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01年—376年
前涼領土範圍
京城姑臧(今武威
君主 
• 301年-314年
張軌(首任)
• 363年-378年
張大豫(末任)
前身
繼承
西晉
後涼

前涼(301年-376年[1]),是十六國政權之一。都姑臧(今甘肅武威)。 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晉朝封為涼州刺史,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晉愍帝封其為西平郡公。316年,西晉滅亡。317年,東晉政權建立,前涼政權遙尊東晉皇室,但不使用東晉年號,而是繼續使用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標誌着前涼完全成為割據政權[2]

323年,張寔弟張茂接受前趙的「涼王」封號。345年,張寔子張駿自稱「假涼王」,始置百官[3]。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354年-355年,張重華兄張祚稱帝。

前涼極盛之時,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末主張天錫在位前期,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383年,前秦軍隊在淝水之戰中崩潰,張天錫乘機逃亡建康東晉朝廷。世子張大豫為前秦長水校尉王穆所藏匿。在苻堅返回長安後,王穆與張大豫共同投奔了禿髮思復犍,隨後在禿髮鮮卑的支持下返回涼州,起兵圖謀復國,張大豫失敗被斬,王穆逃亡建康郡,隨後在與酒泉郡索嘏的戰鬥失利後被索嘏殺害。

前涼君主列表[編輯]

君主頭銜:
  • 涼州刺史 301年-316年、329年-345年、353年、361年-363年、366年-376年
  • 西平郡公 314年-320年、324年-353年、355年、361年-376年
  • 州牧 316年-353年、353年-354年、355年、363年-376年
  • 前趙)涼王 323年-327年
  • 假涼王 345年-347年
  • 涼王 347年-353年、355年-363年
  • 涼公 353年-354年
  • 涼帝 354年-355年
  • 涼王 355年-359年
前涼 (301年-376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威王追尊) 武王(威王追諡) 張軌 301年-314年 使用西晉年號
高祖(威王追尊) 昭王(威王追諡) 張寔 314年-320年 建興 314年-320年
太宗(威王追尊) 成王(威王追諡) 張茂 320年-324年 建興 320年-324年
世祖(威王追尊) 文王(威王追諡) 張駿 324年-346年 建興 324年-346年
世宗(威王追尊) 桓王(威王追諡) 張重華 346年-353年 建興 346年-353年
- 哀公 張曜靈 353年 建興 353年
威帝 威王 張祚 353年-355年 和平 354年-355年
- 沖王 張玄靚 355年-363年 建興 355年-361年
昇平 361年-363年
- 悼公 張天錫 363年-376年 昇平 363年-376年
- 張大豫 376年-377年 鳳凰 376年-377年

前涼幕僚[編輯]

北宮純(羌胡貴胄)、姬瑜(武威姬氏)、謝艾、耿訪、李弇、拓跋思復鞬、唐輝、慕容吐谷渾、李柏(遼東襄平人)、賈摹(武威賈氏)、韓璞、陰興、唐瑤、李柔、張閬、劉弘、閻沙、陰鑒、陳珍、乞伏傉大寒、竇濤(武威竇氏)、劉慶(武威劉氏)、劉霸(武威劉氏)、梁景(武威梁氏)、司馬纂(武威司馬氏)、宋輯、張淳、陰據、泛禕、馬謨、馬岌、索遐、張璩、張瓘、張踞、宋混、宋澄、宋熙、宋林宗、趙長、尉緝、楊秋胡、索孚、丁琪、張芳、王擢、易揣、張玲、張嵩、王鸞、和昊、馬基、牛霸、杜逸、楊和、張邕、張欽、劉肅、郭增、趙白駒、紀端、馬建、掌據、席仂、沮渠鞠粥、陳宇、徐虓、華馭、江瓊、江式、杜耽、杜驥、常珍、常爽、陽成遠、馮忠(趙郡馮氏)、令狐亞、令狐瀏、氾騰、閻曾、馬岌、氾禕、陳珍、韓璞、吳紹、王騭、張閬、李貴丑(遼東李氏)、辛岩、李柏、獨孤屠、傅穎、張淳、黃斌、魏纂、趙貞、孫述、賈陵、王豐、麴護、陳宇、徐虓、華馭、乞伏司繁、趙奭、張冰、崔隗瑾、張肅、田齊、張閬、陰預(東漢陰麗華家族後裔)、賈騫、吳紹、麴允、陰元、宋毅、和苞、莫折連狄、張閬、宋輯、辛韜、獨孤伏俟、張選、董廣、張詵、孫伏、裴恆、張耽、劉渾、乙弗家族、張悛、宋修、張弘、辛挹、郭普、李偉(趙郡李氏)、張瑁、索遐、王擢、張弘、宗悠、俞歸、沈猛、索振、趙長、尉緝、丁琪、張瓘、易揣、張玲、索孚、張璹、彭姚、衛綝、郭勛、張姚、王國、張邕、郭增、劉肅(敦煌劉氏)、綸騫、索商、楊遹、阿史那氏(來自柔然)、張統、席仂、馬達、辛章、彭知正、趙疑、常據、史景(粟特人)、郭豐(西平郭氏)、郭平、郭嘏、彭和正、彭濟、田瑤、郭勛(郭皇后家族後裔)、郭護、楊欽、孫玢、北宮萌(羌胡貴胄)、盧水胡族。

前涼世系圖[編輯]

涼武王張軌
255-301-314
涼明王張寔
?-314-320
涼成王張茂
276-320-324
涼文王張駿
307-324-346
涼威王張祚
?-353-355
涼桓王張重華
327-346-353
西平郡悼公張天錫
346-363-376-406
西平郡哀公張曜靈
344-353-355
涼沖王張玄靚
350-355-363
張大豫
364-386-387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晉書·卷086》,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文獻[編輯]

  1. ^ 河西地区的五凉政权. [202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1). 
  2. ^ 趙向群. 五凉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8月. ISBN 9787520152167. 
  3.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100–102. ISBN 7-562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