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狗變色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狗變色龍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鬣蜥亞目 Iguania
科: 變色龍科 Chamaeleonidae
屬: 叉角避役屬 Furcifer
種:
天狗變色龍 F. antimena
二名法
Furcifer antimena
(格蘭迪迪爾英語Alfred Grandidier, 1872)
異名
  • Chamaeleo antimena Grandidier 1872

天狗變色龍(Furciferantimena),是一種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南部地區的特有種。它最初由法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格蘭迪迪爾英語Alfred Grandidier1872年描述。

分佈與棲息地[編輯]

天狗變色龍分佈在馬達加斯加西南部[2] ,主要生活在海拔5至80公尺(16至262英尺)的區域,包括在安索凱(Antsokay)、圖利亞拉和安科塔皮基(Ankotapiky)周圍。 據信,該物種的活動區域面積為6,310平方公里(2,440平方英里);烏尼拉希河曼古基河似乎是其活動範圍的天然邊界。[1]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天狗變色龍列為易危物種,因其生存地區遭受大規模砍伐森林,用於農業木炭生產,導致其種群數量下降。[1]

特徵[編輯]

天狗變色龍雄性的背嵴由大約三十個錐形鱗片組成[3],每個鱗片的長度在3到6毫米(0.12到0.24英寸)之間。雄性呈綠色,帶有黃色和/或白色條紋,雌性呈深綠色。雄性最大長度可達34公分(13吋),雌性可達17公分(6.7吋)。口鼻部有一個突起,雄性比雌性大。[4][3]

生態學[編輯]

天狗變色龍通常生活在乾燥的大草原地區的多刺灌木叢中。雌性會在隱藏的位置產下一窩十到十五顆蛋,並將它們埋在沙土中。大約一年後,幼龍孵化出來。[3]

分類[編輯]

天狗變色龍於1872年由法國博物學家和探險家阿爾弗雷德·格蘭迪迪爾英語Alfred Grandidier首次描述[1]。根據該物種的學名,它通常被稱為安蒂梅納變色龍。同時也存有幾個同義詞:Chamaeleo antimena (格蘭迪迪埃, 1872年)、Chamaeleon rhinoceratus lineatus (梅休恩和休伊特, 1913年) 和Furcifer antimena (格勞和旺斯, 1944年)。[2][5]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Jenkins, R.K.B.; Andreone, F.; Andriamazava, A.; Andriantsimanarilafy, R.A.; Anjeriniaina, M.; Brady, L.; Glaw, F.; Griffiths, R.A.; Rabibisoa, N.; Rakotomalala, D.; Randrianantoandro, J.C.; Randrianiriana, J.; Randrianizahana , H.; Ratsoavina, F.; Robsomanitrandrasana, E. Furcifer antime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020: e.T172887A176384005 [19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20-3.RLTS.T172887A176384005.en可免費查閱. 
  2. ^ 2.0 2.1 Furcifer antimena | The Reptile Database. Reptile-database.reptarium.cz. [2012-11-11]. 
  3. ^ 3.0 3.1 3.2 Species description Furcifer antimena. MadCham.de. [2017-07-23] (英語及德語). 
  4. ^ Furcifer antimena - Die Chamäleon Webseite. www.chamaeleons.com. [201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5. ^ Antimena chameleon videos, photos and facts - Furcifer antimena. ARKive. [201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