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礦務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票礦務局遼寧省煤炭工業管理局下屬的大型國有統配煤炭礦山,開發北票煤田。[1]

歷史[編輯]

北票煤田1875年開始開採。1921年進行工業化開採。

1944年4月中共冀熱遼區黨委東北工作委員會委員張化東在臨撫昌聯合縣小河玉派遣劉永生去北票煤礦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劉永生以八路軍冀熱遼軍區地工人員的身份同日滿當局談判。1945年9月下旬,劉永生在北票礦南門以外掛上「工人大隊」招兵牌子,動員群眾參軍,到10月末工人大隊已達700多人,11月下旬奉冀熱遼第25旅命令開赴平泉改編為第25旅工兵營。

1947年12月東北民主聯軍攻佔北票,開始恢復生產。1960年產量435萬噸,為歷史峰值。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產量只有160萬噸,設計額定產能181萬噸,職工5.85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5萬人,退養和病殘人員5000多人,局下屬12個縣團級單位,其中3個原煤生產礦[2],礦井垂深達千米,為當時亞洲第一,煤與瓦斯突出佔全國煤礦的二成。[3]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決定在全行業實行養老保險基金部級調劑,北票礦務局每月有296萬元的調劑金撥款。[4]1996年1月北票礦務局新一屆領導班子實施「萬人大下崗」,當年9759人下崗,在職職工從24823人減至15064人;「三線分離」:原煤、多經、後勤服務分開;實行局、礦、井區3級核算;「三箭齊發」,企業內部分別實行國有、民營、股份制。[5]1999年6月北票礦務局獲批破產。2001年6月20日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決宣告北票礦務局破產。

組成單位[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遼寧省志·煤炭工業志》,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12版,ISBN 9787806443408。第九篇 煤礦簡介 第一章 中央直屬煤礦 第三節 北票礦務局
  2. ^ 「從三項制度改革入手 加快轉換經營機制步伐——北票礦務局深化改革情況的調查」,《中國能源》,1992年12期,第35-38頁。
  3. ^ 郭雲濤:「北票礦務局改革社會保險管理體制的調查」,《煤炭經濟研究》,1997年03期,(第61-62頁。
  4. ^ 郭雲濤 許紅:「北票的天空好晴朗——北票礦務局抓社保促穩定紀實」,《中國社會保險》,1997年03期,第30-31頁。
  5. ^ 魏運亨:「穩定和諧的萬人大裁員——北票礦務局「減人增效」紀實」,《共產黨員》雜誌,1998年02期,第14-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