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魯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魯什
伊爾根覺羅(一作舒舒覺羅)
封爵三等子爵
旗籍滿洲鑲黃旗
世居地/穆昆葉赫
出生不詳
逝世天聰八年(1634年)

圖魯什滿語ᡨᡠ᠋ᡵᡠᠰᡳ穆麟德轉寫Turusi[參 1];?-1634年),伊爾根覺羅氏[參 2][參 3](《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十六作舒舒覺羅氏[參 4]。並《愛新覺羅宗譜》載順承親王錫保嫡福晉「舒舒覺羅氏,男偏圖(圖魯什曾孫)之女」。[1]),世居葉赫滿洲鑲黃旗[參 2]。圖魯什歷任佐領、參領、前鋒統領等職,先後從征北京、錦州、大凌河、察哈爾、大同等地,皆有戰功。在大同之役,圖魯什腹部中箭,仍舊力戰,最後傷重而死。賜號碩翁科羅巴圖魯,贈三等子,諡忠宣。

圖魯什在後金軍中多司偵查之職,每戰必為先鋒,與勞薩並享「驍勇冠軍」之稱[參 5],史書評價,「事太祖創業復佐太宗從征伐而戰死者,勞薩、圖魯什功最高[參 6]。」

生平[編輯]

圖魯什世居葉赫,早年與弟費揚古等歸附努爾哈赤[參 4]。創製八旗後,隸滿洲鑲黃旗。天命九年(1624年),授佐領。因追逃、捕盜收穫甚多,次年(1625年),授輕車都尉世職,升為參領[參 2]

天聰三年(1629年),跟隨皇太極伐明,圖魯什擔任先鋒偵查明軍動向,至大安口,守軍出戰,圖魯什單騎迎戰,後續部隊趕到,後金軍得勝[參 7]。後金軍自遵化向北京行軍時,有明軍自薊州追來,圖魯什設伏擊將其擊退[參 7]。同年十二月,皇太極設大營於北京西南,令圖魯什與阿山探查明軍情報,獲悉明朝總兵滿桂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合兵四萬,在永定門南二里處屯兵。於是,圖魯什提議趁夜擊之。至凌晨,八旗及蒙古左、右翼兵齊頭並進。圖魯什率所部率先攻入明軍大營,明軍陷入混亂,陣斬滿桂、孫祖壽,黑雲龍、麻登雲被俘。圖魯什與勞薩、席爾納等均有斬獲[參 7]。天聰四年正月(1630年),圖魯什跟隨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擊殺叛將劉興祚,進為二等輕車都尉[參 7]。隨後,隨貝勒阿敏守永平,有諜報稱明軍將至,圖魯什以四十人前去偵查,巴篤理、屯布祿等百人為策應,擊敗別將張弘謨[參 7]。然而,明朝大軍趕到,阿敏棄永平而走。圖魯什奉命巡視邊牆,率兵五十為三隊,他與四騎先至塞下,突然被數十名蒙古人包圍,圖魯什冒矢率先突圍,發現其隨從仍在圍中,又復入將眾人救出[參 7]

天聰五年八月(1631年),後金軍攻大凌河,明朝援軍二千自松山趕到,圖魯什與阿山、勞薩等以兵二百將援軍擊敗,斬百餘級,獲大旗三面,獲賜賞金[參 7]。同年九月,進擊錦州,與勞薩擊破明朝援軍。圖魯什又奉命假扮明朝援兵,引誘城內明軍出戰。守兵中計,在城外遭到伏擊,遂敗走[參 8]。明朝監軍道張春等集諸路軍來援,渡大凌河,屯兵長山。圖魯什先以小部隊截擊,獲得小勝[參 8]。隨後,皇太極親自督戰,圖魯什為先鋒,兩軍力戰,最終擊破明軍,擒獲張春[參 8]。十月,赴錦州、松山偵查,斬明兵執大旗者[參 8]。十一月,逐察哈爾兵,逾興安嶺[參 8]

六年(1632年),圖魯什從征察哈爾、博羅額爾吉,與勞薩共同招降蒙古流亡之人[參 8]。八年二月(1634年),跟隨後金軍略錦州。同年五月,升前鋒統領,晉封三等男[參 8]。六月,再征察哈爾。七月,至歸化城,路遇察哈爾諸宰桑率一千二百戶來降,圖魯什將他們引薦給皇太極[參 8]。同月,後金軍毀明朝邊牆入大同城,敗明總兵曹文詔。圖魯什與瑚什布等擊敗明總兵祖大弼軍,進而略宣化,攻懷遠,設埋伏於城西,圖魯什至宣府偵查敵情。閏八月乙酉日,與祖大弼麾下偵察兵十五人遭遇,圖魯什單騎迎擊,兩軍交戰,圖魯什腹部中箭,仍力戰不已,斬二人,俘十三人[參 8]。但圖魯什因此重傷,皇太極親自探視,不久,死於軍中,獲賜號碩翁科羅巴圖魯,贈三等子。順治年間,追諡忠宣[參 8]

世爵承襲圖[編輯]

圖魯什死後,長子巴什泰(《通譜》作巴世泰[參 4])襲爵,為順治帝侍衛班領,進一等伯,後被刺殺,贈三等侯[參 4]。巴什泰之子珠拉岱(《八旗通志》作諸蘭泰[參 9])襲[參 8]。乾隆元年(1736年),定世爵為一等子[參 8]

 
 
 
 
三等子
圖魯什
始封
 
 
 
 
 
 
 
 
 
 
 
 
 
 
 
 
 
 
 
 
三等侯
巴什泰
一次襲
 
 
 
 
 
 
 
 
 
 
 
 
 
 
 
 
 
三等侯
珠拉岱
二次襲
 
 
 
 
 
 
 
 
 
 
 
 
 
 
 
 
 
三等侯
桑格
三次襲
 
 
 
 
 
 
 
 
 
 
 
 
 
 
 
 
 
 
 
 
 
 
 
 
三等侯
偏圖
四次襲
 
一等子
郎圖
五次襲
 
 
 
 
 
 
 
 
 
 
 
 
 
 
 
 
 
 
一等子
納爾泰
六次襲
 
 
 
 
 
 
 
 
 
 
 
 
 
 
 
 
不詳
 
 

來源[編輯]

引注[編輯]

  1. ^ 神田信夫 & 滿文老檔研究會 1958,第1048頁
  2. ^ 2.0 2.1 2.2 趙爾巽等 1998,第9198頁
  3. ^ 鄂爾泰等 1985,第3740頁
  4. ^ 4.0 4.1 4.2 4.3 弘晝 2002,第223頁
  5. ^ 趙爾巽等 1998,第9217頁
  6. ^ 趙爾巽等 1998,第9214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趙爾巽等 1998,第9199頁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趙爾巽等 1998,第9200頁
  9. ^ 鄂爾泰等 1985,第1594頁

參考資料[編輯]

  • 鄂爾泰等. 《八旗通志初集》.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 
  • 弘晝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遼海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691892. 
  • 神田信夫; 滿文老檔研究會. 《满文老档:太祖 卷3》. 東洋文庫. 1958.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 
  1. ^ 愛新覺羅宗譜》7冊乙三,第33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