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範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範文(192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學家、音韻學家和西夏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寧夏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兼任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也是《夏漢字典》及《簡明夏漢字典》的主編。

生平[編輯]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學藏語系畢業,師從社會學家費孝通,考古學家夏鼐,實習期間前往西藏拉薩附近田野調查,調查當地藏族方言,藏語語言學和音韻學功底為他日後研究同為藏緬語系的西夏文提供了幫助。1959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民族學研究生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民族所工作,當時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打壓。1960年從中科院民族所辭職,前往西夏王朝曾經的首府興慶府(今銀川)專門研究西夏學,但來到銀川後發現沒有任何研究機構,只得在寧夏師範學院任教,利用業餘時間收集資料。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寧夏師範學院的教學工作時斷時續,飢餓的師生不得不進入賀蘭山採挖野菜和樹皮充飢。1969年,李範文因為成分問題被下放寧夏固原縣古城公社店窪大隊第二生產隊勞動改造。1970年調回寧夏銀川的寧夏博物館研究西夏學,1972-79年參與了西夏王陵的發掘工作,駐紮在賀蘭山東部的荒灘上。因為「右派「身份,無法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只能從事購買物資、打掃衛生、燒開水等後勤工作,駐紮工地7年,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32000多片西夏王陵殘碑的文獻整理工作,並將這些文字整理成卡片。1986年中蘇關係緩和,作為中蘇學術交流的首批學者訪問蘇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史金波教授一同成為首批得以閱讀觀摩全部俄藏黑水城文獻的學者。

2017年5月27日,時年88歲的李範文應饒宗頤之邀在香港大學擔任第六屆饒宗頤講座的主講人,進行題為《從西夏文到甲骨文研究的艱辛歷程》的演講。相關出版物《從西夏文到甲骨文研究的艱辛歷程》2017年12月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出版發行。[1]

1979年先後完成了70萬字的西夏語語音學《同音研究》,50萬字的西夏詞書研究專著《宋代西北方音》,歷經25年寫出150萬字《夏漢字典》,1999年出版,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西夏文漢語對照字典,是中國的西夏學研究的重要著作。還有專著《俄藏黑水城文獻研究》、《西夏語比較研究》、《西夏通史》、《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西夏文獻》、《西夏研究》1至6卷。《西夏學大辭典》等。 2002年他編撰的《夏漢字典》榮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高獎——吳玉章獎。2013年,榮獲國際漢學最高榮譽——法國法蘭西學院東方學「儒蓮獎」。[2]

著作[編輯]

  • 《夏漢字典》李範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ISBN 7-5004-2113-3
  • 《簡明夏漢字典》李範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初版,ISBN 9787516115442 (為《夏漢字典》修訂本)
  • 《宋代西北方音》李範文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ISBN 9787500412878
  • 《西夏陵墓出土殘碑粹編》,李範文編釋,文物出版社1984年
  • 《西夏簡史》鍾侃、吳峰雲、李範文合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
  • 《西夏通史》李範文主編,人民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初版,ISBN: 9787227029748
  • 《宋代西北方音:〈番漢合時掌中珠〉對音研究》李範文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ISBN: 9787500412878
  • 《〈同音〉研究》李範文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 《西夏語比較研究》李範文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初版
  •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獻》1-4部,李範文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06初版
  • 《國外中國學研究譯叢》李範文主編,陳奇猷副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參考來源[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8-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0). 
  2. ^ Prix 2013. www.aibl.fr. 2013-03-07 [2018-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