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大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大曹(?—?),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鬱律後裔,高涼王拓跋紇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元大曹個性樸實正直。魏孝文帝元宏時期,諸王不是魏道武帝拓跋珪後裔的,依例爵位降低為公。因為元大曹祖先拓跋孤讓出國家的統治權功勳重大,高祖父拓跋樂真功勞聞名前代,因此元大曹改封為太原郡公。元大曹去世時沒有兒子,封國被撤除,魏宣武帝元恪以元大曹堂兄的兒子元洪威繼承元大曹的爵位[1][2][3]

正光三年(522年),李豹子曾援引廣川王元靈遵和太原公元大曹封爵斷絕後延續世系的例子,想要承襲哥哥李安民壽光侯的爵位,最終也沒有襲爵[4]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子大曹,性願直。高祖時,諸王非太祖子孫者,例降爵為公。以大曹先世讓國功重,曾祖樂真勛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卒,無子,國除。世宗又以大曹從兄子洪威紹。
  2.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大曹,性願直。孝文時,諸王非道武子孫者,例降爵為公。以大曹先世讓國功重,高祖真樂勛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卒,無子,國除。
  3.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宣武又以大曹從兄子洪威紹。
  4. ^ 《魏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安民弟豹子。正光三年上書曰:   竊惟庸勛賞勞,有國恆典;興滅繼絕,哲後所先。是以積德累忠,春秋許宥十世;立功着節,河山誓其永久。伏惟世祖太武皇帝,英叡自天,籠罩日域,東清遼海,西定玉門,凌滅漠北,飲馬江水。臣亡父故尚書、宣城公先臣孝伯,冥基感會,邀幸昌辰,綢繆幃幄,繾綣侍從,廟算嘉謀、每蒙顧采。於時儲後監國,奏請征賢,詔報曰:「朕有一孝伯,足以治天下,何用多為?」其見委遇,乃至於此。是用寵以元、凱,爵以公侯,詔冊曰:「江陽之巡,奇謀屢進,六師大捷,亦有勛焉。」出內勤王,寵遇隆厚,方開大賞,而世祖登遐。梓宮始遷,外任名岳。高宗沖年纂運,未及追敘。   臣行舛百靈,先臣棄世,微績未甄,誠志長奪,搢紳僉傷早世,朝野咸哀不永。臣亡兄襲,無子封除。永惟宗構,五情崩圮。先臣榮寵前朝,勛書王府,同之常倫,爵封堙墜,准古量今,實深荼苦。竊惟朝例:廣川王遵、太原公元大曹等,並以勛重先朝,世絕繼祀,或以傍親,或聽弟襲,皆傳河山之功,垂不世之賞。況先臣在蒙委任,運籌幃帟,勛著於中,聲傳於外。事等功均,今古無易。是以漢賞信布,裁重良平;魏酬張徐,不棄荀郭。今數族追賞於先朝之世,先臣絕封於聖明之時,瞻流顧侶,存亡永恨。竊見正始中,爰發存亡之詔,褒賢報功之旨。熙平元年,故任城王澄所請十事,復新前澤,成一時之盛事,垂曠代之茂典,凡在纓紱,誰不感慶?蓋以獎勸來今,垂範萬古。且劉氏偽書,翻流上國,尋其訕謗,百無一實,前後使人,不書姓字,亦無名爵。至於張暢傳中,略敘先臣對問,雖改脫略盡,自欲矜高,然逸韻難虧,猶見稱載,非直存益於時,沒亦有彰國美。乞覽此書,昭然可見。則微微衰構,重起一朝,先臣潛魂,結草於千載矣。   卒不得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