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阳道
西 LUO YANG DAO
洛陽道上的曹錕舊居
原名達克拉道(43號路)
興亞二區43號路
命名日期1946年
類型普通道路
道路長度0.552公里(0.343英里)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區
起點湖南路
終點澳門路
建造
動工1925年

洛陽道中國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地區的一條街道,修築於1925年至1926年,原屬天津英租界。洛陽道東到澳門路,西到湖南路,全長552米,寬7米到10米,南北兩側分別與重慶道成都道平行。目前,洛陽道地區是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的聚集地之一,大量的名人故居坐落於此。

歷史[編輯]

洛陽道所在地域原是天津老城東南的一片沼澤窪地,散落着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1903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在獲得洛陽道所在區域。1925年至1926年期間,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結合海河清淤工程,對洛陽道所在區域進行填築使之成為適合天津城市建設的用地。1929年至1932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並命名為達克拉道(Douglas Road),又稱「43號路」。此後,兩側迅速形成大片高級住宅區,綠化良好,建築風格屬於各種不同的歐洲式樣。1943年,日本佔領天津後,達克拉道改稱「興亞二區43號路」。1946年,天津市政府光復後以河南省洛陽市將其統一命名為洛陽道至今。[1]

現況與發展[編輯]

洛陽道目前東到澳門路,西到湖南路,全長552米,車行道平均寬度為7米到10米,行人路寬1.5米至13米,由於道路比較狹窄,洛陽道一直作為單行道使用。南北兩側分別與重慶道成都道平行。由於洛陽道街區被納入天津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因此未來將保持現有風貌不會拓寬。除非規劃改變。[2]

沿街著名建築[編輯]

洛陽道現存比較著名的建築有:

交匯道路[編輯]

目前,與洛陽道相交匯的主要道路有:

  • 澳門路 原西德尼道(Sydney Road )
  • 新華路 原牛津道(Oxford Road )
  • 南海路 原摩西道(Mersey Road )
  • 河北路 原威靈頓道(Wellington Road )
  • 湖南路 原西芬道(Severn Road )

參考資料[編輯]

  1. ^ 《天津老街道》,天津市和平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2. ^ 和平区志.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3.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網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12-11.

延伸閱讀[編輯]

  • (英文)O.D.Rasmussen. 《Tientsin: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 天津: 天津印字館(1925). 
  • (中文)費成康. 《中国租界史》.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年. ISBN 7-80515649-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