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文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厲文禮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5年
 清朝河北省薊縣
逝世1954年1月21日(1954歲—01—21)(49歲)
 中國安丘縣
籍貫河北省薊縣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經歷

厲文禮(1905年—1954年1月21日),字郁周,原籍河北省薊縣,生於北京市府右街棗林大院5號。中華民國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少將保安司令、魯蘇戰區少將縱隊司令、汪精衛國民政府魯東和平建國軍中將司令。[1]

生平[編輯]

1926年畢業後,歷任教師,國民革命軍某部秘書等職。1928年9月參加國民黨。1936年11月參加安青幫

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12月日軍沿膠濟路東犯,厲文禮率部離開濰縣入安丘縣西南山區的常家嶺、崔巴峪等村,首先將所率800餘人改編為兩個總隊,接着以第八區游擊司令官和督察專員的名義,將勢力擴展到昌樂、諸城、濰縣、壽光、昌邑等地,很快發展到16個總隊,2萬餘人,擴充勢力,割據一方。1938年4月,厲文禮由第八區游擊司令官改任第八區保安司令兼任行政督察專員後,統轄安丘、昌樂、濰縣、諸城、壽光、昌邑、高密、掖縣、萊陽、平度、廣饒、膠縣、即墨等13個縣。又收編了偽華北自治聯合軍第二師高華清部及其他一些零星部隊,總兵力達到3萬餘人。所屬部隊共有兩個保安旅(4個團),15個保安團(後改稱獨立團),兩個特務大隊以及手槍大隊、便衣大隊和特務營各一個。1938年秋末,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設魯北、魯西、魯東3個行轅,魯東行轅設在萊陽書院,盧斌為主任,厲文禮為副主任,轄3個專員區:棲霞專員蔡晉康威海專員鄭維屏濰縣專員厲文禮。1939年2月26日(舊曆正月初六)夜,厲文禮派遣保安第2團團長胡鼎三、保安第三旅旅長趙保元帶兵突襲魯東行轅,處死了魯東行轅主任盧斌、秘書處長苟孟龍等12人。不久,沈鴻烈即宣佈行轅改行署,以李先良為主任,劉振東為副主任兼參謀長。此即「魯東行轅事變」。[2]厲文禮因為「魯東行轅事件」受到撤職處分,國民政府從第八區劃出設置第十三區、第十四區。李先良保薦趙保原為山東省第十三區專員兼保安司令,轄萊陽、平度、即墨、昌邑、掖縣5縣;趙同時還兼任萊陽縣長。

吳化文於1943年1月18日率新編第4師及保安第1師叛國投敵,魯蘇戰區元氣大傷。從1943年2月17日起,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茨調集了駐青島、濰縣、張店、濟南和臨沂等地的獨立第五混成旅團、第六混成旅團及第七混成旅團的一部,連同吳化文偽軍共有兩萬五千餘人,發動了『拉網式包圍』的大『掃蕩』,企圖消滅蘇魯戰區及其主力百十三師。2月20日凌晨,日偽軍向城頂山一帶大舉進犯。被圍一天後,分頭突圍,2月21日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周復中將在山東安丘城頂山與日軍激戰中壯烈殉國,時年43歲,成為抗戰時期國軍中將級政工高官抗戰陣亡之第一人,後追贈為陸軍上將。一同陣亡的還有第113師少將參謀長張少舫張植桴),第678團團長劉斌上校等,另外第113師師長韓子乾、挺進第二縱隊司令厲文禮被俘。1943年1943年7月,于學忠呈請軍委會批准,魯蘇戰區總司令部和正規軍第51、57軍主力,撤出魯南,移駐皖西北阜陽一帶,國民革命軍在山東的抗戰基本結束。山東省政府主席兼挺進軍總指揮牟中衍指揮殘存的地方部隊,仍堅持山東敵後游擊戰。「厲文禮被俘後,送交日偽濰縣縣政府,日寇委派偽濰縣縣長徐觀政與日軍諜報員橫田勸降。1943年3月10日,厲文禮在橫田的監督下,在夏坡宣佈正式投降日軍,並發表宣言要與日本共同反共。簽字以後,厲文禮回到濰城,1943年8月接受內田旅團授予的『魯東和平建國軍司令』頭銜。司令部設在夏坡,工作由參謀長孫榮第負責處理,厲文禮則常駐濰城,在西門裏大街設有辦事處(主任丁叔言)。」[3]厲文禮由於腦血栓右側偏癱,魯東和平建國軍副司令申集安兼第一旅旅長,司令部指揮官胡鼎三兼任特務團團長,司令部副指揮官韓壽臣兼任獨立十團團長。兵力約1萬人。[4]

1945年6月5日-27日,八路軍魯中軍區投入第1、2、4、11、12團及第9團一個營和地方武裝一部,發動討伐厲文禮部戰役,一舉打垮了偽魯東和平建國軍,解放了安丘縣大部地區,濰安縣委和縣大隊在景芝鎮相繼建立。厲文禮率殘部退縮到濰縣城。

抗戰勝利後,「魯東和平建國軍」被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改編為安高昌濰先遣軍,厲文禮任先遣軍少將司令。1945年12月中旬撤銷了安高昌濰先遣軍的番號,張天佐任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區兼保安司令、山東省保安第一師師長、膠濟鐵路警備司令,負責整編厲文禮所屬部隊。[5]

1946年在濰縣加入會道門同善社。1948年3月濰縣解放前夕,由濰縣往北平匿居。 1951年2月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北京市公安局偵悉抓獲。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昌濰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在安丘縣夏坡村被槍決。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