝利電影院等眾多機構。

傳統上,乍浦路街道的住宅以石庫門里弄為主,有少數的公寓住宅。1990年代以後,進行了大規模舊城改造,藉助「北外灘」開發概念,興建眾多高層樓宇。

乍浦路街道轄區內道路密度極大,其中南北走向的吳淞路和東西走向的海寧路經過拓寬,其他如南北走向的乍浦路、四川北路、河南北路;東西走向的長治路、天潼路、塘沽路、武進路大體保持原有的路幅。

歷史上,乍浦路街道轄區曾經有不少外國僑民居住。19世紀,在此出現一批外國領事館,以及為僑民服務的公濟醫院(今第一人民醫院)、外商開設的禮查飯店(今浦江飯店),20世紀初,吳淞路一帶形成大規模日本社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 沪虹口撤销乍浦路新港路两街道 重整川北商业街(原载《解放日报》). eastday.com. 2009-11-20 [200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中文). 
  2. ^ 乍浦路街道简介. [2008-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