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澳大利亞的入侵性物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澳大利亞的入侵性物種[編輯]

入侵性物種是對澳大利亞本土的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也給澳洲農業帶來了持續的經濟負擔。有無數物種隨着歐洲在澳殖民來到這裏,並在此後穩定增長。

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來說,對引進新的入侵物種進行管理和預防是至關重要的環境和農業政策問題。對野草的管理就需要花費15億澳元,另外,由於野草引起的作物減產,每年政府還要額外損失25億澳元。

澳大利亞的入侵性物種:野兔

原因[編輯]

地理和天氣因素使得澳大利亞的動物群十分獨特。澳大利亞曾是南部超級大陸——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這片古大陸包括了南美洲、非洲、印度和南極洲。岡瓦納古陸在一億四千萬年之前開始分裂;五千萬年之前,澳大利亞從南極分離出來,從此相對孤立,直到五百三十萬年前的中新世紀,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亞洲相碰。由於在海上漂流,澳洲大陸免受其他地區的進化壓力。與此相似的島嶼孤立的例子還有馬達加斯加、新西蘭、索科特拉島、加拉帕戈斯群島和毛里裘斯。然而,與流行的觀點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的野生動物(還有有袋動物)與其他地方的動物群一樣高級、有競爭力,而且,認為有胎盤的動物更具有優越性、以及有袋動物會被取代的觀點都已經被證偽了。

隨着澳大利亞不斷向印度尼西亞板塊靠攏,以及蝙蝠和齧齒動物在化石記錄中出現可靠的跡象來看,胎盤哺乳動物已在更新世在澳大利亞再次出現。華理士分界線兩側,地理上的隔離使得澳洲與亞洲的動物群截然不同。

人類於五萬到四萬年前到達澳洲,成為了大型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這使得澳大利亞的許多重要動物滅絕,也使得生態系統變得不穩定,應對物種入侵更加脆弱。

野狗大約是4600到5400年前到達澳洲的,比人類晚許多,它們迅速繁殖擴散,可能比人類造成了更多的本土物種滅絕。入侵性物種引進是從1788年開始的,當時第一批歐洲人來澳居住。從歷史上來看,澳洲人口密度一直都很低,但土地廣袤,因此人類要管控大型野生動物如駱駝、馬、驢和水牛等都十分棘手。

入侵物種的管控[編輯]

對入侵物種的管控正由個人、環保團體和政府機構共同完成。

澳大利亞檢疫檢驗局負責保證沒有新的入侵性物種進入澳洲。為了增強公眾意識,澳洲檢疫讓澳洲名人、同時也是自然愛好者的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參演了一系列電視廣告,宣示道:檢疫——為了不破壞自然秩序。

有好幾個科學機構都參與研究如何管控入侵性物種。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就曾發佈過幾種成功的害蟲控制生物藥劑,並研製了針對害蟲和野草的化學藥劑。比如,CSIRO研製了粘液瘤病毒來控制澳洲的野兔。由澳洲政府研究機構釋放的兔類出血性疾病傳播到澳洲各處。接下來,為了控制野兔數量,使用這種兔類出血病毒變為合法。

聯邦政府也成立了合作研究中心來控制野草和有害動物。他們調動一系列高校和政府實驗室中的研究資源和資金,來研究控制入侵性物種。同時,非政府組織和志願性組織如SPRATS也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