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清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載清亭又名戴清,於崇禎八年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擔任福建省壽寧縣知縣期間所留下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主要以體現「以廉代匱」的施政理念為根本宗旨,這首詩被收錄在《壽寧待志》之中,[來源請求]於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詩歌原文[編輯]

縣在翠微處,浮家似錦棚。三峰南入幕,萬樹北遮城。地僻人難至,山多雲易生。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1]

字詞腳註[編輯]

  1. 清:清廉。
  2. 浮家:飄泊不定的人家。錦棚:華美的屋子。
  3. 戴清亭:馮夢龍的前輩戴鏜知縣所造,此人為官清廉,馮夢龍與之神交久矣,決意要做一個像戴知縣那樣清明廉潔的良吏。
  4.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縹緲。也泛指青翠的山。
  5. 至:一作「到」。
  6. 三峰:即三峰寺,位於壽寧縣鰲陽鎮西1.5千米處,是壽寧縣創建最早的寺院。
  7. 標:樹木的末端。趣:意味、情態或風致。
  8. 云:山谷間的雲霧。

參考文獻[編輯]

  1.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花甲县令”与梅同清. 中共福建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福建省監察廳. 2016-02-25 [2016-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5) (中文(簡體)). 崇禎七年,「早歲才華眾所驚,名場若個不稱兄。一時文士推盟主,千古風流引後生」的馮夢龍,千里迢迢,抵達壽寧履新。這一年,馮夢龍61歲,被山城百姓稱為「花甲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