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載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載琛(1861年—1940年),英文名 Sing Tsae-seng[1],清末民國著名傳教士,宗教學者。又名再生,寧波鄞縣人。

生平[編輯]

沈於1861年11月17日出於浙江寧波府鄞縣仁澤堂側屋,此為英國傳教士祿賜之住宅,後建為仁澤醫院,現今為孝聞街之舊宅。沈為寧波首牧沈恩德之長子。當時因太平軍進攻寧波府,滿月即隨家人遷居寧波府江北避兵災。1863年,隨家人遷居寧波府莊橋,其弟沈載琳(又名再靈)出生。1870年9歲時入教會學校念書,該學校後成為三一書院,王有光(際唐)為教員之一[1]。由此精拈英文、希臘文,並於1880年畢業留校任教。1882年,三一學院後成立中學部,為三一中學,沈遂任教於此,教授算學地理學希臘文三年。1885年入三一高院學習神學,並任教員。1886年於神學畢業,成為三一書院第一任教習,並就任院長。1880年至1912年,沈執教三一學院長達32年,並任寧波府鄞縣牧師,並歷任聖公會會吏、會長、會吏總。

1912年辛亥革命後沈赴上海,於1918年10月2日由中華聖公會於上海救主堂被冊封為浙江聖公會會督兼任浙江教區主教[2][3]。此為首位華人冊封主教[1]。於此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國聖公會聯合宣教會堂建有紀念沈之五彩玻璃窗,原有他穿着聖禮服之全身像供信徒瞻仰。

1940年七日上午十時一刻,沈在上海逝世,《申報》於9月9日刊訃告《沈載琛主教前日逝世》[4]

聖公會中華人最先任主教職之沈載琛博士,於本月七日上午十時一刻,在梵王渡聖約翰大學校副校長室內去世,享壽八十歲。主教平日矯健異常,年逾古稀,行步如飛。近年來雖漸露衰態,然健飯如常,不幸於本年五月間跌傷右足,臥床四閱月,終致不起,謹將其事跡略述如左:
家世:主教於一八六一年陰曆十一月十七日,生於浙江寧波,其父恩德老牧師為浙江英聖公會中最先任會長聖品之華人,兄弟三人,主教居長。長弟載琳,亦任浙江杭州聖公會牧師多年。季弟載璋則馳譽郵務。妹子六人,其四位妹丈俱為浙江聖公會牧師,一位即本市山東路聖保羅堂前任牧師陳繼鐸會長是也。其餘二位亦皆為浙江聖公會中之名醫師。
資歷:主教畢業於浙江三一書院,兼神道學院畢業後,即服務教會,任三一書院首席教師,歷三十二年。今日浙江聖公會諸服務人員,多為其親手栽植,計自始授會吏聖職以至於會長會吏總主教各職,共歷五十餘年之久,其任為會吏,總亦為華人中首先榮膺是職者也。
事工:主教在教會中建樹甚多,除教授外,更開拓牧境多區,建立教會基礎,廣傳救人福音。雖中途迭遭險阻,亦毫不畏縮,堅毅卓絕,慘澹經營,傳道事工,因之蒸蒸日上。一九一八年,晉級主教,上海聖約翰大學及加拿大士朗多大學先後贈以神學博士學位,旋以年逾七旬,循例退休,然講經傳身,一如往日,蓋殷勤服務已成天性矣。
後嗣:主教有三子五女,長嗣信,久任上海城內天恩堂牧師,二年前因積勞病故。次嗣仁,湛深醫學,教授湘雅大學,亦已早故。三子即今約大副校長沈嗣良。五女現存其二,而孫子、女孫、外孫女等則已匍匐滿架,蘭桂成行矣。

原配史氏,為月湖史氏之後,有三子五女。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羅元旭. 《東成西就——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 北京: 三聯書店(北京). 2012: 221. ISBN 9787108045096. 
  2. ^ Philip L. Wickeri. Christia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Culture: Essays on Anglican and Episcopal History in China.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15: 210. ISBN 9789888208388 (英語). 
  3. ^ 聖公宗. 台灣聖公會. [2016-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4). 
  4. ^ 《申報》上海1940年9月9日《沈載琛主教前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