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跋纂(?—437年2月27日),鮮卑名禮半[1][2],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後裔,衛王拓跋儀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拓跋纂虛歲五歲時被魏道武帝拓跋珪命令養在皇宮中,他年輕時聰明敏捷,舉止有禮節,魏道武帝喜愛他,對他的恩典與各皇子相同。魏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後,任命拓跋纂為定州刺史,封中山公。始光三年夏五月辛卯(426年7月3日),拓跋纂晉升爵位為中山王[3][4],獲賜予步挽几杖表示優待。拓跋纂好飲酒,又喜歡諂媚的人,政事依靠受賄而成。魏太武帝殺了拓跋纂親近寵愛的人,拓跋纂後來悔過,處事謹慎,擔任內都大官[2],在任清廉節約簡要慎重,又有廉正公平之稱。拓跋纂在北魏宗室之中年紀最大,宗室有事,都向他諮詢。太延三年春正月癸未(437年2月27日),征東大將軍、中山王拓跋纂去世[5][6][7][8],諡號[9][10]

家庭[編輯]

兄弟[編輯]

  • 拓跋良,北魏南陽王
  • 拓跋幹,北魏宰官尚書、新蔡昭公
  • 拓跋陵,北魏羽真、尚書、冠軍將軍、使持節、吐京鎮大都將

兒子[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王連龍著.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年7月: 182–184. ISBN 978-7-5068-3445-2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段銳超, 《北周裴智英墓志考释》, 《北方文物》 (01期), 2018年, (01期): 62–66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3.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進爵為王,南安公元素復先爵常山王。
  4.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夏五月辛卯,進中山公纂爵為王,復南安公素先爵常山王。
  5.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上》:三年春正月癸未,征東大將軍中山王纂薨。
  6.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三年春正月癸未,中山王纂薨。
  7. ^ 《魏書·卷一百五之二·志第二》:二年正月庚午,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三年正月癸未,征東大將軍、中山王纂薨。
  8. ^ 《魏書·卷一百五之三·志第三》:三年正月,征東大將軍、中山王纂,太尉、北平王長孫嵩,鎮南大將軍、丹陽王叔孫建皆薨。
  9. ^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子纂,五歲,太祖命養於宮中。少明敏,動止有禮,太祖愛之,恩與諸皇子同。世祖踐阼,除定州刺史,封中山公,進爵為王,賜步挽幾以優異之。纂好酒愛佞,政以賄成,世祖殺其親嬖人。後悔過修謹,拜內大將軍。居官清約簡慎,更稱廉平。纂於宗屬最長,宗室有事,咸就諮焉。薨,諡曰簡。
  10.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纂,五歲,道武命養於宮中,恩與諸皇子同。太武踐阼,除定州刺史,封中山公,進爵為王,賜步挽幾以優異之。纂好酒愛佞,政以賄成。太武殺其親嬖人。後悔過修謹,拜內大將軍。居官清約簡慎,更稱廉平。纂於宗屬最長,宗室有事,咸就諮焉。薨,諡曰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