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 (紀錄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爾街
類型紀錄片
導演趙良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中文
集數10集
製作
拍攝地點全球各地
攝影魏聖澤
製作公司中國中央電視台
播出資料
首播頻道中國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
播出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播出日期2010年—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華爾街(英語:Wallstreet)紀錄片《華爾街》由中央電視台和招商證券聯合拍攝。該片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華爾街》劇組匯集了中國中央電視台及國際知名導演、拍攝製作人員,誠邀等國際知名大學人士擔任國際製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國際製片保障體系,確保了該片在央視2010年經濟開篇之作中的卓越水準。外景攝製組前往紐約、華盛頓、洛杉磯、底特律、費城、芝加哥、達拉斯、斯托克頓,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倫敦等國際重要金融城市,分別拍攝代表性的金融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家等。 該片於2010年9月22日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首播。

華爾街中國中央電視台所製作的一部10集電視紀錄片,於2009年製作。該片於2010年9月22日至9月30日,每晚21時17分至22時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播映。 [1][2]

節目內容[編輯]

  • 第一集:資本無眠

《資本無眠》華爾街是美國資本市場和經濟實力的象徵,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名詞。現在,絕大多數金融機構與這條500米長的街道不再發生直接的物理關聯,華爾街人也完全成為了一種精神歸屬,資本已經進入無眠時代。不僅是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貪婪與瘋狂似乎是上天專門為華爾街設下的魔咒,它始終瀰漫在華爾街的每一處空間。華爾街在不斷為他人創造着財富,但又在不斷地剝奪着他人的財富,華爾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則,但又在不斷衝破傳統的束縛。華爾街是矛盾的結合體,它在自身雙面性的較量中,不斷遭到毀滅,又不斷得到重生。

  • 第二集:牆在哪裏
  • 第三集:兩條道路
  • 第四集:鍍金時代
  • 第五集:矽谷方程
  • 第六集:投資之道
  • 第七集:陽光交易
  • 第八集:明暗創新
  • 第九集:拯救危機
  • 第十集:資本之河

學術支持[編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員 吳敬璉 195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 大型紀錄片《華爾街》 大型紀錄片《華爾街》 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國際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執委會成員、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IAM)會員;《改革》、《比較》、《洪範評論》雜誌主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1984~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中國"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管理學會(IAM)"傑出成就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傑出貢獻獎"。

外部連結[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4-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簡體中文)華爾街 - 官方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