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面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87 年,五月軍營的塗面人起義期間, 阿爾多·里科和士兵們。

塗面人起義1987年1990年期間在阿根廷發生的一系列的四次軍事起義的統稱,在阿根廷民主時期從1983年開始後,一群來自阿根廷軍隊的士兵由於他們像在戰爭中一樣用迷彩臉譜展示自己而被稱為"塗面人",決定不服從中央指揮並發動針對勞爾·阿方辛卡洛斯·梅內姆的憲政政府的起義。

儘管最終被擊敗,然而起義對民主力量施加了壓力,並影響了在阿方辛和梅內姆政府期間批准的所謂「有罪不罰法」,這些法律讓許多被告被釋放,並使對危害人類罪肇事者的調查和宣判失效。直到2003年,也就是獨裁政權倒台20年後,有罪不罰的法律才被廢除以便對罪行進行調查並對罪犯進行判決。儘管軍事領導人被逮捕、審判並被判處監禁,但除了穆罕默德·阿里·塞內丁外,大多數塗面人都沒有受到懲罰。

起義[編輯]

復活節起義[編輯]

第一次起義發生在1987年復活節,藉口是武裝部隊的領導層對《全面停止法》的受益者採取了行政上的行動。在軍政府期間,軍士級別的人員和低於上校級別的軍官因為在1986年底和1987年初之前沒有處理的案件已經失去時效。

曾積極參與鎮壓科爾多瓦工人運動的軍事情報人員埃內斯托·巴雷羅少校拒絕在科爾多瓦聯邦議院就對他提出的酷刑謀殺指控作證。

軍隊當局應主管法官的要求逮捕了巴雷羅,並將他軟禁在科爾多瓦省第三軍第 14 空降步兵團。當警察試圖以不尊重司法的罪名起訴巴雷羅時,軍營內包括幹部和士兵在內的130人發動了騷亂,要求停止對於巴雷羅的審判。

許多其他的軍事單位也參加了行動,其中最主要的參與者是中校阿爾多·里科[1],他的部隊駐紮在坎波梅奧步兵學校。塗面人聲稱他們的的要求包括解除軍隊首長的職務,認為當時下達命令的指揮官現在」逍遙法外,未受處理,甚至有的還得到晉升,享受着他們不應有的特權「,並要求以政治方式解決對在軍政府時期鎮壓者的審判,阿爾多·里科說:"那些下達命令的人被全部繩之以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沒有一個穿軍裝的大人物可以躲在下屬的犧牲後面享福"。

起義得到了這支部隊人員的大力支持,而其餘武裝部隊的態度是保持一致的:阿方辛在軍隊中沒有必要的服從性,因而沒有軍隊中的下屬會真正意義上鎮壓塗面人的起義。 [1]

同時該國的主要政黨( UCRPJ中心民主黨 、 PDC 、 PIPCPS )簽署了「民主承諾法案」,反對軍方的態度,並贊成鎮壓起義,而一些政治力量( MASPCRPO五月廣場母親)則是選擇與簽署方群體保持距離。民眾在五月廣場示威,要求叛軍投降。由於無法鎮壓,阿方辛前往坎波梅奧要求投降,並在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在玫瑰宮的陽台上宣佈了叛軍的投降。

巴雷羅逃走了,兩周後他被抓獲。他和里科都被帶到了軍事法庭和民事法庭,後者在聖伊西德羅法庭被以叛亂罪起訴。

似乎因為這第一次起義,幾個月後,政府頒佈了《正當服從法》,滿足了他們的一些要求;然而,該法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即1987年3月24日,由阿方辛總統在科爾多瓦的拉斯佩迪斯鎮宣佈的。在阿方辛的領導下,審判繼續進行。來自許多軍政府的高級官員和一些軍隊中的下屬仍然被監禁和起訴。 [1][2]

蒙特卡塞羅斯起義[編輯]

1988 年 1 月 15 日,科連特斯省蒙特卡塞羅斯鎮爆發了第二次叛亂,里科再次成為主要人物。 12月30日,他獲得了特權將牢獄之災轉化為軟禁;兩周後,他發表了一份公報,表示他不承認軍隊總參謀部和軍事法庭的權威,因為他認為正義沒有得到保障。軍隊當局中何塞·卡里迪中將宣佈里科叛亂。

三天後,即 1988 年 1 月 18 日,他在蒙特卡塞羅斯第 4 步兵團被發現,里科在此發表「國民軍在行動」聲明。卡里迪率領第2軍團與叛亂部隊對峙,促使叛亂部隊未作抵抗就投降。里科在公開宣佈他不後悔自己的行為並表示 "懷疑這是知識分子的吹噓"之後,回到了監獄。約有四百三十名軍官和士兵將因其在兩次起義中的行為而受到審判。里科從牢房出來後,成為爭取國家尊嚴運動的領導人物。

一支由前空軍情報人員組成的突擊隊佔領了機場以支持里科,被憲兵和聯邦警察俘獲他們1988年在民事和軍事法庭受審,並在政府更迭時被梅內姆赦免。

維拉馬爾特利起義[編輯]

