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郎木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開山時間1748年
地圖
地圖
郎木寺
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甘南州碌曲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清至現代
編號8-68
登錄2016年6月21日

郎木寺,即「德合倉郎木賽赤寺」,簡稱「賽赤寺」(英語:Taktsang Lhamo Monastery,即「德合倉郎木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寺鎮郎木村,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3][4]

簡介[編輯]

郎木寺(賽赤寺)的藏語法名全稱「噶丹雪珠皖嘎昭吾林」,意為「具喜論修白蓮花解脫洲」。[4]

郎木寺(賽赤寺)位於海拔3350米的郎木寺鎮,處在碌曲縣城以南90公里處,創建於1748年,是甘肅省青海省四川省交界處的著名佛教寺院。[1][3]據說此地是蓮花生降伏妖魔之地。[5]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西藏拉薩甘丹寺第五十三任甘丹赤巴嘉參桑格(也是第一世郎木賽赤活佛)步行至此,見群峰靈光閃耀,山下雲霧繚繞,認為是有靈氣的寶地,便在此興建了郎木寺。[2]郎木寺寺前的山外形似僧帽,寺東是紅色沙礫岩壁,寺西是連綿的石峰。寺院金碧輝煌,與四周的塔板民居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3]

郎木寺鎮南有一條小溪流過,小溪寬度不到2米,名為「白龍江」(「白龍江」是漢語名稱。藏語名稱漢語意譯為「白水河」)。白龍江北岸是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白龍江南岸是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原來藏語對白龍江兩岸這片地方的稱謂為「德合倉郎木」(藏語རྟག་ཙང་ལྷ་མོ,「德合」意為老虎,「德合倉」意為老虎洞,「郎木」意為仙女,合而意為老虎洞仙女。因為甘肅省四川省的漢語方言不同,所以漢語音譯分別作「德合倉郎木」、「達倉納摩」等等)。後來,這片地區通用「郎木寺」作為地名,這是一個漢藏結合的地名。此後甘肅省碌曲縣又將白龍江北的鎮子直接命名為「郎木寺鎮」。[3]

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分別有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白龍江北的郎木寺鎮內的寺院是「德合倉郎木賽赤寺」(簡稱「賽赤寺」,又譯「色止寺」、「賽馳寺」等等,即本條目所述的寺院),白龍江南的紅星鄉內的寺院是 「德合倉郎木格爾底寺」(簡稱「格爾底寺」),兩寺隔白龍江相對。兩寺其實都可稱為「郎木寺」,但現在一般把白龍江北的「賽赤寺」稱為「郎木寺」,而把白龍江南的「格爾底寺」直接稱作「格爾底寺」。在格爾底寺附近還有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6][3]

傳說,白龍江東南岸的峽谷中有個大山洞,洞內有猛虎,所以稱「德合倉」(老虎洞);洞中有一鐘乳石很像仙女,所以稱「郎木」,「德合倉郎木」便指「老虎洞中有仙女」。此外還有其他傳說稱,很久以前,這裏有位美若仙女的姑娘,為了解除老虎下山傷人之災,她化成岩石,立在山洞中,與虎作伴,老虎從此不必再下山傷人。[3]形似仙女的鐘乳石在溶洞內端最高處,像一尊坐着的女石佛,藏族民眾認為她是保護生靈、為民除病的女神,常來參拜,祈求平安。進入該洞者,還用鐘乳石上滴下的水洗頭,或給孩子洗臉。據說,用洞內光滑的石頭在肚皮附近磨擦,便可除病消災。溶洞外的岩壁上,有兩眼很像一對眼睛的「眼睛泉」,從石頭中滲出的水被視為神水,用這神水清洗眼睛可使眼睛更明亮、不患眼疾。[2]

郎木寺(賽赤寺)建寺以後,該寺歷世郎木賽赤活佛繼承第一世郎木賽赤活佛的弘法之願,均成為佛學通達的高僧。經過前後五世郎木賽赤活佛的擴建,至1958年前,郎木寺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並且建有大經堂、金瓦殿等殿堂、囊欠將近20座。郎木寺的佛塔內主供第一世郎木賽赤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指甲、頭髮如新生長的一般),以及70多座不同規格的佛塔。郎木寺下轄有十座屬寺以及兩座靜修院。該寺的信眾分佈在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阿拉鄉卓尼縣迭部縣四川省江岔熱瓦等地。1958年時,該寺僧人500多名,是安多著名的大寺之一。郎木寺在1958年及文化大革命中先後被拆毀,1981年5月經人民政府批准重新開放並復建。[5][4]

1906年7月20日,十三世達賴接受了安多地區的郎木寺活佛敬獻的三佛田。[7]

