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斛律羌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斛律羌舉(?—?),太安郡(今山西省晉中市)人,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編輯]

斛律羌舉家族世代為部落酋長,父親斛律謹是北魏龍驤將軍、武川鎮將。斛律羌舉年少時驍勇果敢有膽量和魄力。永安年間,斛律羌族隨爾朱兆進入洛陽,有戰功,深得爾朱兆的喜愛和厚待,經常跟隨爾朱兆征討。高歡擊敗爾朱兆後,斛律羌舉與綦連猛乞伏貴和逃亡。等到被抓獲後,三人各自被杖罰了一百棍。綦連猛被發配給尉景,乞伏貴和被發配給婁昭。因為斛律羌舉是已故酋長的兒子,所以沒有發配給人,高歡對斛律羌舉忠於自己的主君非常讚賞。不久斛律羌舉、綦連猛、乞伏貴和都成為高歡的親信[1][2][3]

天平年間,斛律羌舉出任大都督[2],接受命令率領步兵騎兵三千人引導各路軍隊向西襲擊夏州,攻克了州城。天平四年(537年)十月,斛律羌舉跟隨高歡進攻西魏,大軍渡過黃河後,十月癸巳(537年11月19日)早晨,高歡指揮軍隊準備與宇文泰交戰。晡時,東魏軍隊到達渭曲,高歡召集將軍們共同商議大計。斛律羌舉建議說:「宇文黑獺聚集凶黨,強弱形勢可以想見。他們如果想固守,沒有糧草後援的保障。現在估計他的情況,是想要決一死戰,如同瘋狗一樣,說不定會咬人一口。況且渭曲蘆葦叢深,爛泥淤積,無法用力。加入我們不與他們交戰,直接前往咸陽,咸陽空虛,可以不戰而勝。拔掉了根本,他們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宇文黑獺的首級就可以掛在軍門上。」高歡問:「放火焚燒蘆葦叢,怎麼樣?」侯景說:「我們應當活捉宇文黑獺,把他帶到老百姓面前展示,如果他在人群中被燒死,誰會相信他真的死了!」彭樂盛氣凌人地請求出戰,說:「我們人多,敵軍人少,一百人抓一個人,還有什麼必要擔心打不贏!」高歡接受了彭樂的意見,最後和西魏在渭水河濱展開沙苑之戰,東魏大軍戰敗[4][5][6]

天平末年,潁川郡人張儉聚眾反叛,向西和西魏聯繫,斛律羌舉隨都督侯景高昂前往討伐,將他平定。元象年間,斛律羌舉出任清州刺史,封密縣侯。興和初年,高歡任命斛律羌舉為中軍大都督,斛律羌舉不久又轉任東夏州刺史。這時高歡想要招撫遠方的少數民族,就命令斛律羌舉到阿至羅出使,宣揚國家的威勢和德政,斛律羌舉前後出使都完成了任務,很得高歡的賞識。斛律羌舉後來患上疫病,醫生用針刺穿他的胸口,再用竹筒吸出膿液,快要痊癒時,斛律羌舉因為發怒傷口破裂而死,時年虛歲三十六。高歡深深地悼念惋惜,贈予儀同三司、並恆二州諸軍事、恆州刺史[7],斛律羌舉的兒子斛律孝卿繼承爵位[8]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 斛律千,北魏武川公[9]

父親[編輯]

  • 斛律謹,北魏龍驤將軍、武川鎮將

子女[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齊書/卷20》,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斛律羌舉,太安人也。世為部落酋長。父謹,魏龍驤將軍、武川鎮將。羌舉少驍果,有膽力。永安中,從爾朱兆入洛,有戰功,深為兆所愛遇,恆從征伐。高祖破兆,方始歸誠。高祖以其忠於所事,亦加嗟賞。
  2. ^ 2.0 2.1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斛律羌舉,太安人也。世為部落酋長。羌舉少驍果,從爾朱兆。兆破,乃歸誠神武。神武以其忠於所事,亦加嗟賞。天平中,除大都督。
  3.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兆敗,猛與斛律羌舉、乞伏貴和逃亡。及見獲,各杖一百。以猛配尉景,貴和配婁昭。羌舉以故酋長子,故無所配。既而三人並為神武親信。
  4.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天平中,除大都督,令率步騎三千導眾軍西襲夏州,克之。後從高祖西討,大軍濟河,集諸將議進趣之計。羌舉曰:「黑獺聚凶黨,強弱可知,若欲固守,無糧援可恃。今揣其情,已同困獸,若不與其戰,而逕趣咸陽,咸陽空虛,可不戰而克。拔其根本,彼無所歸,則黑獺之首懸於軍門矣。」諸將議有異同,遂戰於渭曲,大軍敗績。
  5.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後從神武戰於沙苑,時議進趣計,羌舉曰:「黑獺若欲固守,無糧援可恃。今揣其情,欲一死決,有同猘犬,或能噬人。且渭曲土濘,無所用力。若不與戰,徑趣咸陽,咸陽空虛,可不戰而克。拔其根本,則黑獺之首,可懸軍門。」神武欲縱火焚之,侯景曰:「當禽以示百姓,燒殺誰覆信之?」諸將議既有異同,遂戰於渭曲,大軍敗績。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歡聞泰至,癸巳,引兵會之。候騎告歡軍且至,泰召諸將謀之。開府儀同三司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陳,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泰從之,背水東西為陳,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將士皆偃戈於葦中,約聞鼓聲而起。晡時,東魏兵至渭曲,都督太安斛律羌舉曰:「黑獺舉國而來,欲一死決,譬如狗,或能噬人;且渭曲葦深土濘,無所用力,不如緩與相持,密分精銳徑掩長安,巢穴既傾,則黑獺不戰成擒矣。」歡曰:「縱火焚之,何如?」侯景曰:「當生擒黑獺以示百姓,若眾中燒死,誰覆信之!」彭樂盛氣請斗,曰:「我眾賊寡,百人擒一,何憂不克!」歡從之。東魏兵望見魏兵少,爭進擊之,無復行列。兵將交,丞相泰鳴鼓,士皆奮起,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帥鐵騎橫擊之,東魏兵中絕為二,遂大破之。
  7.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天平末,潁川人張儉聚眾反叛,西通關右,羌舉隨都督侯景、高昂等討破之。元象中,除清州刺史,封密縣侯。興和初,高祖以為中軍大都督,尋轉東夏州刺史。時高祖欲招懷遠夷,令羌舉使於阿至羅,宣揚威德,前後稱旨,甚被知賞。卒於州,時年三十六。高祖深悼惜之。贈並恆二州軍事、恆州刺史。
  8.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後封密縣侯,為東夏州刺史。有疫疾,刺胸,竹筒吮之,垂愈,因怒,創裂而卒。贈儀同三司。子孝卿嗣。
  9. ^ 《元和姓纂·卷十·119》:【河南】 後魏武川公斛律千,孫舉,滑州刺史、下邳公。孝卿,隋戶部尚書、武陽子,生弘義、禮本、禮備、禮文。禮備,唐吏部員外,生觀國。禮文,蔡州司馬,生貽慶,庫部郎中、少府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