阿方辛政府時期的最後一次起義發生在1988年12月1日,當時阿根廷海軍省的精英部隊——信天翁部隊的大約45名軍官洗劫了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薩拉特的武器庫並進行了叛亂。阿方辛從國外回來後錯誤的認為問題不大,但是很快叛軍轉移到了坎波梅奧步兵學校並接管了軍營。他們的領導人是穆罕默德·阿里·塞內丁上校,他是福克蘭群島戰爭的老兵,巴拿馬總統曼努埃爾·諾列加的軍事顧問,也是阿根廷軍隊中最支持民族主義的人之一,他聲稱目標是"拯救武裝部隊的榮譽"並與正義黨領導人接觸,他所尋求的是讓阿方辛對1970年代的政治軍事組織成員也簽署一項全面的大赦令。

卡里迪調集了效忠者的部隊,包圍了坎波梅奧的駐軍,促使塞內丁轉進到維拉馬爾特利。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薩爾塔省還有不少軍人宣佈支持塗面人,其中最重要的叛亂是維拉馬爾特利的第十後勤營的叛亂,坎波梅奧的叛亂者前往了那裏。軍隊方面,伊西德羅·卡塞雷斯將軍被指揮部指派與他們對峙,但命令他除了在極端必要的情況下不要發起武裝行動。

12月4日,塗面人宣佈了自己的要求:解除卡里迪的職務,將《正當服從法》的適用範圍擴大到除軍政府核心成員以外的所有軍事人員,大赦那些因以前的起義而被起訴的人,以及除塞內丁以外的所有參與者不受任何懲罰。塞內丁在巴勒莫被審判和逮捕,同時被逮捕的還有其他參與人員諸如直到幾天後才放下武器的烏戈·阿貝特少校。塞內丁被拘留和審判,直到政府換屆時梅內姆給予他赦免。

1990 年 12 月 3 日起義[編輯]

儘管當時卡洛斯·梅內姆赦免了那些因國家恐怖主義、塗面人起義和馬爾維納斯戰爭而被定罪、逮捕和審判的人,以及1970年代政治軍事組織的負責人,但塞內丁與梅內姆決裂並計劃於1990年12月3日實現叛亂,以抗議政治權力對軍事領導的日益干預。 [3]政變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是穆罕默德·阿里·塞內丁上校的下屬古斯塔沃·布賴德·奧貝德上尉。 [4]

12月3日凌晨,一群剛剛超過50人的士兵佔領了解放者大廈、帕特里西奧斯團、TAMSE坦克廠、第601軍需營和其他單位。據叛軍說,他們只要求解除阿根廷軍隊的領導層成員們的職務。 [3] [5]

武裝部隊在軍隊首腦馬丁·費利克斯·博內中將的領導下採取武力鎮壓了叛亂,收復了被奪取的地點。這也導致了13人死亡,其中5人是平民,此外還有數十人受傷。 [5] [3]在審判期間,塞內丁宣佈對那次對抗造成的人員死亡負全部責任,並在1991年8月7日發表了一份被稱為 "世界新秩序 "的訴狀,其中他指稱美帝國主義及其在阿根廷的僕人梅內姆在瓦解軍隊和國防方面的陰謀。

梅內姆政府的第二輪赦免[編輯]

第三次塗面人起義後幾天,梅內姆下令展開赦免,釋放了軍政府成員和其他軍事和文職成員,而其中一些人曾被判處終身監禁: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埃米利奧·愛德華多·馬塞拉、羅伯托·愛德華多·維奧拉、拉蒙·坎普斯、吉列爾莫·蘇亞雷斯·梅森、前經濟部長何塞·阿爾弗雷多·馬丁內斯·德·霍斯和阿根廷聯邦警察前任負責人奧維迪奧·里基耶里。只有塞內丁,這個被認為是容易做出過激舉動的人物因這些事件而一直被關在監獄裏,直到2003年5月被當時的臨時總統愛德華多·杜阿爾德赦免。

展示[編輯]

2010 年,塗面人成員 Víctor Alejandro Gallo被指控非法佔有一名失蹤婦女的未成年子女。 [6]

2019年,時任毛里西奧·馬克里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奧斯卡·阿瓜德對塗面人起義確立了新的立場。阿瓜德在 Metro 95.1電台接受瑪麗亞·奧唐納 採訪時淡化了塗面人起義的嚴重性,將其描述為「小事件」。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El desafío de la democracia, páginas 26 y 27.
  2. ^ Archivo:La Nación, 24-3-1987 discurso presidencial
  3. ^ 3.0 3.1 3.2 «Seineldín se declara responsable del pronunciamiento abortado en Argentina». Diario ABC, miércoles 5 de diciembre de 1990, sección «Internacional», pág. 27.
  4. ^ Lic. Gustavo Breide Obeid. PPR Entre Ríos.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5. ^ 5.0 5.1 Seineldín pidió el indulto para sus compañeros. 3 de diciembre de 1996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Diario La Nación」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6. ^ Aldo Rico en el BAFICI. Infoba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參考書目[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