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寧寺塔 (儀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儀徵天寧寺塔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代
編號433
認定時間2002年10月22日

儀徵天寧寺塔,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真州鎮儀徵鼓樓東南,工農南路與前進東路十字路口東北,緊鄰盛氏兄弟故居,是儀徵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編輯]

天寧寺由泗州僧始建於唐代景龍三年(709年),初名永和庵,建佛塔七級,以鎮江邊白沙。五代十國時被毀。宋代真州因漕運、鹽運而繁盛,崇寧年間,僧人道堅復建,賜名「報恩光孝禪寺」;政和年間改名天寧萬壽禪寺,規模宏大。宋元戰亂時再度被毀。明洪武四年重建。該塔不僅可登臨遠眺江景,還與寺前文惠橋(倉橋)相映構成「倉橋塔影」,為八景之一。塔下又有慧日泉,據稱宋代蘇東坡曾飲用,清代詩人王漁洋詠詩「自憐五載真州客,初試東坡慧日泉」。 太平天國戰爭中,儀徵全城被毀,僅寶塔和鼓樓尚存。清光緒三年(1877年)火災,塔剎、腰檐、外廊等均毀,僅存塔身。1949年以後天寧寺不存,原址被天寧油米廠所用,天寧寺塔內堆放雜物,年久失修,殘損嚴重。

建築[編輯]

天寧寺塔現僅存塔身,塔高七層,八角形平面,高42米,仍為江蘇省境內最高。

保護[編輯]

1987年,天寧寺塔公佈為第一批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22日,儀徵天寧寺塔公佈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類,編號433[1]。2003年儀徵市政府撥款維修,登臨天寧塔。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