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觀 (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觀(1032年?—1083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

祖王載、父王惟清。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能填詞,代表作《卜算子》有:「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其他還有《臨江仙》、《高陽台》等。宋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有「黃金殿裏,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個醉,進酒猶呼萬歲。」之戲語忤怒太后,高太后以為褻瀆神宗,被罷職,遂自號「逐客」。[1]與高郵秦觀時人稱「二觀」。熙寧八年,為大理寺丞、知江都縣。元豐二年十二月辛酉,因受賄獲罪,除名永州(今湖南零陵)編管。[2]著有《冠柳集》,早佚,有趙萬里輯本。

註釋[編輯]

  1. ^ 《能改齋漫錄》卷十七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一:「元豐二年十二月辛酉,詔大理寺丞王觀,除名永州編管,坐知江都縣受賊柱王法,罪至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