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動機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成就動機理論(英語: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是一個由美國心理學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和約翰·威廉·阿特金森(John William Atkinson)以默瑞(H.A.murra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理論為基礎發展而成的理論。

理論內容[編輯]

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的成就動機理論又稱三種需要理論(Three Needs Theory)。 人在不同程度上由以下三種需要來影響其行為[1]

  •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nAch):希望做得最好、爭取成功的需要。
  • 權力需要(Need for power,nPow):不受他人控制、影響或控制他人的需要。
  • 親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nAff):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的需要。

對以上三種需要分別施以不同的激勵措施:

  • 需要高度成就的現實主義者:及時給與其工作績效的明確反饋信息,使其了解自己是否有所進步;為其設立具有適度挑戰性的目標,避免為其設置特別容易或特別難的任務。
  • 為權力需要者設立具有競爭性和體現較高地位的工作場合和情境。
  • 為親和需要者設立合作而不是競爭的工作環境。

約翰·威廉·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的合成傾向(Ta)=追求成功的傾向(Ts)-迴避失敗的傾向(Taf)

參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Denhardt, Robert B.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U.S.A: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51. ISBN 978141295667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