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蠙(?—?),字象文池州(治今安徽貴池)人,唐朝詩人

生平[編輯]

生卒年不詳。張蠙幼時能詩,《登單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之句。早年科場失利,滯留長安,賦詩云:「月里路從何處上,江邊身合幾時歸?十年九陌寒風夜,夢掃蘆花絮客衣。」此詩名聞京城。與許棠張喬周繇合稱「九華四俊」。又與許裳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1]乾寧二年(895年)趙觀文榜進士第,授校書郎,調櫟陽縣尉,遷犀浦縣令。避亂入蜀。王建創建蜀國,拜為膳部員外郎。後為金堂縣令。後主王衍大慈寺,見張蠙於壁間題詩云:「牆頭細雨垂纖草,水面迴風聚落花。」,甚愛之,張蠙又進詩二百首。後主欲召知制誥,宦官宋光嗣以其輕傲駙馬加以阻遶,[2]最後止賜白金千兩。[3]卒於官。有《張蠙詩集》二卷,[4]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註釋[編輯]

  1. ^ 《唐詩紀事》卷七十「任濤」條云:「李建州頻主京兆解試,時濤與許棠、張喬、俞坦之、劇燕、吳 罕、張蠙、周繇、鄭谷、李棲遠、溫憲、李昌符,謂之『十哲』。是年試,俱以次得之。是歲咸通末也。」
  2. ^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七○云:「徐後游大慈寺,見壁間題云: 『牆頭細雨垂纖草,水面迴風聚落花。』問寺僧,僧以蠙對。乃賜霞光箋,令寫詩以進。蠙進二百首,衍善之,召為知制誥。宋光嗣以蠙輕忽傲物,遂止。」俞陛雲《詩境淺說》 甲編: 「此詩在唐律中非上乘,惟第四句傳誦一時耳。『水面迴風聚落花』 七字,妙出自然。」
  3. ^ 《蜀中廣記》云:「蜀檮杌王衍以霞光箋五百幅賜金堂令張蠙。霞光即深紅箋也。又有百韻箋,以其幅長可寫百韻詩,其次學士箋則短於百韻焉。」
  4. ^ 郡齋讀書志》作詩一卷。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