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雲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雲波
出生1902年
 清朝廣東文昌
逝世197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別名潘先甲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潘雲波(1902年—1979年),曾用名潘先甲廣東文昌人。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編輯]

1909年至1916年,先後在家鄉私塾和高級小學讀書,1917年入文昌縣立中學讀書。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是校學生會領導人之一。1921年,考入廣東農業專門學校讀書(後改為中大農學院)。1924年3月,加入新學生社,參加學生運動,成為新學生社支部的負責人之一。1924年10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擔任農校團支部書記。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後參加學校學生軍,期間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11月,到廣州東園省港罷工委員會糾察隊,負責工運宣傳。1926年4月調南洋做工運工作,在馬六岬任華南小學校長,為馬六岬黨的工作負責人之一,籌建南洋總工會。8月擔任南洋總工會委員長。10月在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負責青年和工人運動,並任共青閉南洋委員會委員長。後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籌組南洋國民黨組織[2]

1927年3月,組織遊行示威活動,遭鎮壓致三一二慘案後,被通緝被迫回國。4月,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3]。會後於9月秘密返回新加坡。12月,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1928年春夏被驅逐,回到廣州,四一五事變後,大量中共地下黨被捕進入廣州南石頭監獄,他也遭逮捕入獄。1928年7月,由於領導小組被捕殺害,後根據廣州市委指示,領導小組正式改建為特支,他擔任書記[4]。1928年12月,出獄後,經過濟啦會安排到香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工作[5]

1929年10月,再赴南洋,聯絡廣州起義逃難到南洋的中共黨員。1930年1月,回到香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工作,曾代理秘書長,後任省委交通處主任。1930年8月,調上海黨中央發行部,負責《紅旗報》、《群眾》發行和聯絡印廠[5]。1931年1月,被敵人逮捕,1937年七七事變後被釋放出獄,赴延安進中共中央黨校第十二班學習。1938年5月畢業後,赴香港做海員工作,擔任香港黨的海員委員會書記。1940年2月,擔任中共粵南省委南路特委委員,8月擔任特委宣傳部部長,後赴南洋工作和養病。1944年12月回國,在廣東南路部隊任電訊主任[6]

1945年9月,再赴南洋休養並做經濟工作。1946年4月,在香港海委做海員工作並負責經濟工作。8月開設南風餐廳,聯絡海外同志。1947年5月,建立陶苑餐室。1948年12月,又開設南洋餐廳任經理,以公開商人身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49年3月,任瓊崖同鄉會理事長。1950年5月,調回內地,先後擔任梧州粵桂航務局梧州辦事處主任、粵桂公司代總經理,廣東省交通廳經理處副處長,廣東省交通廳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臨高縣紅華農場場長、副書記。1957年至1959年3月,任中共省海南區黨委工業交通工作部副部長。1960年3月至1961年,任中共海南區黨委交通運輸部部長。1961年4月,任海南區黨委、工交領導小組組員。10月,任海南區黨工交政治部副部長。1962年7月至1965年1月,任中共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於1979年逝世[2]

參考[編輯]

  1. ^ 《從中共五大到八七會議,紀念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召開80周年學術討論論文集》編委會編. 从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 纪念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召开80周年学术讨论论文集.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8.11: 266. ISBN 978-7-5098-0087-4. 
  2. ^ 2.0 2.1 李蓉,張延忠主編.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6: 154. ISBN 978-7-5098-0330-1. 
  3. ^ 何虎生等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3.05: 10. ISBN 7-80088-393-0. 
  4. ^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广州党史纪事 1919.5-2006.12.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08.11: 57–58. ISBN 978-7-80731-903-0. 
  5. ^ 5.0 5.1 杜漢文主編;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海南文史 第19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5.09: 57–59. ISBN 7-5442-2960-2. 
  6. ^ 盧權主編. 广东革命史辞典.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3.11: 366. ISBN 7-218-0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