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校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格蘭校服(英語:School uniforms in England)在亨利五世時期開始大量被採用。[1]當時的校服被稱為藍衫(Bluecoat),因為它是一件藍色大衣。藍色是最廉價的染料,能夠顯出所有學童的謙遜。第一所採用校服的學校是基督公學,它的校服是所有學校中最古老的。[2]

1870年初等教育法為所有兒童提供免費小學教育。校服變得普遍,最終大多數學校都採用了校服。在當時,男學童穿着短西褲(Short Trouser)與西裝外套(Blazer),在青春期(即14歲或15歲)時穿着長西褲(Trouser),女學童主要穿着襯衫(Blouse)、束腰裙(Tunic Dress)與圍裙英語Pinafore(Pinafore),在20世紀初發展為無袖制服英語Gymslip(Gymslip)。[3]

上述校服樣式採用至20世紀50年代,1944年教育法之後,中學教育變為免費,使得離校年齡提升至15歲。這些改革鼓勵各校統一校服樣式。在一些學校,學生在冬季與夏季穿着不同校服,女學童的校服隨季節變化明顯,在夏季穿着校裙,在冬季穿着無袖制服。

當下,英國政府認為校服在塑造校服中扮演重要角色:兒童、學校及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強烈建議各校採用校服,因為它能夠灌輸學童對自身身份的自豪感;支持積極行為、紀律;鼓勵學童認同自身身份,支援校風;確保各種種族、背景學童感到受歡迎;以特殊方式保護學童免於社會衣着壓力;培養凝聚力,促進不同群體學童間的良好關係。[4]

校服被要求需兩性平等,提供一個合理、低廉的價格,保障宗教自由,例如:允許錫克教教徒頭戴特本(Turban)[5]

圖集[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The History of School Uniforms. Historial Boys Clothing. Unknown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7). 
  2. ^ Bluecoat Schools. Boys School Uniform. Unknown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3). 
  3. ^ Victorian Girl's School Uniform. Object lessons. Unknown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7). 
  4. ^ guidance to schools on school uniform and related policies. teachernet.gov.uk. Unknown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6). 
  5. ^ School uniform. CBBC Newsround. Unknown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