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拾遺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業拾遺記》,又名《隋遺錄》、《南部煙花錄》,[1]唐朝傳奇小說。[2]全書分上下二卷,舊題唐顏師古撰,今人多疑其偽。一說作者是杜寶[3]

《大業拾遺記》據跋文可知,會昌中詔拆浮圖,在上元瓦棺寺一雙閣中得顏真卿手寫《隋書》遺稿。此事假難辨。《大業拾遺記》描寫大業十二年,天下大亂,隋煬帝仍逸游江都,荒淫無道,「每舟擇妍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板鏤金楫,號為殿腳女」,終於導致國破家亡,但內容多為編造。[4]在《大業拾遺記》、《開河記》等文學作品中,隋煬帝的負面形象無疑是被誇大。[5]有《百川學海》本、《說郛》本等。

註釋[編輯]

  1. ^ 郡齋讀書志》卷二著錄《南部煙花錄》云:「右唐顏師古撰。……僧志徹得之瓦官寺閣筍筆中。一名《大業拾遺記》。」
  2. ^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宋之志怪及傳奇文》中介紹了《隋遺錄》、《海山記》、《開河記》、《迷樓記》與《梅妃傳》等五篇,以為皆是宋代作品。學者李劍國則據《跋》中「今堯風已還,德車斯駕」語,以為指唐宣宗大中時事,應是作於大中年間。
  3. ^ 《郡齋讀書志》卷二:「《大業雜記》十卷。右唐杜寶撰,起隋仁壽四年煬帝開位,止越王皇太三年王世充降唐事。」《通志·藝文略》雜史類有「《大業拾遺》一卷,唐杜寶撰」,又「《大業雜記》十卷,杜寶撰。」
  4.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評其曰:「敘述頗陵亂,多失實,而文筆明麗,情致亦時有綽約可觀覽者。」
  5. ^ 《隋書·食貨志》記龍舟船隊挽船縴夫皆為招募來的水工,謂之「殿腳」。所謂隋煬帝在船舷上觀賞 兩岸引纖的「殿腳女」的情節純屬虛構。

參考書目[編輯]

  • 章培恆:《〈大業拾遺記〉、〈梅妃傳〉等五篇傳奇的寫作時代》,《深圳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 李劍國:《〈大業拾遺記〉等五篇傳奇寫作時代的再討論》,《文學遺產》,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