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紗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中華紗廠及華豐紗廠舊址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寶山區吳淞街道淞興西路258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9年-132年
登錄2014年4月4日

大中華紗廠大中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指1922年4月正式開工的一家紡織工廠,一度成為中華民國最大的華商紗廠。2014年,舊址當選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

背景[編輯]

1914年,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全球最發達的棉紡織工業國英國捲入歐洲戰場,促使全球棉紡織工業的規模大幅壓縮。而之前中國棉紡織製品的進口主要依賴英國,由於一戰的持續,大量依靠進口的棉紗、棉布市場供不應求,從而導致市價高漲[2]

經過[編輯]

1922年的大中華紗廠

1919年6月,上海本家聶雲台聶其焜等聶氏家族提出以振興實業、挽回利權為宗旨,憑着其經營恆豐紗廠的經驗,發起籌建華資紗廠,以對抗歐日等國的傾銷[3]。他們意識到單靠聶氏家族無法實現目標,必須公開招股、籌集建廠資金,並因此定廠名為大中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中華紗廠[4]

當時恰逢五四運動,其建廠宗旨深得當時學界商界擁護,招股資金不斷增加到最後200萬兩,而紗錠設備目標也最後達到4.5萬枚。廠址設在吳淞江監藻浜北岸、吳淞鎮西端,佔地150畝,1922年4月14日正式開工。大中華紗廠的規模和設備在當時是中國第一流,並因此獲得「模範紗廠」稱號[5]

然而其正式開工時,因購機結匯負債初時鎊價不斷上漲,導致結匯時總額競高達226300餘鎊,高出初訂時一倍有餘,造成119000鎊的債務。1923年春,花布市價暴跌,而廠庫存達120萬兩,促使債務進一步擴大,公司流動資金枯竭[6]。三年之後,聶氏家族決定登報出售工廠。聶雲台的條件為:不賣給外商、承受者不得更換「大中華」的三字招牌。1924年4月,公司拍賣,底價為194萬兩,但由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拍賣最終失敗。同年8月21日,永安紡織印染公司(永安紗廠)通過不斷壓價,迫使聶雲台不再堅持保留大中華紗廠名號,並以159萬兩定議。1925年1月6日,永紗購入大中華紗廠,改稱永安二廠,並積極整頓[2]

參考[編輯]

  1. ^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華地圖學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2. ^ 2.0 2.1 政協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 宝山史话 工商经济专辑. 政協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 1994-12: 24–26. 
  3. ^ 《中國近代紡織史》編輯委員會編著. 中国近代纺织史 下 1840-1949.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1997-10: 269. ISBN 7-5064-1316-7. 
  4. ^ 王宗華主編. 中国现代史辞典.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06: 563. ISBN 7-215-01158-5. 
  5. ^ 陳賢明編. 宝山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卷.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4-05: 48. ISBN 978-7-5458-0889-6. 
  6. ^ 韓淑芳,張建安等編著. 民国经济犯罪案. 北京:群眾出版社. 2006-01: 103–110. ISBN 7-5014-3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