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九思 (隆慶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九思
大明陝西按察司副使
籍貫 山西澤州
字號 字一誠
出生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初四日
逝世 萬曆十七年六月十九日
(1589年7月30日)
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惠民舗
配偶 娶郭氏
出身
  • 隆慶四年庚午科舉人
  • 隆慶五年辛未科同進士出身

趙九思(1538年—1589年7月30日),字一誠,山西澤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山西鄉試第二十一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聯捷辛未科會試第三百六十一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進士[1][2]。授咸寧縣知縣,擢戶部主事。萬曆十一年(1583年),以戶部郎中陞陝西副使[3]。新任下川東道副使,於萬曆拾柒年陸月拾玖日行至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惠民舗,染疾身故[4]。崇祀鄉賢[5]

家族[編輯]

曾祖趙雄;祖父趙錫;父趙維邦,母王氏[6]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二》:萬歷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升河間長蘆運使高世雨為狹西行太僕寺卿兼僉事,升山西大原府知府孫化龍於山西,戶部郎中趙九思於狹西,貴州參議詹貞吉於雲南,各副使。
  4. ^ 「急缺方面官員疏 題為急缺方面官員事。據四川布政使司呈,該本司查得,分守川北道久已缺官,近報推補叅議周思稷,係湖廣麻城縣人,差吏行催赴任間,隨據本役回司稟稱,本官於萬曆拾柒年陸月貳拾日在家染病身故等情。又准按察司牒呈,准分守川東帶管兵巡下川東道今陞任叅議來經濟關稱,據夔州府呈報,新任下川東道副使趙九思傳牌於萬曆拾柒年柒月初伍日到府,差吏書迎任間,隨據孔文茂等稟稱,各役跟隨趙副使,於本年陸月拾玖日行至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惠民舗,本官染疾身故等因,各呈報到臣。卷查先准吏部咨為缺官事,內開所屬司府等衙門遇有員缺,照例開奏等因遵行外,今據前因,該臣會同巡按四川監察御史傅議照,蜀省為西南奧區,監司官關係甚重。況川東地接土夷,川北山藏草竊,所賴以彈壓而消弭之者,全在監司。今俱乏人,地方可慮。伏乞勑下吏部,早為遴選,推補堪任官貳員,嚴限前來,到任管事,庶員缺不致久虛,而地方均有攸賴矣。緣係急缺方面官員事理,為此具本,謹具題知」。《司寇晉峯李公撫蜀奏議》
  5. ^ 《山西通志》:趙九思,澤州人。隆慶辛未進士,為咸寧知縣,省刑薄賦,視民如子,聲望大著。行取南部,尋調北計部,升陜西鄜延兵備道。值年荒,流移絡繹,下車調停,諭檄所部,並力墾荒,捐俸助牛種,全活者衆。裁班軍五百,省州縣供應甚多。後解歸,布袍蔬水,怡然自得,日手一編,不異寒士,著讀書樂文。
  6.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隆慶五年辛未科登科錄》 
官銜
前任:
賈待問
明朝咸寧縣知縣
1571年—1573年
繼任:
戈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