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龍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平龍認》普魯士東方學家朱利斯·克拉普羅特(H.J. Klaproth)在1807年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提到的一部中國唐代堪輿學著作,克拉普羅特在他的論文中展示了平龍認三個漢字並摘錄和翻譯了該書的一些章節。除了克拉普羅特的論文之外,沒有任何關於這部書的記載和實物傳世。有學者認為,《平龍認》中提到的「陰氣」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氧氣的觀測記錄;也有學者如李約瑟認為《平龍認》是一部杜撰的偽書。

背景[編輯]

在論文中克拉普羅特聲稱,他是1802年在一個法國朋友波爾南(Bournon)家中見到《平龍認》抄本的,抄本共68頁。1807年克拉普羅特在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論文《第八世紀時中國人的化學知識》,論文中引用了大量平龍認的內容,以證實中國人在八世紀就曾經對氧氣的一些性質作出記錄。這篇論文後來發表在1810年的《彼得堡科學院院刊》上,文中展示了抄本中三個漢字「平龍認」並用法語翻譯了書中第三章的部分內容。論文指出平龍認的作者名叫Maó-hhóa並未標示相應的中文,有人譯做馬和、毛華、孟詰等。論文稱該書著於至德元年三月。1937年黃素封俞人駿翻譯韋氏(Mary Elvira Weeks)《化學元素發現史》時,附錄了克氏原文和譯文。

內容[編輯]

《平龍認》書名字面上的意思是「認識平原上的龍」,可能是借用堪輿術士的「山龍易尋,平龍難認」之語。[1]《平龍認》全書久佚,今日僅能從克拉普羅特的論文了解《平龍認》的內容。該書的第三章記載了陰氣和陽氣。書中說,從地面到雲端的空間中充實着含真氣(音譯),含真氣由陰氣和陽氣兩種成分組成,有很多方法可以將陰氣逼出來,加熱青石硝石等可以將其中所含有的陰氣提取出來。可燃物是原質可與含真氣中的陽氣結合,將陰氣富集。水中也有陰氣和陽氣,但是水中的陰氣陽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離。

對平龍認的研究與質疑[編輯]

化學界對克拉普羅特的論文多持肯定態度,法國無機化學莫瓦桑在《無機化學大全》中引用了平龍認的內容,並認為是人類最早的對氧氣性質的觀察和記載。

漢學界則普遍對克拉普羅特的論文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1926年意大利人莫齊奧利(Muccioli)的論文指出,陰與陽是中國傳統哲學中常見的概念,而「氣」在中國哲學中並非現代科學所認識的氣體,而是一種外化的精神,《平龍認》對陰氣和陽氣的記載僅僅是中國傳統哲學影響下的臆想,製備和觀察氧氣的性質、分解水等實驗在8世紀是不可能完成的。[2]

學者孟乃昌表示,由於安史之亂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的至德元載僅有七月到十二月,同年的前六個月是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克拉普羅特論文中所稱的至德元載三月是不存在的。另外,學者袁翰青偏查道教典籍的《道藏》中既沒有關於《平龍認》的記載,也沒有發音類似Maó-hhóa的人的記載。學者李約瑟以為《平龍認》是一部後人偽造的著作。

然而,由於安史之亂導致年號錯置,也是有可能的情況。若《平龍認》的作者長期隱居,沒有注意到年號的年月對照,甚至是誤寫年號,亦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陳後主也曾於583到586年使用至德年號。但由於《平龍認》原書已亡佚,因此無法得知其確切的成書年代,甚至是否真有此一書。

註釋[編輯]

  1. ^ 鄧拓《燕山夜話·平龍認》
  2. ^ 袁翰青:《中國化學史論文集》,北京:三聯書店,1956年,229頁

參考文獻[編輯]

  • 孟乃昌:《〈平龍認〉質疑》,《太原工學院學報》1980年第l期
  • 劉廣定:〈《平龍認》的有關問題研究〉,《中國科學史論集》,臺大出版中心,2002年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