1926年,美國宣道會傳教士埃克瓦爾(R.B.Ekwall)第一次到達郎木寺,便為這裏的風景深深吸引。郎木寺日後成了埃克瓦爾的主要傳教地。他以一個宗教人員的身份,拿着寺院主事的介紹信去了阿壩麥桑土官地區。雖然得到女土官的接待,卻受到了那裏藏傳佛教僧人的敵視,不得不退出來。1930或1931年,利用賽赤寺和格爾底寺的矛盾,埃克瓦爾籌划去郎木寺傳教的計劃終於成行。他用藏名「喜饒宗哲」,穿藏袍,入藏俗,在郎木寺紮根下來。他在日後的文章和採訪中聲稱,他曾經使郎木寺附近的一個部落皈依基督教,把郎木寺一帶發展成了宣道會在甘肅漢藏邊界最遠的傳教點。30年代中期,埃克瓦爾曾經寫了一部宣道會的歷史,並偶爾給《亞洲》雜誌撰稿。他寫的這部宣道會歷史出版後取名為《五十年》(Fifty Years),埃克瓦爾的原名為《開赴全球》(Into All The World),顯現出一個傳教士對宣教事業的雄心壯志。1935—1939年,埃克瓦爾回國休假四年。1940年,埃克瓦爾的妻子在藏區去世。第二年他離開甘南藏區前往印度支那,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埃克瓦爾人生頗具傳奇色彩,他的父母也是在中國傳教的宣道會傳教士,他本人就出生在甘肅岷縣,並精通英、漢、藏三種語言。他後來在二戰中做過美軍的隨軍翻譯,並參加了韓戰日內瓦會議,最終回到美國做了一名大學教授。[8]後來寫出一本Tibetan Skylines(中譯本名為《西藏的地平線》),在美國出版。這令郎木寺在國外知名度大增,不少歐美國家出版的旅遊手冊中,都標有郎木寺。

Tibetan Skylines
Tibetan Skylines里埃克瓦爾的手繪圖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該寺受到波及,大經堂等21座房屋受損,受災面積達到2305平方米。2010年,國家向郎木寺鎮人民政府賬戶直接下撥200萬元人民幣,用於該寺維修和加固,由當地黨委、政府組織施工。 [1]

郎木寺規模較大的佛事活動主要有曬大佛、活佛講法。曬大佛為每年一次的佛事活動,在農曆正月十三日左右舉行。郎木寺和白龍江對岸的格爾底寺在每年不同時間曬大佛,造成整個該地區一年有兩次曬大佛活動。活佛講法不定期舉行,甚至多年才舉行一次。[3]

郎木寺的主要建築是經堂,其他建築還有:彌勒殿、羅漢堂、千佛殿、三層寶塔殿、藥師佛殿、怙主殿、鄔仗那大師殿、馬頭明王殿等等。[1]

郎木寺鎮上,設有一家「麗莎咖啡屋」(英語:Lesha's Cafe),在歐美國家出版的旅遊手冊中均有標註,是到郎木寺參觀的外國遊客必來之處。麗莎咖啡屋的女主人麗莎是位沒上過學的臨潭縣人,丈夫則是郎木寺鎮的長住居民。1994年左右,夫妻二人正在靠經營小吃店為生,有一位外國遊客來到小店,想吃家鄉菜,但女主人不會做,不過聰明的女主人隨即為這位外國遊客提供原料,讓遊客自己動手做。這位遊客不但向女主人傳授了本國菜的做法,且在小店門口用英文定出一個意思是「家的感覺」的標識。後來又有一位遊客幫助小店起了店名「麗莎咖啡屋」。此後來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麗莎和丈夫逐漸學會了熟練地用英語法語德語跟遊客們親切交談。[9]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国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藏传佛教寺院郎木寺维修,新华网,2010-04-09.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8). 
  2. ^ 2.0 2.1 2.2 甘肃甘南州碌曲县郎木寺——令人神往的神秘小镇,新浪,2005-06-06.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东方小瑞士”—甘肃郎木寺镇,中国网,2012-08-03.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4. ^ 4.0 4.1 4.2 碌曲县寺院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3-04-19.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7). 
  5. ^ 5.0 5.1 郎木赛赤寺院,中国碌曲,2012-04-22.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6. ^ 若尔盖县红星乡特色魅力乡镇总体规划,中国阿坝州门户网站,2010-05-27.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7. ^ 房建昌、乔燕,對《第十三世逹賴喇嘛年譜》及《入藏紀行》中若干史實之我見,西藏研究1991年第3期.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8. ^ 劉鐵程《埃克瓦爾:傳教士、藏學家與安多區域研究 ——以〈甘肅漢藏邊界的文化關係〉的學術史意義為個案》,載《中國民族學》第十三輯,甘肅民族出版社,2014。
  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kafeiwu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