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貝堅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貝堅贊藏語ལ་མོ་ཞབས་དང་དཀར་པོ་ས་ཕེང་གསམ་པ་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བསན་པའླ་རལ་མཚན,1660年—1728年)藏族,今青海省貴德縣人,第三世(不計追認)夏茸尕布活佛[1][2][3]

生平[編輯]

藏曆十一饒迥鐵雞年(清朝順治十七年,1660年)生於貴德縣森波拉山下的羊桑曲家[1]。後由五世達賴認定為第二世夏茸尕布活佛的轉世靈童,並師從丹希倉受戒出家。此後他曾先後師從嘉木樣協巴敏珠爾法王、拉茂扎巴尖措、赤欽旦貝扎巴、洛者倉等50餘位高僧。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他應西寧辦事大臣的邀請,按照蒙古之例,將所轄僧俗部眾編為四個「達參」(佐領)。他成為青海左右兩翼蒙古部眾的共同上師[3][1]

他一生五次進西藏。十二歲時,隨老師智乾巴到拉薩,從五世達賴受沙彌戒,在哲蚌寺郭莽扎倉拜洛哲堅措為師。翌年因病返回家鄉。二十歲時,再赴拉薩,又入哲蚌寺郭莽扎倉學習。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與智乾巴、阿嘉昂索華旦尖措、華銳確隆華覺桑布一起,從五世達賴受近圓戒。不久,和智乾巴一起返回家鄉。從西藏回來後,以戴青帛全為施主,徵收貴南沙溝、茫拉川化隆巴燕以西地區以及同德境內的巴曲流域以東地區的僧稅[3]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建成了拉茂德乾寺,並且將古日寺的顯宗學院遷到這裏[3]康熙帝為該寺賜名「格措林」(即「善匯寺」)[1]。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赴拉薩,為六世達賴五世班禪以及各大寺院賜金屑齋,布施。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奉召到北京受封,清朝朝廷頒發了「察罕諾門汗」詔書並封他為扎薩克喇嘛[3][1]。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七世達賴塔爾寺駐錫,他是七世達賴的受戒堪布和主要經師之一[2]。同年,七世達賴封他為「阿齊圖諾門汗」。清朝雍正年間,在羅卜藏丹津之亂後,清朝在青海蒙古設二十九旗,封他為察罕諾們汗旗一等台吉大喇嘛,由此他成為尖扎澤庫、貴南、化隆西部、貴德南部、同德西部、海北海晏等地的政教合一的統治者[3][1]

在五次進藏中,他從衛藏等地迎請觀世音菩薩像,第巴吉雪巴供奉的主尊宗喀巴像(宗喀巴曾親口說此像「酷似我」),供奉在布達拉宮內的度母像、彌勒像,紅檀香木製作的和人等高的觀世音菩薩像等佛像300多尊,供奉在拉茂德乾寺,被讚譽為「拉茂德乾寺的大寶庫」。這些文物後在文革中被毀滅[1]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初八日兆現示寂,享年69歲。遺體火花後,眼、心、舌仍如生時,並產生諸多舍利。靈塔的主要施主是巴圖爾琿台吉,三尺高,用純金鑄造,供奉在拉茂德乾寺噶爾哇經堂中。1958年,靈塔和靈骨外殼在民主改革中被上交給政府。但其眼、心、舌及舍利被信眾收藏,如今供奉在拉茂德乾寺[3][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考洛巴·陳列奧賽,夏茸尕布傳,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
  2. ^ 2.0 2.1 夏茸尕布活佛. 西藏在線.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才讓扎西,拉茂德乾寺歷史與現狀研究,青海民族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佛教頭銜
前任:
夏茸尕布·洛追嘉措
夏茸尕布活佛
(坐床年份不詳)-1728年
繼任:
夏茸尕布·洛桑圖丹格勒堅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